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1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58篇
临床医学   202篇
内科学   21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316篇
预防医学   110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142篇
  1篇
中国医学   97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型高仿真急救护理技能培训模式在心肺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9月至2017年11月,选取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6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心肺复苏急救护理技能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新型高仿真急救护理技能培训模式,比较两组护士培训前后理论与技能操作考核的分值情况及学员满意度。结果:经培训后,对照组护士理论考核分数(78.31±6.92)分,操作考核分数(81.94±4.36)分;观察组护士理论考核分数为(82.89±4.97)分,操作考核分数(85.82±3.97)分,观察组理论及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士对培训模式的满意率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型高仿真急救护理技能培训模式在心肺复苏应用,高效、快捷,可明显提高急诊护士心肺复苏急救操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联合晚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治疗以黎明现象为频发症状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胰岛α和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7例黎明现象为频发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木丹颗粒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评估2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治疗4周、8周、12周后空腹血糖(FPG)水平,通过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测定平均血糖值(MBG)、血糖标准差(SDBG)及黎明现象发生率,检测2组治疗前后胰岛α细胞功能(AUC_(Gln 0~8 min))和胰岛β细胞(HOMA-β、AUC_(Ins 0~10 min))情况,同时记录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4周、8周、12周后FPG、MBG、SDBG及治疗12周后的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PG、MBG、SDBG、HbA1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4周、8周、12周后和对照组治疗8周、12周后的AUC_(Gln 0~8 min)和HOMA-β、AUC_(Ins 0~10 min)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各时间点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4周、8周、12周后的黎明现象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以上时间点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木丹颗粒联合晚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可有效控制以黎明现象为频发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降低黎明现象发生率,并有利于改善胰岛α和β细胞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内质网应激的同型半胱氨酸(Hcy)-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eIF2α)-Caspase-12通路引起的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茵陈蒿汤防治酒精性肝纤维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茵陈蒿汤组,模型组和茵陈蒿汤组采用乙醇灌胃的方法复制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茵陈蒿汤组同时给予3. 5g/kg茵陈蒿汤灌胃,10周后处死动物,采用赖氏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采用HE和Masson三色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表现,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GRP78、eIF-2α、Caspase-12mRNA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均0. 05),茵陈蒿汤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 05)。肝脏组织病理学显示,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肝纤维化表现,茵陈蒿汤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GRP78、eIF-2α、Caspase-12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均0. 05),茵陈蒿汤组大鼠肝脏组织中GRP78、eIF-2α、Caspase-12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 05)。结论茵陈蒿汤抑制GRP78、eIF-2α、Caspase-12的活性可能是其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评估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7例S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预后分为治愈组(64例)、死亡组(23例),检测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第5天及观察终点(出院或死亡前最后一次,平均(19.2±5.7)天)血清前白蛋白含量,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定方差分析。结果血清前白蛋白在治愈组和死亡组入院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及观察终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治愈组血清前白蛋白在第1天,第5天和观察终点逐渐升高,而死亡组血清前白蛋白逐渐下降,同一组不同时间点数据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持续低水平提示病情危重,预后不佳。动态观察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对判断SCAP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通过模拟临床中个性化钛补件修复不对称骨缺损的制作过程,比较个性化钛补件、树脂补件与健侧骨组织间的精确度。方法选取新鲜猪头模拟单侧颧弓缺损,利用健侧数据修复制作缺损部位的树脂补件及个性化钛补件,通过测量,比较树脂补件、个性化钛补件及健侧颧弓标本之间的误差。结果三组测量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结果无明显差异。树脂补件与健侧颧弓标本间的差值范围为1.17±0.47mm,个性化钛补件与健侧颧弓标本间差值范围为1.16±0.39mm,个性化钛补件与树脂补件间差值范围为0.00±0.26mm。结论个性化钛补件可以完全模拟出健侧颧弓的形态,精确度在可接受范围。  相似文献   
7.
人牙胚体外16 d培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人牙胚体外较长时间(16 d)的培养模型。方法将处于分泌前期人牙胚采用Trowell型支架培养法,应用BGJb培养基(含L-抗坏血酸200 mg/L,维甲酸1×10^-7mol/L),37℃,5%CO2+95%空气条件下进行培养。体外培养4、8、12、16 d后随机抽取牙胚进行常规包埋、切片染色,组织学观察。结果在培养过程中牙胚发育良好,形成明显的牙尖形态,造釉器分化为4层,在培养第16天牙尖部内釉上皮细胞出现核碎裂,牙乳头细胞之间出现裂隙。结论应用此方法能够将处于分泌前期的人牙胚在体外培养16 d。  相似文献   
8.
陈建平  陈晖 《口腔医学》2005,25(1):63-64
目的 探讨用Vitapex糊剂治疗具有明显根尖手术指征的根尖周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患根尖周炎具有明显根尖手术指征的 12 0颗牙 ,预备根管后用Vitapex糊剂加牙胶尖根管充填治疗。结果 经过 18个月到 4年的临床随访 ,113颗牙成功保留 ,成功率 94 .2 %。 5 6例有瘘管者瘘管全部消失 ;85例根尖阴影全部消失 ;2 8例根尖阴影明显缩小 ;32例病例治疗后当天患牙有浮出伸长感 ,咀嚼痛 ,2~ 3d后自行缓解。结论 Vitapex糊剂是一种适合治疗具有明显根尖手术指征的根尖周炎的根充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简称服药人群)和健康人群的龋齿发生因素如唾液氟离子浓度(F-浓度)、唾液流速以及唾液p H值的差异,研究服药人群龋病高发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早期干预龋病的措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服药组80例为2012年5月-2013年10月在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40例为普通健康人群。收集并测定其唾液F-浓度、流速以及p H值。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分析。结果 1服药组唾液F-浓度(1.86±2.23)mmol/L低于对照组(4.40±6.27)mmol/L;服药组唾液流速(1.46±0.97)ml/min低于对照组(1.99±0.51)ml/min;服药组p H值(6.30±0.39)低于对照组(7.09±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服药组和对照组唾液之流速和p H值均呈正相关(r=0.459,P0.05);服药组和对照组唾液流速和F-浓度呈负相关(r=-0.415,P0.05);唾液p H值和F-浓度呈负相关(r=-0.496,P0.05)。结论服药人群中较低的唾液F-浓度、唾液流速以及唾液p H值可能是该人群龋齿高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唾液流速与F-浓度是需重点干预的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输血治疗是否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的影响因素,并为是否需要输血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手术的17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依据是否接受输血治疗将患者分为输血组(56例)及未输血组(120例),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指标以及根据Gross线性方程计算得到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进行分析,比较输血治疗对隐性失血量的影响。结果输血组平均隐性失血量为353.0 mL,占平均总失血量比例为83.1%,未输血组患者平均隐性失血量为427.0 mL,占总失血量比例为84.6%。两组平均隐性失血量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比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治疗能减少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但并不能降低老年粗隆间骨折的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比例,术后应根据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及血红蛋白量(hemoglobin,Hb)的变化,合理选择输血治疗,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