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15篇
  免费   11171篇
  国内免费   3229篇
耳鼻咽喉   425篇
儿科学   1064篇
妇产科学   564篇
基础医学   4558篇
口腔科学   1117篇
临床医学   11387篇
内科学   6331篇
皮肤病学   647篇
神经病学   2027篇
特种医学   28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6篇
外科学   5972篇
综合类   25257篇
预防医学   12627篇
眼科学   936篇
药学   8648篇
  80篇
中国医学   11690篇
肿瘤学   4785篇
  2024年   359篇
  2023年   2006篇
  2022年   2622篇
  2021年   2514篇
  2020年   2871篇
  2019年   2939篇
  2018年   2587篇
  2017年   1099篇
  2016年   2048篇
  2015年   2422篇
  2014年   4615篇
  2013年   3369篇
  2012年   4058篇
  2011年   4384篇
  2010年   4282篇
  2009年   4207篇
  2008年   4283篇
  2007年   4522篇
  2006年   4196篇
  2005年   3896篇
  2004年   3531篇
  2003年   3070篇
  2002年   2576篇
  2001年   2983篇
  2000年   3017篇
  1999年   2921篇
  1998年   2480篇
  1997年   2394篇
  1996年   2279篇
  1995年   1952篇
  1994年   1806篇
  1993年   1331篇
  1992年   1273篇
  1991年   1187篇
  1990年   1088篇
  1989年   912篇
  1988年   479篇
  1987年   403篇
  1986年   369篇
  1985年   332篇
  1984年   264篇
  1983年   223篇
  1982年   226篇
  1981年   181篇
  1980年   128篇
  1979年   102篇
  1978年   75篇
  1977年   32篇
  1965年   42篇
  1960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系统评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物理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ENTRAL、MEDLINE、EMBASE、CINAHL Plus、Academic Search Premier、Teacher Reference Center、ERIC以及Education Research,纳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物理治疗学教学的原始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6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完成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价,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比传统教学模式在物理治疗学教学中的效果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 共检索文献1 307篇,最终纳入7篇,包括至少770名学生。发表时间集中在2013年至2019年,研究对象为物理治疗学专业学生,主要结局指标为考试成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总体说来可提高学生的笔试成绩,增强高阶思维能力,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积极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国老年人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中医药辨治老年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据库(CSPD),纳入研究对象为老年人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献,对其调查目的、调查疾病及调查结果等进行描述统计。结果 ①最终纳入168篇文献,其中2010至2020年之间发表138篇(82.14%);调查地区涵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共纳入43948例老年人,累计覆盖340个研究中心;②主要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中医证候阴虚阳亢证(10.05%)>血瘀证(9.5%)>痰浊(湿)证(8.91%)>阴阳两虚证(4.98%)>痰瘀互结证(4.96%);单元证分布阴虚证(14.70%)>痰证(11.22%)>气虚证(7.15%)>肾虚证(4.72%)>血瘀证(4.18%);涉及病变脏腑肾>肝>脾>肺>心。结论 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老年人证候分布虚证多于实证,虚证中又以阴虚证、气虚证最为多见,实证常见血瘀证、痰浊(湿)证等,且多见痰瘀互结证;老年人五脏皆损,其中又以肾、肝、脾功能失调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中同源重组修复相关基因(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 related gene,HRR)突变的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共9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79例患者进行了血液标本HRR检测,53例患者进行了组织标本HRR检测,40例患者同时行血液和组织的HRR基因检测,收集患者基因检测结果及临床相关资料。结果:在79例患者血液标本检测中发现10例(12.6%)有临床意义HRR突变,在53例患者组织标本检测中发现9例(17.0%)有临床意义HRR突变。40例同时行血液和组织的HRR基因检测患者中常见的有临床意义HRR突变为CDK12突变4例(10.0%)、ATM突变3例(7.5%)、BRCA1突变2例(5.0%)。13例有临床意义HRR突变患者中常见共存突变为TP53突变10例(76.9%)、APC突变5例(38.5%)、PIK3CA突变4例(30.8%)。40例患者中13例患者血液和/或组织中有临床意义HRR突变,27例患者血液和组织中均无任何临床意义HRR突变且两组相比,有临床意义HRR突变组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为6.17(2.24~11.52),而未携带HRR突变组TMB为0.4(0~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组织检测中7例HRR有临床意义的突变,33例无HRR突变,血液检测中10例HRR有临床意义的突变,30例无HRR突变,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333(P=0.031)。结论:携带有临床意义HRR突变的消化道肿瘤患者TMB更高,血液和组织检测HRR突变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结核潜伏感染的研究现状、热点与前沿。方法 收集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于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20日发表的糖尿病合并结核潜伏感染的相关文章,运用CiteSpace 5.8.R3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英文文献148篇,近20年来该领域发文量呈上升趋势。美国发文量最多(46篇, 31.08%),机构间合作情况的可视化分析共得到个340节点、929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61,作者间合作关系的知识图谱共得到790个节点、2425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78,关键词共现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合并结核潜伏感染的危险因素、患病率、诊断和治疗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结论 糖尿病合并结核潜伏感染的发文量不断增加,机构间、区域内和国际范围内的合作有待进一步开展。立足国情,探索慢病共病的管理模式将有助于优化共病管理,进一步推动慢病管理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采用Mimics对心脏进行三维重构,用3-matic进行模型优化以及模型误差分析,对左心室室壁运动做速度分布假设,基于UDF宏文件对左心室室壁运动编写程序,将血液视为非牛顿流体,采用动网格技术研究不同血压对左心室血液流动的影响。模拟发现当左心室收缩时,压力梯度明显,内部压力减小。当左心室舒张时,内部压力逐渐增高。二尖瓣口处的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血压升高,左心室内剪切应力持续增大,极易破坏红细胞结构,产生溶血现象,导致心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6.
正汗证是指由于人体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大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汗出,甚则浸湿衣物,在激动、紧张,亦或是天气影响时加剧,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1]。汗为心之液,由精气所化,不可过泄。临床上汗证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作为其他疾病的伴随症状出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社区老年人常见的14种慢性病共病情况及不良生活方式共存现象。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厦门市社区906例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设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慢病共存及不良方式共存现象,使用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906例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9.5%,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58.9%。主要的不良生活方式是BMI异常(46.8%)、饮酒(40.5%)、睡眠时间少(37.9%)、缺乏锻炼(35.2%)、吸烟(32.8%)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232,95%CI:1.474~3.380,P<0.001)、高龄(OR=2.038,95%CI:1.234~3.365,P=0.001)、有慢性病家族史(OR=2.854,95%CI:1.943~4.194,P<0.001)、肥胖(OR=2.571,95%CI:1.096~6.033,P=0.030)、饮酒(OR=3.582,95%CI:2.531~5.071,P<0.001)、吸烟(OR=1.789,95%CI:1.172~2.732,P=0.007)、嗜盐(OR=1.818,95%CI:1.170~2.823,P=0.008)、嗜油(OR=2.023,95%CI:1.153~3.550,P=0.010)、睡眠质量差(OR=2.091,95%CI:1.360~3.215,P=0.001)的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的比例高。 结论 厦门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和不良生活方式共存现象严重。肥胖、饮酒、吸烟、嗜盐、嗜油、睡眠质量差等行为生活方式是慢性病重要的可干预因素,社区工作者应提高社区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其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并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其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减少其伤残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环状RNA hsa_circ_000686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全转录组测序筛选结直肠癌中特异circRNAs表达谱,挑选出差异表达显著的hsa_circ_0006867,qRT-PCR检测54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sa_circ_0006867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hsa_circ_0006867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测序获得circRNAs在结直肠癌中的差异表达谱,qRT-PCR验证hsa_circ_0006867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下调(P<0.05)。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ROC曲线显示hsa_circ_0006867诊断结直肠癌AUC为0.851(95%CI:0.775~0.927),当截断值为0.0146时,敏感度为88.46%(95%CI:0.770~0.946),特异度为73.08%(95%CI:0.598~0.8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hsa_circ_0006867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下调,与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密切联系,可作为潜在结直肠癌临床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空腹血糖与三酰甘油/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riglyceride/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TG/HDL-C) 比值在对糖尿病患者并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2021 年12 月~ 2022 年1 月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非糖尿病并发COVID-19 患者39 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同期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体检者34 例( 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验指标,Logistic 回归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曲线分析空腹血糖与TG/HDL-C 对非糖尿病患者并发COVID-19 的预测价值。结果 COVID-19 患者均为轻型(30 例) 或普通型(9 例),整体症状较轻,中位年龄29.0 (20.0, 49.0) 岁,男性24 例(61.5%),临床预后较好。COVID-19 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4.30±0.47 mmol/L) 与HDL-C[1.07(0.86, 1.30) mmol/L]较健康对照组[5.15±0.70 mmol/L, 2.24(1.77, 3.05) mmol/L] 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77, P < 0.001;Z =-6.026,P<0.001),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2.40(1.81, 2.91) mmol/L] 与TG/HDL-C [0.91(0.54, 1.52)] 较健康对照组[1.11 (0.99, 1.30) mmol/L, 0.54 (0.33, 0.90)] 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271, -2.801,均P < 0.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空腹血糖可能是非糖尿病患者感染COVID-19 的独立保护因素(OR :0.020,95% CI: 0.003 ~ 0.150),TG/HDL-C 升高可能是COVID-19 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 :4.802, 95% CI: 1.249 ~ 18.460)。ROC 曲线结果显示,空腹血糖与TG/HDL-C 能较好地预测COVID-19 发病风险,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 分别为0.871 和0.708,二者联合诊断的AUC 为0.895。结论 空腹血糖降低与TG/HDL-C 升高可能是非糖尿病人群并发COVID-19 的危险因素,对COVID-19 发病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过敏性哮喘中医证候模型相关研究文献,对阴虚证、气虚证、寒证、热证哮喘中医模型造模方法及评价标准进行归纳,认为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动物证候模型基本符合中医辨治特点,可为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但其致病因素、病因病机与发病转归等与临床实际仍存在差异,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