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谷、复溜治汗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谷、复溜治汗探析姚玉芳(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系,合肥230038)主题词汗证/针灸疗法,穴,合谷,穴,复溜汗证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既可表现为当汗不汗,也可表现为汗出不收;既可单独出现,也可见于许多急、慢性疾病之中。针灸治疗汗证,常以合谷、复溜为主穴。本...  相似文献   

2.
汗证是指汗出异常的证候,常出现于现代医学中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结核病、风湿热等。中医对汗证的诊疗多从心肺肾着手,常忽视肝脾的影响,而肝阳脾阴在难治性汗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调肝阳理脾阴入手,治疗经久不愈及反复发作的汗证,往往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汗证,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也常作为他病的一种并发症状而出现。汗证相关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间论述了汗证的形成机理、分类、特点等内容。汗由阴津所化,由阳气蒸腾,经玄府而出,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汗证又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按照病因病机可分为外邪致汗与内伤致汗;按照出汗时间可分为自汗与盗汗;按照预后时间可分为战汗与绝汗等。后世医家基于此多有发挥和总结,从调和营卫、疏肝补肾、滋肾调阴阳等方面来治疗汗证取得满意效果。《内经》提出"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理论,认为汗血同源,相互资化,遂足以引起人们对汗证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汗为心液,属于五液之一。汗液是体内阳气蒸化津液,出于体表而成。而出汗是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但是出汗过多,损伤人体津液,出现不适,则属于中医的“汗证”。 汗证病机复杂,种类繁多,仅以常见证型例举。按出汗时间,可分为“自汗”和“盗汗”。接出汗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头汗”,“半身汗”和“手足心汗”。按出汗颜色不同,可分为“黄汗”和“血汗”。  相似文献   

5.
汗为心液,是津液代谢的产物。《素问·阴阳别论》曰:“阳加于阴谓之汗”,可见汗由阳气蒸化津液而成。人体在生理情况下,可有轻微的汗出,在病理状态下,汗出做为一个症状,可出现在许多疾病之中。正确辨别汗出,是认识、治疗疾病和判断予后的重要环节,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仲景对汗证颇为重视,他在《伤寒论》中有较为详尽的论述,对后世影响殊深,特别是对汗证的辨证施治,至今仍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汗证为汗液排泄异常的统称。常见的有无汗、自汗、盗汗。汗证通常会出现在很多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表现为出汗异常,还常伴有一系列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的证候。故排汗异常的好转对全身功能的改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刘颖教授应用合谷-复溜治疗汗证效如桴鼓。本文总结了笔者跟师学习汗证治疗的经验及体会。只要辨证准确,并因证施用不同的补泻手法,既能治疗汗证,又可改善全身症状。  相似文献   

7.
汗证汗证是汗液异常外泄的一种证候,一般常出现在各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但亦可单独出现。一般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 [病因病机]汗证的病因病机主要有5个方面。1.营卫不和。体弱病后,营卫不和,卫外不固,营阴外泄则出现自汗;2.里热炽盛。感受阳热病邪,或寒邪入里化热,或过食辛辣炙煿,肺胃里热炽盛,蒸发津液外泄引起汗出。或湿热熏蒸而汗。3.阴虚火旺。热病伤阴,或久病阴亏,虚火内生,阴精被扰,外泄作汗,多为盗汗。4.阳气式微。素体阳虚,或病后阳衰,阴失阳固,汗液妄泄,甚则可成为绝汗。5.正邪交争。热病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止汗膏治疗汗证415例临床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止汗膏治疗汗证415例临床治验江苏省海安县墩头中心医院(226691)章进汗证,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伴见于其它疾病过程中。目前尚无专一有效的药物治疗。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研制了一种纯中药止汗膏剂,采用内病外治法治疗汗证415例,同时,随机取病例服用...  相似文献   

9.
汗证是指在安静状态下,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至大汗淋漓的一种病证。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我们自制五倍敛汗散敷脐治疗汗证12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汗证是骨科术后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术中或术后出血者更为多见,目前西医尚无特殊疗法。中医认为,汗证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而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汗证降低了病人的舒适度,重则引起术后伤口感染,造成焦虑和紧张,从而影响病人术后康复。通过对骨科手术后出现汗证的病人开展辨证施护,可以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自1998年以来,我们对100例骨科手术后出现汗证的病人开展辨证施护,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月 《国医论坛》2011,26(1):12-13
汗证乃临床常见但西医尚缺乏理想疗法的病证,祖国医学对其病机有深刻而独到的认识,常采用辨证论治手段治之,颇多良效。所谓汗证,即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主要表现为自汗、盗汗及无汗,可出现于现代医学多种疾病中,特别是在内伤疾病中往往成为病人的主诉。汗出无度,势必造成机体阴血的损耗,至阴损及阳,还可引起心肺等内脏功能的紊乱和障碍,故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12.
"汗出"是桂枝汤证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临床辨证时几可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汗出"却不具有特异性,也不是桂枝汤证的唯一标志,同时也极具迷惑性,容易误导医者。综合文献与临床经验,认为"汗出"应是桂枝汤证的最关键表现之一;桂枝汤证之"汗"与温度关系颇大,应是凉汗、冷汗,与出汗部位、出汗量并无明显相关;"非常恶风"常与桂枝汤证"汗出"并见;桂枝汤证亦可不见汗出。  相似文献   

13.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致汗液外泄的病证。根据汗出之特点,汗证又可分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黄汗等,而临床又以自汗、盗汗极为多见,且常以主证或兼证出现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古人云:“自汗者属阳虚,盗汗者属阴虚。”治自汗常宗实表补阳,治阴虚多循降火滋阴。然以余观之,自汗亦有属阴虚者,盗汗亦可见阳虚者,且致汗原因颇多,不仅阳虚、阴虚,且血虚、血淤、痰、湿、邪在半表半里皆能令人汗出。然自汗属阴虚者,盗汗属阳虚者,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小儿汗证、胖人汗证、围绝经期汗证、年老体虚汗证为例总结了张进军教授治疗汗证经验。其认为汗证病位虽在心,但致因在肝,故可从肝心通养论治汗证,强调从肝养心,通养结合,运用柔肝,疏肝,调肝,泻肝等法而达通心、养心之用。  相似文献   

15.
汗证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和,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临床常见病症。但经期汗证较少见,笔者曾治疗经期汗证2例,现介绍1例以供验证。张某某,女性,26岁,农民,已婚,1992年4月8日初诊。述五年前经行期患感冒,出现高热、汗出、全身不适、头痛等证。当地医师投辛温解表药5剂后,上述症状消失,但汗出持续多日而止。自下月经行一日后自汗出,且逐渐加重,以后每月行经必汗出,经毕汗自愈。近两年来汗证加重,汗出淋漓不断,气候变化和情绪等无任何影响,但经期正常。患者院外多方就诊,医者多投调经之药,服中药百余剂,未见效,故来我科就诊。  相似文献   

16.
张磊教授是第三届国医大师,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管理工作七十余载,经验俱丰,德术双馨,在治疗内科杂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汗证的治疗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先后在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注释《产鉴》一书,并著有《张磊临证心得集》《张磊医学全书》《张磊医案医话集》等多部著作。汗证是临床常见病,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作为症状伴见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通过对张磊教授治疗自汗、盗汗、心胸汗出、下半身汗出的医案进行总结分析,得出了张磊教授治疗汗证的经验。张老认为:汗证病因病机比较复杂,阳亢、热盛、气虚、阴伤、气滞血瘀、湿热内蕴等皆可成为病因,临床治疗时不可拘泥于“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之说,当审证求因,当补则补,当泻则泻,贵在谨守病机,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7.
产后汗证是女性产后的常见疾病,病情重者日夜多汗,动辄尤甚,病程迁延,加重女性身心负担,影响其生活质量。产后气血亏虚,营卫不和而致卫表不固,腠理开泄,营阴外泄是产后汗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本文以血汗同源理论为基础,根据产后汗证患者气血亏虚、营卫不和的病理特点,认为产后汗证的治疗当以扶正为主,探讨养血益气法、调和营卫法和固表止汗法在产后汗证辨证论治中的应用,并根据产后汗证特点提出相应调护要点,为产后汗证的治疗与调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暑温病名始于吴鞠通《温病条辨》,是夏季常见的急性热病。以壮热、烦渴、汗多等阳明热盛证候为主证。又因夏令多雨湿,故亦多暑温夹湿。有的患者贪凉、或汗出时淋雨酿成汗闭、身热、形寒、无汗之暑夹寒湿之证。治疗不当致高热不退、缠绵不愈,出现变证。笔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临床中运用中药治疗消渴汗证的疗效。方法收集消渴汗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40例于西药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辨病辨证结合治疗,疗程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出汗症状及血糖变化。结果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 05),可改善消渴泌汗异常出现的下肢皮肤干燥、汗少或无汗,而上半身多汗及味觉性多汗,同时血糖控制改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消渴止汗方治疗消渴汗证疗效佳,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正>汗是人体活动、气血运行、新陈代谢的产物~([1]),既是生理产物、又是病理产物。汗证则是由于气血阴阳不调,腠理不固所致的汗出异常。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伤寒论》中"病自汗出,此为荣气和",首次出现"自汗"病名。明代《医学正传·汗证》将诸汗统一,统称汗证。汗证是现代糖尿病、甲亢等内分泌科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现择验案3则(冉颖卓主治)介绍如下。1益气养阴敛汗范某某,女,67岁。2017年7月24日初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