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腕踝针、夹脊穴及活血通络洗剂联合应用治疗缺血性中风后恢复期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缺血性中风后恢复期丘脑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2组均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腕踝针、夹脊穴以及自拟活血通络洗剂方联合应用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卡马西平治疗。所有患者均以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14、28 d后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疗效评估指数(PRI)、现时疼痛强度评分(PPI)。结果:治疗28 d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85%(28/33),对照组为61.76%(21/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14、28 d后与本组治疗前相比,VAS、PRI、PPI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28 d后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缺血性中风后恢复期丘脑痛的临床疗效确切,且相较于卡马西平治疗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筋皮部排点刺法为主配合针刺星状神经节治疗中风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丘脑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用经筋皮部排点刺法为主配合针刺星状神经节治疗,对照组用口服普瑞巴林胶囊治疗。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以视觉模拟评分(VAS)下降率及临床总有效率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下降值与对照组比较,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63.3%(19/30),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筋皮部排点刺法为主配合针刺星状神经节治疗中风后丘脑痛优于西药普瑞巴林治疗,疗效肯定,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调神止痛针法治疗脑卒中后丘脑痛的疗效。方法:将32例脑卒中后丘脑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6例,治疗组采用调神止痛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体针法治疗,治疗14 d和28 d后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观察两组疗效及VA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普通体针组,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神止痛针法对脑卒中后丘脑痛的治疗效果优于普通体针治疗。  相似文献   

4.
许玉皎 《新中医》2011,(2):29-30
目的:观察加减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丘脑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加减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对照组28例单独应用卡马西平治疗,疗程均为4周。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临床疗效作为疗效评估指标。结果:总体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3.3%,对照组为28.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护〈0.01)。结论:加减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疗效优于卡马西平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督针刺法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卒中后丘脑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运用通督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体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28d,观察2组疼痛评估指数(PR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并比较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14/15),对照组为80.00%(12/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PRI、PP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针刺法治疗卒中后丘脑痛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丘脑痛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择脑卒中后丘脑痛57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采用健侧巨刺法及患侧刺络放血法;对照组28例采用卡马西平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临床有效率作为疗效评估指标。结果:治疗组有效27例,无效2例;对照组有效18例,无效10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巨刺与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丘脑痛优于卡马西平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眼针配合体针治疗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丘脑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A组采用眼针配合体针治疗,B组采用单纯眼针治疗,C组采用单纯体针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分别为100.0%和85.0%,B组分别为100.0%和50.0%,C组分别为80.0%和15.0%。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痊愈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痊愈率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VAS评分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配合体针是一种治疗丘脑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陈晓娟 《新中医》2017,49(1):130-132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药物组各40例。药物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和中药补气化痰通络汤治疗,针药组在药物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2组各治疗3周。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Fugl-Meyer运动评分在治疗前后进行评价,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NDS评分均下降,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药组NDS评分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ugl-Meyer运动评分均升高,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药组FuglMeyer运动评分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针药组90.0%,药物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疗效优于药物组。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可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金泽  杜继岩  陈静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784-785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口服银丹心脑通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83.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汉语失语症检查法》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是一种治疗中风后失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开窍中药药氧、头体针及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9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头体针配合康复综合疗法;治疗组采用中药药氧配合头体针、康复综合疗法,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个疗程(14 d为1疗程)。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2%(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窍中药药氧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灸与中西药的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7例给予针药结合治疗,对照组19例单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1周后通便效果观察比较,3周后瘫痪疗效比较。[结论]临床症状减轻,合并症较少,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孔莉 《天津中医药》2013,30(12):726-728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接受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吡拉西坦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量表的评分变化。[结果] 经过不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SE、HDS评分均有所提高,ADL有不同程度降低,治疗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对中老年缺血性中风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元庆  张智龙  李思  薛莉  李洁 《天津中医药》2016,33(11):647-650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疗法治疗卒中后病理性哭笑(PLC),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智能状态(MMSE)、社会行为能力(BBS)、日常生活功能(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血清5-羟色胺(5-HT)浓度的变化,评价电针疗法治疗卒中后病理性哭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病理性哭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电针疗法,对照组口服西药治疗,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MMSE、BBS、ADL、HAMD、5-HT浓度进行测定,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BBS、ADL、HAMD、5-HT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电针疗法可明显改善卒中后病理性哭笑患者的MMSE、BBS、ADL、情志变化及5-HT浓度,其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住院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组,针刺组29例,在西药治疗同时采用眼针、头针、眼针及体针针刺治疗;对照组26例,单纯应用常规药物对症治疗,治疗28天后观察疗效。[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为93.10%,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养阴通络汤联合舌三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语症阴虚风动证的疗效,及对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管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缺血性中风后失语症患者共98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50例);两组依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舒尔氏(Schuell)刺激法行言语康复训练,30min/次,3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养阴通络汤(1剂/d,分早晚2次温水冲服)联合舌三针治疗(1次/d,5次/周);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者言语功能、中医(TCM)阴虚风动证相关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血清CGRP和ET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症检查表(CRRCAE)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CM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5,30 d,治疗组血清CG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ET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养阴通络汤联合舌三针能够显著改善阴虚风动型缺血性中风后失语症的言语功能、中医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上调患者血清CGRP水平及抑制ET水平可能与其治疗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针药并用与西药达那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并用治疗组(n=40)和西药对照组(n=38),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血清CA125值、血清β-EP含量、PGE2、PGF2α的变化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疗效相似,但治疗组在腰骶痛、肛门坠胀、月经不调、不孕等症状的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A125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血清β-EP含量显著升高,PGE2、PGF2α显著降低(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EMT临床疗效显著,其不良反应明显低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针刺配合中药冰刺激在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包括吞咽康复训练、冰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以针刺配合中药冰刺激治疗,疗程4周。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吞咽功能、脑血流动力学、表面肌电图结果,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脑血流动力学(左右两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表面肌电图(颏下肌群和舌骨下肌群的吞咽时限、最大波幅均明显改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SSA评分、PI水平、吞咽时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Vm、最大波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6.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74%(P<0.05)。结论 针刺配合中药冰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脑血流动力学,有助于重构吞咽反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并中药外敷与口服西药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颈源性眩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颈夹脊、百会、风池等穴结合并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口服西比林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刺并中药外敷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后患者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经筋推拿改善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效果观察。[方法]收集2018年1—6月在院的缺血性卒中后并伴有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日采用经筋推拿,6 d为1个疗程,休息1 d,8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上肢痉挛改善的程度;对照组采取中风病一般护理常规及针刺治疗,疗程与观察组相同。[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临床痉挛量表(CSI)评分、Ashworth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平衡评估量表(Fugl-Meyer)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SI评分、Ashworth评分、NIHSS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患者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针刺治疗配合经筋推拿可以有效地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上肢痉挛,同时降低了肌张力,提高了日常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针刺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针刺对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所致的吞咽困难的效果。【方法】采取针刺加药物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药物对照组,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以吞咽功能的变化为主要观察指标,进行治疗前后疗效的观察与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67%,两组之问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31.25,P〈0.05);病程短、年龄小,则疗效高。【结论】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有显著性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