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延蕾  赵婉慧  张盼  施诗  刘晓红  刘艳萍  付艳辉 《中草药》2017,48(21):4387-4392
目的研究黄皮属植物海南黄皮Clausena hainanensis枝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系统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南黄皮枝叶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ukonine(1)、methyl carbazole-3-carboxylate(2)、lansine(3)、murrayanine(4)、3-甲酰基咔唑(5)、3-甲酰基-6-甲氧基咔唑(6)、lansamide4(7)、4-methoxy-N-methyl-2-quinolone(8)、(E)-N-(4-methoxyphenethyl)-2-methylbut-2-enamide(9)、(E)-N-甲基肉桂酰胺(10)、N-(2-羟基-2-苯乙基)肉桂酰胺(11)、N-苯甲酰酪胺(12)、aurantiamide(13)、N-methyl-2-pyrolidinone(14)、香豆酸(15)、6,8-dimethoxy-4,5-dimethyl-3-methyleneisochromanl-one(16)、8-甲氧基补骨脂素(17)和异黑麦草内酯(18)。其中化合物1~14为生物碱类化合物,15为酚酸类化合物,16为异香豆素类化合物,17为香豆素类化合物,18为倍半萜类化合物。结论首次对海南黄皮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海南黄皮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16为首次从黄皮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刘艳萍  蒋波  谢澜  王悦  杨瑞源  吴英菊  付艳辉 《中草药》2021,52(23):7105-7110
目的 研究桑科波罗蜜属植物波罗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果实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系统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 从波罗蜜果实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roussonol E(1)、broussoflavonol F(2)、uralenol(3)、5,7,4''-trihydroxy-3''-(3-methyl but-2-enyl)-3-methoxy flavone(4)、8,2''-diprenylquercetin-3-methylether(5)、8-prenylkaempferol(6)、6-异戊烯基柚皮素(7)、licoflavanone(8)、sigmoidin B(9)、4'',5,7-三羟基-8-异戊烯基黄酮(10)、5,3''-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11)、3,5,4''-三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12)、5,3'',5''-三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13)、5,7,3'',4''-四甲氧基黄酮(14)、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15)、5-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16)和5-羟基-7,3'',4''-三甲氧基二氢黄酮(17)。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波罗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茜草科乌檀属植物胆木Nauclea officinalis枝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系统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胆木8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氢猕猴桃内酯(1)、黑燕麦内酯(2)、3,4,5-三甲氧基苯酚(3)、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4)、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5)、对甲氧基桂皮酸(6)、咖啡酸甲酯(7)、咖啡酸乙酯(8)、异阿魏酸甲酯(9)、阿魏酸乙酯(10)、断氧化马钱子苷(11)、裂环马钱苷(12)、3-醛基吲哚(13)、1,2,3,4-tetrahydronorharman-1-one(14)、vinmajine I(15)、19-O-methyl-3,14-dihydroangustoline(16)、乌檀碱(17)和异长春花苷内酰胺(18)。其中化合物1、2为倍半萜类化合物,3~10为酚酸类化合物,11、12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化合物13~18为生物碱类化合物。结论化合物1~15为首次从茜草科乌檀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分离技术,对茜草科九节属植物黄脉九节Psychotria straminea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通过与文献对照,鉴定了从黄脉九节枝叶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的16个化合物,包括8个黄酮类化合物、3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和5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杨芽黄素(1)、芹菜素(2)、山柰酚(3)、木犀草素(4)、香叶木素(5)、槲皮素(6)、山柰酚-4''-O-甲醚(7)、鼠李素(8)、7-羟基香豆素(9)、7-甲氧基香豆素(10)、东莨菪内酯(11)、羽扇豆醇(12)、30-醛基羽扇豆醇(13)、羽扇豆醇乙酸酯(14)、α-香树脂醇(15)和熊果酸(16)。该研究首次对黄脉九节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除化合物69为首次从黄脉九节中分离得到以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九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尘肺病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培养结果与耐药性。方法:采用口痰培养法收集标本,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要求,对培养出的单个菌落,采用珠海迪尔生物DL-96细菌测定系统和梅里埃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ATBexpression进行细菌鉴定及耐药试验。结果:共检出细菌207株,检出率28.1%。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68.1%;革兰氏阳性球菌占31.9%。耐药试验显示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于二代及三代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对于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氨基甙类抗生素具有较好的敏感性;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于青霉素类、克林霉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甙类药物的耐药性较高,而对万古霉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本地老年尘肺病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医生应根据病原菌的耐药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和不合理使用,耐药菌株会不断增加,应不断监测病原菌耐药性的变化,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付艳辉 《吉林医学》2015,(8):1662-1663
目的:探讨针对性控制策略在尘肺患者下呼吸道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0例尘肺患者按不同控制策略分为对照组150例与观察组15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控制策略进行下呼吸道院内感染控制,观察组则采用针对性控制策略对下呼吸道院内感染进行控制,对两组尘肺患者下呼吸道院内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下呼吸道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7.3%,观察组下呼吸道院内感染发生率为7.3%,两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控制策略可以大大减少尘肺患者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蓝创  谢珍  石倪霏  符永泉  熊舒荭  刘艳萍  付艳辉 《中草药》2022,53(24):7656-7663
目的 研究茜草科虎刺属植物海南虎刺Damnacanthus hainanensis枝叶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方法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系统分离和纯化,根据分离得到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数据,并通过与文献中报道的波谱数据进行比对,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S法通过对分离得到化合物的体外抑制滑膜细胞增殖的活性进行测试以评价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结果 从海南虎刺枝叶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aucleidinal(1)、1,2,3,4-tetrahydronorharman-1-one(2)、19-O-methyl-3,14-dihydroangustoline(3)、latifoliamide B(4)、latifoliamide D(5)、bacilsubteramide A(6)、vinmajine I(7)、naucleofficine D(8)、1-甲氧甲酰-β-咔巴啉(9)、naphthisoxazol A(10)、1,6-dihydroxy-2-methyl-9,10-anthraquinone(11)、rubiadin-1-methyl ether(12)、1,3,6-trihydroxy-2-methoxymethyl-9,10-anthraquinone(13)、3,6-dihydroxy-2-hydroxymethyl-9,10-anthra quinone(14)、7-羟基色原酮(15)、5,7-二羟基色原酮(16)、6,4''-dihydroxy-3''-methoxyaurone(17)和farnisin(18)。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1141718对滑膜成纤维MH7A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为(8.93±0.09)~(152.58±0.32)μmol/L。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虎刺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41718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革叶山姜Alpinia coriacea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型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革叶山姜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1)、4-甲氧基苯甲酸(2)、乔松素(3)、芹菜素(4)、良姜素(5)、山柰酚(6)、5,7,3′,4′-四羟基二氢黄酮(7)、3,5-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8)、α-tocospiro A(9)、6α-羟基豆甾-4-烯-3-酮(10)、豆甾-4-烯-3-酮(11)、7-酮基-β-谷甾醇(12)、5α,8α-表二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3)、豆甾醇(14)和β-谷甾醇(1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革叶山姜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7、9~13为首次从山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革叶山姜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取水蒸气蒸馏法从革叶山姜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MTT法检测革叶山姜叶挥发油对细胞Hela、A549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 :共分离出39个峰,鉴定出31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81%。其主要成分为芳樟醇(34.91%)、橙花叔醇(18.23%)和桉叶油醇(14.48%)。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表明革叶山姜叶挥发油对2种肿瘤细胞株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抑制活性相对较好,其IC50值为14.01μg·m L-1。结论:该实验为革叶山姜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无花果果实中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明辉  张文浩  张明明  刘艳萍  赵烽  付艳辉 《中草药》2019,50(11):2524-2528
目的研究桑科榕属植物无花果Ficus carica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系统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无花果果实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怀特酮(1)、甘草宁G(2)、4′-羟基-5,7-二甲氧基-6-(3-甲基-丁烯基)-异黄酮(3)、猫尾草异黄酮(4)、indicanine C(5)、木豆素(6)、美迪紫檀素(7)、高丽槐素(8)、4-羟基-3-甲氧基-8,9-亚甲二氧基紫檀烷(9)、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10)、松脂素(11)、杜仲树脂酚(12)、丁香树脂醇(13)、8-羟基松脂醇(14)、3-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1-丙酮(15)和4-羟基-3-甲氧基苯乙醇(1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无花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