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 研究青年和老年患者在接受七氟醚维持的全麻手术后苏醒期的脑电图(EEG)类别。方法 回顾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非心脏手术且记录围术期全程EEG的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两组:青年组(n=30)和老年组(n=41)。青年组年龄19~38岁,男9例,女21例,ASAⅡ或Ⅲ级。老年组年龄65~79岁,男20例,女21例,ASAⅡ或Ⅲ级。两组均在完全恢复自主呼吸、咳嗽反射、呼唤可睁眼时拔除气管导管,而后被麻醉科医师送往麻醉恢复室(PACU)观察并记录30 min前额叶EEG信号。采用多窗口谱估计法提取EEG信号中θ、α、β和γ四个频段的功率谱,应用聚类算法寻求四个频段功率谱相似的患者,计算轮廓系数得到PACU中EEG类别最优总数。分析青年组和老年组在各个类别中的数目和四个频段的功率谱大小分布、青年组和老年组特有的EEG类别、PACU中麻醉深度指数(Ai)及θ和γ振荡功率谱在青年组和老年组中的分布特征。结果 青年组和老年组在PACU的Ai均处于清醒状态区间,青年组的Ai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恢复期EEG功率谱显示为6类,青年组30%分布在类别Ⅰ,在类别Ⅵ中没有分布。老年...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点给予纳布啡对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患者苏醒期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9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神经内镜下垂体肿瘤切除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A组在手术开始前30 min给予纳布啡0.1 mg/kg iv,B组在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纳布啡0.1 mg/kg iv,C组给予生理盐水。麻醉诱导给予咪达唑仑0.02 mg/kg、丙泊酚靶控静脉输注(TCI) 2.0~3.0 μg/mL、舒芬太尼0.3 μg/kg、罗库溴铵0.6 mg/kg,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记录苏醒期咳嗽的发生率;记录停药时、呼之睁眼、拔管时和拔管后2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记录停药至拔管时间;记录苏醒期有无缺氧(SpO2<90%)、呼吸抑制和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中重度呛咳的发生率:A组为60%,B组为13.3%,C组为76.6%。与A组和C组相比,B组呛咳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和 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组内比较:与T0比较,A组T1、T2时的MAP和T3、T4时的HR有所升高(P<0.05),B组T2、T3时的HR有所升高(P<0.05),但苏醒期各时间点的MAP未见明显差异(P>0.05),C组T1、T2、T3时的MAP和HR有所升高(P<0.05)。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指标,与A组和C组比较,B组T2、T3时的MAP和HR指标更趋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结束前30 min 静脉给予纳布啡 0.1 mg /kg 更利于减轻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苏醒期呛咳,且不会引起苏醒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检测和分析,比较抑郁小鼠和对照小鼠前额叶皮质代谢物质的差异,探索脑代谢物与抑郁症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建立小鼠慢性社交挫败应激(CSDS)模型,并通过一系列行为学实验验证该动物模型。采用超高效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非靶向代谢组学的分析技术检测具有抑郁表型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前额叶皮质脑区的代谢物质。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统计学方法来筛选并鉴定具有明显差异的代谢物质。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的抑郁样症状。在脑代谢物方面,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前额叶皮质中有26种代谢物的含量发生了显著改变,其中11种代谢产物含量增高,15种代谢产物降低。通路分析结果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有两个代谢物。其一是3-磷酸甘油乙醇胺,它是抑郁症相关的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中的成分之一,其含量增高。其二是色氨酸,它是抑郁症相关的5-HT合成相关代谢通路上的成分之一,其含量降低。结论:慢性抑郁症小鼠模型前额叶皮质的脑代谢产物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有望作为一种代谢指标,以帮助诊断抑郁症和研发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沉浸体验式教学在临床麻醉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2年5月在空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学习的本科生纳入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沉浸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每组35人。沉浸教学组接受沉浸体验式教学,传统教学组接受讲授式教学。完成授课后两组学员接受相同理论、操作考核,并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和综合能力评估。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沉浸教学组学员对教学的满意度更高[(88.32±7.28) vs. (70.15±7.11)](P=0.001),且理论[(86.34±7.42) vs. (77.31±5.32)](P=0.020)、操作考试[(92.23±5.33) vs. (81.21±4.98)](P=0.022)得分高于传统教学组。此外,沉浸教学组学员沟通能力(P=0.026)、反应能力(P<0.001)、适应能力(P=0.007)、评判性思维(P<0.001)各项得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 沉浸体验式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本科生完成临床麻醉学授课后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能有效激发学员积极性,值得在后续教学活动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8.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尽管其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但研究表明线粒体参与了其发病过程,因此基于线粒体的保护措施可能是治疗PSCI颇具前途的一种策略。针刺的作用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在PSCI治疗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针刺基于线粒体功能保护作用治疗PSCI的机制涵盖了线粒体生物能学、线粒体通透性、线粒体质量、线粒体氧化还原系统和线粒体生物发生等多个方面。针对线粒体的进一步研究将为针刺治疗PSCI提供理论支持,并推进针刺治疗方案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小儿全身麻醉诱导镇静成功的半数有效量(ED50)和95%有效量(ED95)。方法选取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的3~12岁患儿, 首例患儿静脉给予苯磺酸瑞马唑仑0.2 mg/kg, 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 下一例患儿苯磺酸瑞马唑仑剂量由上一例患儿镇静情况决定。采用保序回归和自举法计算ED50、ED95及其95%置信区间(CI), 记录患儿镇静成功时间及诱导期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呃逆、注射痛的发生率。结果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小儿全身麻醉诱导镇静成功的ED50、ED95及其95%CI分别为0.405(0.312~0.738)mg/kg、0.673(0.503~0.954)mg/kg, 镇静成功时间为(76±11)s, 麻醉诱导过程中1例(2.5%)患儿出现心动过缓、6例(15%)患儿出现呃逆, 无患儿发生低氧血症、低血压和注射痛。结论在不使用其他药物辅助时, 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小儿全身麻醉诱导镇静成功的ED50为0.407 mg/kg, 高于成年患者所需剂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