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眼科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患者行开放式乳突切除鼓室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0例(142耳)行开放式乳突切除鼓室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0.5—10年,130耳获得干耳,干耳率为91.55%。其中97耳(68.31%)术后气骨导差缩小≥15dB HL,45耳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善。术后1例出现面瘫,经地塞米松治疗21d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7例出现味觉改变,于3—6个月后恢复正常。无继发性胆脂瘤发生。结论慢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患者行开放式乳突切除鼓室成形术干耳率高,多数患者听力可得到改善。(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28-29)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原因的周围性面瘫手术时机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不同原因所致周围性面瘫病人行CT扫描,根据CT扫描结果行不同进路的面神经减压手术,术后随访半年至2年,按House-Brackmann分级法(H-B分级法)评判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32例中17例颞骨骨折面瘫(Ⅴ级2例,Ⅵ级15例),据面肌电图动态观察,伤后2周内手术者13例,术后随访0.5~2.0年,面神经功能恢复至H-BⅠ~Ⅱ级11例,达84.6%;伤后3周手术3例,恢复至Ⅱ级2例,Ⅲ级1例;伤后8周手术1例,仅恢复至Ⅵ。医源性面瘫(Ⅵ级)患者2例,分别在伤后2周和3周手术并恢复至Ⅱ级和Ⅲ级。13例中耳乳突病变者均在1周内手术,恢复至Ⅰ、Ⅱ、Ⅲ级的分别为8、2、3例。结论面神经减压术治疗颞骨骨折及中耳乳突胆脂瘤致周围性面瘫是有效的,且应根据面神经电图动态观察,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下双径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侃  李幼珍  俞杰  王凯  张宇园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6):625-626,629
目的 探讨彻底清除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并防止复发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鼻内镜下双径路治疗21例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经该方法治疗后随访1年,无并发症,无复发,治愈率迭100%。结论 该方法对清除上颌窭出血坏死性息肉、避免复发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1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提高对原发于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诊疗水平。方法 :对本院 1992~ 2 0 0 0年收住的 19例鼻腔、鼻窦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该病病理与临床易与鼻息肉、鼻腔癌、血管瘤相混淆 ,彻底的手术切除及良好的局部控制与生存时间有关 ,放疗、化疗与免疫治疗的疗效有待进一步验证。结论 :鼻腔、鼻窦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为临床难治疾病之一 ,预后较差 ,早期诊断及彻底手术切除是提高疗效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5.
1病例患者,男性,62岁,因“反复声嘶1月余”收住入院。起病以来,无呼吸、吞咽困难,无刺激性咳嗽、咳血等。体检:咽部慢性充血,会厌正常,右声带边缘可见灰白色新生物,表面光滑,左声带、前联合及右侧杓部未累及,双声带活动好;  相似文献   
6.
面神经显微手术治疗周围性面瘫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面神经疾病致周围性面瘫显微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疗效.方法 对21例外伤性面瘫、2例医源性面神经损伤、2例面神经瘤、9例贝尔面瘫及13例中耳胆脂瘤所致的周围性面瘫,行不同进路面神经显微减压、改道或移植手术,术后随访1~5年,按面瘫H-B分级法评判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 21例颞骨骨折面瘫,伤后1~2周手术15例,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I级13例(86.7%),Ⅲ级2例;伤后3~4周手术5例,面神经功能恢复Ⅱ级3例,Ⅲ级2例;伤后8周手术1例,仅Ⅳ级恢复.医源性面瘫2例,术后面神经功能分别为Ⅱ和Ⅱ~Ⅲ级恢复.2例面神经瘤切除后所致者,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Ⅰ~Ⅱ级1例,Ⅲ级1例.9例贝尔面瘫8~12周手术后Ⅰ级2例,Ⅱ级4例,Ⅲ级3例.13例中耳胆脂瘤在1周内手术,Ⅰ、Ⅱ、Ⅲ级恢复例数分别为9、3、1例.结论 对于不同原因所致周围性面瘫患者,选择合适的时机及术式,经面神经减压、移植或改道吻合术后,均能取得良好效果,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9:29-30)  相似文献   
7.
喉癌下咽癌患者下咽及颈段食管术后缺损的修复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喉癌下咽癌患者下咽或下咽及颈段食管术后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对保留喉功能的下咽术后缺损 9例 (伴颈段食管部分切除 3例 ,颈段食管癌行食管全切除 1例 ) ,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 4例 ,直接修复 4例 ,胃咽吻合术 1例。不保留喉功能 2 0例 (伴颈段食管部分切除 2例 ) ,舌瓣修复 16例 ,喉组织瓣 2例 ,胸大肌肌皮瓣与胸骨舌骨肌筋膜瓣联合重建下咽 2例。结果 :术后 8例Ⅰ期恢复吞咽及喉功能 ,1例下咽狭窄 ,Ⅱ期行残喉切除。余 2 0例中 16例Ⅰ期恢复吞咽功能 ,1例下咽狭窄经扩张进食 ,3例咽瘘 ,其中 1例咽瘘行Ⅱ期胃咽吻合术。 1、3及 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92 %、6 4 .7%和 4 6 .2 %。结论 :保留喉功能的下咽或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可直接修复或采用胸大肌皮瓣修复 ,不保留喉功能者 ,可采用舌瓣、胸大肌皮瓣修复或咽胃吻合术。肌皮瓣和肌筋膜瓣联合重建全下咽易引起下咽狭窄或咽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累及颅底的耳鼻病变和耳鼻相关的颅底病变手术切除及颅底修复的方法.方法 对1994年10月至2005年10月间手术的69例涉及颅底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累及前颅底鼻腔鼻窦病变12例,侵入蝶窦的垂体瘤23例,中耳乳突病变累及中颅底26例,上颌窦癌侵犯颅底4例,听神经瘤4例.术式有:前颅底颅面联合手术12例,鼻内镜下鼻蝶下路23例,中颅凹-乳突入路1例,颈-乳突-中颅凹联合入路1例,中耳乳突手术19例,上颌骨扩大切除4例,乙状窦后入路4例.前颅底重建12例(行脑膜修补6例),鞍底重建23例,中颅底修补9例(脑膜修补4例).结果 53例良性病变中52例随访1~10年存活;16例侵犯颅底的耳鼻恶性肿瘤2例失访,14例术后随访1~10年,3例5年内死亡,11例存活.结论 涉及前中颅底病变切除后要根据颅底缺损大小采用适当的方法修补,后颅底要加固切口,术中需彻底止血、术后须加强围术期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下咽癌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且位置隐蔽极易误诊,手术后易产生淋巴结转移。本文旨在分析下咽癌患者施行保留喉功能手术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放射治疗对保留喉功能手术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120例下咽恶性肿瘤患者,其中38例患者进行不保留喉功能手术(阴性对照组);82例采用保留喉功能手术,其中39例保留喉功能患者采用单纯手术治疗(阳性对照组),其余43例患者在手术后给予放射治疗(综合治疗组)。结果保留喉功能手术有57.3%(n=47)的患者喉功能得以全部恢复,且其中的综合治疗组(n=43,90.7%)也较阳性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n=39,69.2%)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01,P<0.05)。所有患者的3年及5年后生存率以下咽上区癌手术患者生存率最高分别为72.1%(n=5)和58.2%(n=4),而且喉功能保留与不保留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吞咽成功率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手术是可行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喉功能恢复率较高,而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手术同时配合放射治疗则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且可避免发生转移,故建议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