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12篇
预防医学   3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5篇
  2篇
中国医学   269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胃食管反流病多因饮食不节、七情失和、素体禀赋虚弱等原因,导致脾胃受损,土壅木郁,肝胃不和,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出现反酸、烧心、嗳气、胃胀等症状。其发生与肝、脾、胃密切相关,气机逆乱,胃失和降是其基本病机。由于本病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发作,易成为顽固性胃食管反流病。而顽固性胃食管反流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是指因疾病反复发作所导致的脾胃虚弱,标实是指由于脾胃虚弱、脾失健运、土壅木郁、气机不畅所导致的痰湿、气滞、热郁、血瘀等实邪。最后结局是痰气郁(瘀)交阻,脾胃升降失司,胃气上逆,从而引起反酸烧心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纵观核心病机,乃"气郁"、"痰阻"导致的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治疗顽固性胃食管反流病时宜"从气而治""从痰而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气虚血瘀证患者外周血中肿瘤转移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3.
提取《新针灸学》《经络腧穴学》中穴位名称、主治病症信息,基于复杂网络建立穴-症网络,分析两者穴位数量、相互关联程度及主治规律变化,借助拓扑学数据解释变化原因,为传统针灸知识体系的结构化、标准化研究提供具体思路和方法。共纳入《新针灸学》386穴、773种症状、形成152163个穴位配伍对,《经络腧穴学》403穴、253种症状、28755个穴位配伍对。两本教材的穴-症网络存在丰富的差异性,其所载的病症结构化程度随医学知识的更新而提升。《新针灸学》模型具有更加典型的小世界效应,或因其以病症为主要分类手段的优势体现。两本教材穴位定位与主治方面发生许多变化,学科发展、时代背景等方面是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全面评估山东省县级综合医院的整体服务与技术水平,进一步落实县级综合医院的功能定位,引导其发展方向。方法以文献研究为基础,综合应用专家咨询法、倍数环比法确定指标构成及权重,并通过TOPSIS法、定量分析与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山东省111家县级综合医院的绩效考核情况。结果山东省县级综合医院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运营效率与持续发展方面存在明显劣势。结论各县级综合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未来发展重心,加强规范化管理,促进各指标协同发展。同时,政府应继续落实对县级综合医院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患者满意度的调查分析,探讨患者满意度调查对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的推动作用。方法:采用我院护理部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问卷调查结果,针对不足,制定改进措施。结果:2011年6月~9月我院患者满意度有明显提高。结论:患者满意度调查能够真实反映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使我院进一步了解患者对中医护理的需求,有针对性的改进护理工作,有效地促进中医优质护理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目前公布的国医大师预防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处方,解读其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医大师公布的关于预防或治疗COVID-19的处方,检索期限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12日。结果共9位国医大师公布了22个处方。周仲瑛、孙光荣、唐祖宣、李佃贵、金世元、王琦、熊继柏、刘祖贻共8位国医大师开具了9个预防用方,涉及中药32味,处方以益气、化湿、清热解毒为主,辅以养阴清热、疏风解表、宣肺化痰。唐祖宣、杨春波、李佃贵、孙光荣4位国医大师开具了10个治疗类处方,涉及中药61味,处方以化湿、清热、解毒为基本法则,唐老按湿邪与寒、热、毒邪分型证治,杨老依湿邪在体内的传变为辨证依据,李老专攻"湿热浊毒",孙老强调"疏风清热"。李佃贵、周仲瑛、王琦3位国医大师开具了3个香囊处方,涉及中药14味,均选用了藿香芳香化湿。结论多位国医大师积极参与防治COVID-19,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基本一致,不论是治疗处方或是预防处方皆以益气、化湿、清热、解毒为主,结合用药频次统计,使用药物最多的是黄芪、藿香、金银花,具体证治方面则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抗敏合剂治疗多形性日光疹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口服抗敏合剂50mL/d,2次/d;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d。两组同时予3%硼酸洗液湿敷,每日2次,每次10min。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1例。治疗组愈显率为68.3%(41/60),对照组愈显率为36.7%(11/3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靶皮损面积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抗敏合剂可以明显改善多形性日光疹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循环miR-1-3p在多柔比星诱导食蟹猴心肌损伤模型中的表达水平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5岁普通级雄性食蟹猴1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7只)和实验组(10只),静脉注射盐酸多柔比星注射液(2.5 mg/kg)4周,收集外周血浆标本和心脏组织标本,应用液相芯片技术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和NT-proBNP表达水平,且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miR-1-3p表达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成功建立药物致食蟹猴心肌损伤模型;两组CK-MB、cTnI和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miR-1-3p的表达水平在给药4周后较给药前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miR-1-3p的表达水平与CK-MB、cTnI和NT-proBNP改变呈现了相同的升高趋势,且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miR-1-3p可作为药物引起心肌损伤的生物学诊断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MSCT)子宫动脉血管成像应用于子宫肌瘤术前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子宫肌瘤患者(92枚)临床资料,以栓塞术中数字血管减影造影(DSA)为"金标准",比较不同类型肌瘤MSCT影像特征差异,分析术前MSCT子宫动脉血管成像诊断肌瘤供血动脉的准确性。结果MSCT影像中,三种肌瘤肿块低密度、动脉分支增粗出现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浆膜下肌瘤囊变/液化出现率明显高于肌壁间肌瘤与黏膜下肌瘤(均P<0.05),肌壁间肌瘤不均匀强化、血管网包绕出现率明显高于浆膜下肌瘤与黏膜下肌瘤(均P<0.05)。MSCT子宫动脉血管成像诊断肌瘤供血动脉灵敏度为81.81%,特异度为81.25%,准确度为81.52%。结论MSCT子宫动脉血管成像术能在早期较为准确诊断肌瘤供血动脉,可为栓塞术提供丰富的影像信息,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医将具有强烈传染性、流行性的疾病称之为疫病,病因为感受疫疠邪气所致,归属于温病范畴。根据疫病的临床症候及病因属性,目前主要分为湿热类和温热类疫病。文中归纳整理湿疫的相关文献,认为湿疫为感受湿邪为主的疫疠毒邪,由口鼻而入。因湿疫病因固定,具有明显的传变规律的阶段性,可以分为初期、进展期、极期、恢复期阶段。凝练了湿疫的诊断要点,提出不同阶段的治疗原则和常用方证。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始终要围绕湿疫毒邪的祛除,同时湿疫初期,湿疫毒邪伏于膜原,虽有类似表证,但不能给予辛温发汗,必须芳香涤秽化浊、疏利气机,着眼于邪气的透达,促使湿热分消走泄,即吴又可所谓的促邪溃败之意。湿疫临床特点依然不能脱离湿热范畴,临床存在正局、变局之分,湿遏热伏,热得湿则郁遏而不宣,故愈炽,存在极易入营、逆传心包、横逆肝肾等变局,导致病情急剧加重,需要引起临床重视。因此提出治疗上,初期注重芳香涤秽化浊、疏利气机、透邪外达,湿疫化热后,要警惕变局,重视解毒凉血活血法的应用。同时湿疫治肺、着眼于祛邪的治疗思想要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