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电头针治疗痉挛型脑瘫(CP)患儿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方案。方法:将近两年我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头针治疗,2组均治疗8周,观察对比两组脑瘫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分、双下肢主要肌肉肌张力评分及生活质量水平变化。结果:①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评分均显著增加(P<0.01);②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下肢内收肌群、腓肠肌、腘绳肌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内收肌肌张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腓肠肌、腘绳肌肌张力显著降低(P<0.01);③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头针能显著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肌肉张力,促进粗大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头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头针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双下肢主要肌肉肌张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结束后,两组下肢内收肌群、腓肠肌、腘绳肌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腓肠肌、腘绳肌肌张力低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治疗后内收肌肌张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水平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头针能显著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下肢肌张力,促进粗大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针药并用法与西药卡马西平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84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头针、华佗夹脊穴盘龙刺、中药汤剂,对照组采用口服卡马西平,治疗28 d后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81.0%。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后组间VAS评分降低程度比较,治疗组明显的优级(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丘脑痛疗效优于单纯口服卡马西平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脑缺血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增殖、迁移及头针对其干预情况,探讨头针治疗脑缺?〉淖饔没啤?  相似文献   
5.
头针对脑缺血大鼠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头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PSA-NCAM)表达的影响,探讨头针治疗脑缺血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成大脑中动脉闭阻(MCAO)模型,各组大鼠又按照缺血时间(7 d、14 d、28 d)分为3个亚组,每个时相点10只。头针组动物于栓塞再灌注成功后即行头针治疗,每日1次,直至处死前。各组大鼠处死前1d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核苷(B rdU)液。对各亚组大鼠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免疫荧光法计数各组大鼠海马区(DG)B rdU/PSA-NCAM阳性双标细胞。结果第28天头针组的NSS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大鼠在缺血再灌注后PSA-NCAM阳性细胞有明显表达,而头针组在不同时相的阳性细胞数量较同时相模型组有明显增加。结论头针能促进B rdU/PSA-NCAM的表达,从而可能诱导神经干细胞(NSCs)的迁移,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实现保护脑组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动态变化,以及"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对VEGF的动态调控,探讨该针刺法治疗脑出血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制备脑出血模型;实验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针刺组。针刺组针刺病灶侧"百会"透"曲鬓"穴。应用神经行为学指标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神经细胞胀亡变化;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动态测定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脑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①空白组的大鼠表现正常;各造模组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以2~3 d时最为严重。针刺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征较模型组有明显恢复,与模型组比较,6 h、1 d评分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 d、3 d、7 d评分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电镜下可见模型组大鼠术后6 h可见神经细胞胞浆内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2 d~3 d时神经细胞胞体胀亡最为严重。针刺组较模型组神经细胞胀亡减轻,神经细胞膜及核膜破损程度也较轻,线粒体肿胀呈空泡较模型组相应减少。③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VEGF阳性细胞表达增多现象。模型组大鼠术后6 h即出现大量的VEGF阳性细胞表达并出现第一个高峰;1 d、2 d出现缓慢下降态势;3 d突然增高并达峰值;7 d时阳性表达仍高于空白组。针刺组大鼠在1 d~3 d时间点,VEGF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而在7 d时间点,针刺组VEGF阳性表达反而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①脑出血大鼠脑组织内VEGF表达上调,且其变化与行为学评分和神经细胞胀亡的形态学变化相关;②头针疗法在脑出血早期能够降低鼠脑内VEGF阳性细胞表达,而在脑出血后期又可促进VEGF阳性细胞表达,从而提示针刺在脑出血急性期可能具有良性的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针药并用法与西药卡马西平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84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头针、华佗夹脊穴盘龙刺、中药汤剂,对照组采用口服卡马西平,治疗28 d后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81.0%.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后组间VAS评分 降低程度比较,治疗组明显的优级(P<0.05).[结论] 针药并用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丘脑痛疗效优于单纯口服卡马西平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头针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ICAM-1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头针治疗脑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70只健康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10只、模型组及头针组各30只,模型组和头针组分别再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24、48及72 h 3个时相点各10只.模型组和头针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再灌注模型,对照组仅开颅不栓线.造模成功后,头针组选取顶颞后斜线,顶颞前斜线针刺,并接低频电流穴位神经刺激仪,20 rain,每天1次.观察各时间点3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NSS)评分、缺血脑组织及血浆中的ICAM-1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各时相,头针组与模型组NSS评分、炎症细胞计数及脑组织和血浆中ICAM-1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术后48和72 h点头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炎症细胞计数、血浆ICAM-1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0.05);在72 h点头针组NSS评分及脑组织ICAM-1含量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头针治疗有利于大鼠脑神经功能的恢复,减轻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的浸润,减缓由其介导的炎症免疫反应,降低脑组织及血浆内ICAM-1的含量,减轻再灌注损伤,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将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运动疗法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小儿功能独立性评定(WeeFIM)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结果治疗期间所有患儿均无不良反应。观察组WeeFIM评分、GMF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能促进运动疗法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