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5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8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黄绵马酸BB对皮肤软组织感染致病菌的抗菌活性,并探讨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机制。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黄绵马酸BB对皮肤软组织感染相关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bactericidalconcentration,MBC);以对黄绵马酸BB敏感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临床分离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29213为受试菌,考察黄绵马酸BB对其生长活力和菌体形态结构的影响,采用酶标仪考察黄绵马酸BB对其细胞壁通透性的影响,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考察黄绵马酸BB对细胞膜电位的影响,采用qRT-PCR法考察黄绵马酸BB对青霉素结合蛋白1(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1,PBP1)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黄绵马酸BB对ATCC29213的MIC为10.0~20.0μg/mL,MBC为10.0~40.0μg/mL,且对MRSA临床分离株的MIC小于头孢唑啉;与对照组比较,黄绵马酸BB组ATCC29213和MRSA生长受到抑制,菌体细胞形态结构改变,细胞膜电位显著降低(P<0.05),1/2MIC黄绵马酸BB可显著下调PBP1 mRNA表达水平(P<0.01),2MIC黄绵马酸BB可显著上调PBP1 mRNA表达水平(P<0.01)。结论黄绵马酸BB对MRSA临床分离株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且其抗菌作用与破坏菌体细胞结构、降低细胞膜电位、影响PBP1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的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并探讨其抗真菌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和制备HPLC等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制定的M38-A2方案(微量稀释法)研究化合物对红色毛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的抗真菌活性。结果从香鳞毛蕨中分离得到1对间苯三酚类同分异构体异黄绵马酸PB(1)、黄绵马酸PB(2)。化合物1和2对红色毛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3.33μg/m L和1.875μg/m L,对石膏样小孢子菌的MIC分别为10μg/m L和1.325μg/m L。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异黄绵马酸PB。化合物2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对红色毛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有效部位对糠秕马拉色菌的体外抗真菌作用,进一步明确香鳞毛蕨有效部位的抗菌谱。方法用纸片法、试管内药基法、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糠秕马拉色菌2株标准株和4株临床分离菌株的抑菌圈及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结果不同质量浓度香鳞毛蕨有效部位贮备液对糠秕马拉色菌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抑菌圈的大小分别为6.7~19.6mm、6.8~17.1mm;试管内药基法测定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糠秕马拉色菌的MIC,对标准菌株MIC为10 mg生药/m L,对临床分离株MIC为5~10 mg生药/m L;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糠秕马拉色菌的MIC,对标准菌株MIC为1.56~3.13 mg生药/m L,对临床分离株MIC为3.13 mg生药/m L。结论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糠秕马拉色菌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从中药活性成分中寻找潜在的Ⅱ型5α-还原酶(5αR2)抑制剂。方法采用分子对接方法对中药来源的26种单体成分进行对接,根据对接结果,对与蛋白结合较强的化合物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采用MM/PBSA方法计算体系的结合自由能;通过体外微量酶反应体系进行生物活性验证。结果 26种单体成分与5αR2具有不同程度的结合能,其中女贞苷、红花黄色素和扁柏双黄酮的结合能较低,结合能力强;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与对接结果相一致(结合能力:女贞苷-蛋白红花黄色素-蛋白扁柏双黄酮-蛋白);活性实验结果显示3种成分对5αR2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女贞苷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42.12±3.83)μmol/L,红黄黄色素IC50值为(69.06±6.35)μmol/L,扁柏双黄酮IC50值为(191.28±5.90)μmol/L。结论筛选的26个单体成分中,女贞苷、红花黄色素和扁柏双黄酮具有预防和治疗雄激素依赖型疾病新药研发的潜力,为探索新型5αR2抑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黄草乌和其炮制品的毒性效应/镇痛效应。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黄草乌和其炮制品滇乌碱、8-去乙酰滇乌碱的含量;采用Bliss法分别测定黄草乌及其炮制品对小鼠半数致死量(LD_(50))或测定其最大给药剂量;小鼠连续7 d灌胃黄草乌及其炮制品,末次给药1 h后观察小鼠Ⅱ导联心电图变化(心率失常发生率、心率变化);通过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观察黄草乌及其炮制品镇痛作用。结果:黄草乌中滇乌碱的含量为264.19μg/g,制黄草乌中8-去乙酰滇乌碱的含量为574.25μg/g;黄草乌的LD_(50)为2.09 g生药/kg,黄草乌炮制品的最大给药量为18.0 g生药/kg。在1.0 g生药/kg相同剂量下灌胃给药,黄草乌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00%,制黄草乌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6.7%,与空白组比较,黄草乌及其炮制品心律失常发生率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黄草乌及其炮制品的平均心率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黄草乌及其炮制品均具有镇痛作用(P0.05或P0.01),黄草乌及其炮制品之间镇痛作用无显著差异。结论:黄草乌毒性较大,炮制后的黄草乌毒性明显降低,炮制后的黄草乌镇痛效果并未降低,炮制对黄草乌具有减毒存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妇尔安胶囊的抗炎、镇痛、止血、活血化瘀、抑菌以及对子宫平滑肌等方面的影响,探讨妇尔安胶囊治疗产后恶露的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炎症模型及醋酸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实验;热板法和扭体法疼痛模型;离体和在体子宫平滑肌自发收缩实验法;止血试验、血瘀症大鼠模型法及体外抗菌实验.结果:妇尔安胶囊能使在体和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频率、幅度增加;明显缩短小鼠出血和凝血时间;对醋酸以及热刺激所致小鼠疼痛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以及大鼠角叉菜胶足趾肿胀、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等急性炎症模型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降低血瘀症大鼠的血液黏度;对多种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无明显的抑制或杀灭作用.结论:妇尔安胶囊具有抗炎、镇痛、止血作用,同时还能促进子宫平滑肌的收缩,降低血液黏滞度,以上这些药理作用为其临床用于产后恶露症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香丹注射液组分相互作用与药效模拟.方法 采用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基于正交设计,建立复方药效学预测模型,模拟偏倚由2种散点图结合评价;并经实验验证,确定香丹注射液抗缺氧有效部位.结果 不同部位组合相互作用性质不同,由此引起的交互效应也不同.所建立的复方预测模型可以对复方不同组合进行药效预测,其中108只小鼠(占90%)的PE%≤25%.结论 通过模型预测和实验验证,多个配伍组的药效优于原方,其中ADE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高良姜总黄酮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高良姜总黄酮对大鼠胃溃疡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浸拘束应激、幽门结扎型、口服乙醇胃粘膜损伤三种胃溃疡模型观察高良姜总黄酮对大鼠急性胃溃疡的预防作用,并通过乙酸烧灼法模型观察高良姜总黄酮对慢性溃疡的治疗作用,用化学测定法测定高良姜总黄酮对大鼠胃液、胃酸量的影响;麦特氏毛细玻管法测胃蛋白酶活性.结果:高良姜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对四种溃疡模型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使大鼠的溃疡指数明显降低,能降低大鼠胃液量和总酸排出量,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结论:高良姜总黄酮对大鼠急、慢性溃疡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胃酸分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观察复方贞术调脂胶囊对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 (AS) 的影响。方法 取 50 只家兔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 (3 mg/kg) 组,复方贞术调脂胶囊高、低剂量 (生药 1.6、0.8 g/kg) 组,每组 10 只。采用高脂饮食法建立兔 AS 模型,药物组在喂高脂饲料的同时每天给予相应的药物,连续喂养 12 周。实验末,检测血清脂质、载脂蛋白水平、主动脉组织中总胆固醇 (TC) 和甘油三酯 (TG) 水平以及主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比,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复方贞术调脂胶囊组血清 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AI) 及载脂蛋白-B (ApoB) 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 (P<0.05、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水平和载脂蛋白 A1/载脂蛋白 B(ApoA1/ApoB) 值显著升高 (P<0.05);ApoA1 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主动脉组织中的脂质的量以及内膜斑块面积比显著低于模型组 (〖WTBX〗P <0.05、0.01)。光镜下观察结果显示,各给药组主动脉病变程度均明显减轻。结论 复方贞术调脂胶囊具有抑制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可能与其调节脂质代谢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