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使用分子对接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生慧颗粒有效成分对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R)与乙酰胆碱酯酶(AChE)作用机制。方法:收集生慧颗粒有效成分,使用LibDock将所有成分分别与GABAaR与AChE进行对接并分析作用残基。对最佳结合构象进行30 ns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结合稳定性及结合能。结果:收集到生慧颗粒有效成分26个。分子对接表明优于地西泮(DZP)成分18个,最优成分为Acteoside。优于多奈哌齐(DNPQ)成分4个,最优成分为PolygalaxanthoneⅢ。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GABAaR与Acteoside可稳定结合,结合能为(-29.60±3.53)kcal/mol。PolygalaxanthoneⅢ在7 ns前与AChE稳定结合,之后脱离结合位点,在27~27.5 ns再次进入结合位点,其结合能在4~6 ns与27~27.5 ns分别为(-14.12±3.03)kcal/mol、(-8.16±2.95)kcal/mol。结论:生慧颗粒治疗失眠和AD的潜在物质基础分别为Acteoside、PolygalaxanthoneⅢ。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5,(12)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侧柏叶、侧柏炭中杨梅苷、槲皮苷、杨梅素、槲皮素、山柰酚、穗花杉双黄酮、扁柏双黄酮的含有量。方法侧柏叶、侧柏炭提取液的分析采用Welch Ultimate LP-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30 nm;体积流量1 m L/min。结果杨梅苷、槲皮苷、杨梅素、槲皮素、山柰酚、穗花杉双黄酮、扁柏双黄酮的标准曲线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7.6%~101.1%,RSD1.14%(n=6)。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可用于侧柏叶、侧柏炭的含有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特女贞苷对过氧化氢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中p66Shc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作用。方法采用H_2O_2诱导EA.hy926形成氧化应激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H_2O_2)、特女贞苷组(H_2O_2+5、50、500μmol/L特女贞苷)、阴性对照组(H_2O_2+5、50、500μmol/L DMSO)、抗坏血酸组(H_2O_2+5、50、500μmol/L抗坏血酸)。检测各组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β-gal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66Shc、caspase-3活体剪切体、Bax、Bcl-2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p66mRNA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阴性对照组SOD活性、Bcl-2表达量及Bcl-2/Bax比值下降,MDA含量、β-gal活性、p66Shc蛋白水平及mRNA含量、capase-3活性剪切体和Bax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特女贞苷组及抗坏血酸组SOD升高,MDA含量(除特女贞苷组浓度500μmol/L外)和β-gal活性降低(P0.01),抑制p66Shc表达及mRNA水平(P0.01);特女贞苷组Bax和capase-3活性剪切体(除浓度500μmol/L外)表达水平降低,Bcl-2表达和Bcl-2/Bax比值升高(均P0.01)。与同浓度的抗坏血酸组比较,特女贞苷组对Bax、Bcl-2蛋白水平、Bcl-2/Bax比率、p66mRNA的调节作用较明显(P0.05)。结论特女贞苷可能通过抑制p66Shc削弱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及降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HPLC一测多评法(QAMS)同时测定侧柏叶中杨梅苷、槲皮苷、阿福豆苷、穗花杉双黄酮、扁柏双黄酮5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以槲皮苷为内参物,分别建立其与其他4种成分间的相对校正因子(RCF),并计算各成分含量;再将QAMS法与传统外标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建立的QAMS方法符合定量分析的要求.QAMS法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女贞苷对Aβ42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NF-κB、Bcl-2变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用女贞苷(50,100μmol·L~(-1))预保护12 h后,加入浓度为15μmol·L~(-1)的Aβ42诱导损伤12 h,用MTT法测定终点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和Bcl-2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50,100μmol·L-1的女贞苷可减少Aβ42引起的SH-SY5Y细胞凋亡。女贞苷组NF-κB的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减少(P0.01),抗凋亡因子Bcl-2的蛋白表达相对于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表明女贞苷可提高Aβ42诱导损伤的SH-SY5Y细胞存活率,其机制可能与女贞苷抑制NF-κB的激活和增加抗凋亡因子Bcl-2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5,(11)
目的研究谷红注射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比较单体状态与注射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药代动力学差异。方法 HPLC法测定经尾静脉注射给药后大鼠血浆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浓度,运用PKSolver 2.0软件拟合药时曲线,对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单体与谷红注射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α、β、t1/2α、t1/2β、C0、V、CL、AUC0-150、AUC0-inf分别为(0.306 9±0.136 4)和(0.091 8±0.079 3)/min,(0.016 4±0.003 1)和(0.010 5±0.003 0)/min,(2.738 6±1.163 4)和(22.020 0±19.970 3)min,(43.819 9±8.607 7)和(74.941 1±32.794 3)min,(21.309 8±2.957 3)和(26.579 9±3.763 5)μg/m L,(0.098 1±0.013 5)和(0.078 6±0.010 7)L/kg,(0.003 4±0.000 5)和(0.001 2±0.000 2)(L/kg)/min,(567.774 4±66.149 7)和(1 391.658 0±159.754 7)(min·μg)/m L,(625.723 0±96.292 6)和(1 734.929 2±222.467)(min·μg)/m L。结论与羟基红花黄色素A单体比较,谷红注射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大鼠体内的AUC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单体葛根素、川芎嗪、人参皂苷Rb1、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小鼠神经行为学、脑梗死体积及脑血流量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素组、川芎嗪组、人参皂苷Rb1组、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每组24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脑缺血1 h再灌注24 h模型。脑缺血后1 h,葛根素组小鼠尾静脉注射3μmol/kg葛根素溶液、川芎嗪组尾静脉注射3μmol/kg川芎嗪溶液、人参皂苷Rb1组尾静脉注射3μmol/kg人参皂苷Rb1溶液、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尾静脉注射3μmol/kg羟基红花黄色素A溶液。各组小鼠于脑缺血1 h再灌注后24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观察小鼠脑梗死体积,采用多普勒激光血流检测仪测定小鼠脑皮层血流量,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脑组织NO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NF-κB p-p65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组、川芎嗪组、人参皂苷Rb1组、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小鼠脑梗死体积[(15.83±1.83)%、(22.00±2.53)%、(22.83±1.83)%、(17.83±1.72)%比(34.67±2.66)%]降低(P<0.01或 P<0.05),脑皮层血流量[(598.81±9.90)μl/(kg?min)、(614.78±9.20)μl/(kg?min)、(577.83±5.55)μl/(kg?min)、(583.54±7.98)μl/(kg?min)比(548.43±1.97)μl/(kg?min)]升高(P<0.01或P<0.05),脑组织NO水平[(17.09±1.18)μmol/L、(18.54±0.54)μmol/L、(18.17±0.49)μmol/L、(15.10±0.73)μmol/L比(20.63±0.73)μmol/L]、cleaved-caspase-3[(1.02±0.08)、(1.12±0.04)、(0.87±0.08)、(1.07±0.08)比(1.30±0.06)]、NF-κB p-p65/NF-κB p65蛋白[(1.03±0.19)、(1.15±0.05)、(1.12±0.08)、(0.72±0.08)比(1.45±0.08)]表达降低(P<0.01或 P<0.05)。结论4种中药单体均可不同程度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神经功能和脑组织功能,缓解缺血症状,增加血流量,抑制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2602-2604
目的:探讨女贞子蒸制过程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转化机制。方法:采用LC-TOF/MS法,通过对照品定位、质谱数据、文献参照,分析女贞子4种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oleopolynuzhenide A、oleonuezhenide、女贞苷G13、女贞次苷)模拟清蒸品的化学成分。液相色谱采用Diamonsil C18柱(2.1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A(乙腈)-B(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40 nm;质谱使用Agilent 6230 LC-TOF/MS联用系统,Dual ESI离子源,在ESI/MS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4种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模拟清蒸品中均检出了橄榄酸,oleonuezhenide模拟清蒸品中还检出了特女贞苷、红景天苷和特女贞苷异构体,女贞次苷模拟清蒸品中还检出了红景天苷和女贞次苷异构体。与oleonuezhenide模拟清蒸品成分比较,女贞苷G13模拟清蒸品的成分增加了女贞次苷和女贞次苷异构体,oleopolynuzhenide A模拟清蒸品的成分增加了oleonuezhenide、女贞苷G13、女贞次苷和女贞次苷异构体。结论:oleopolynuzhenide A、oleonuezhenide、女贞苷G13、女贞次苷性质不稳定,加水、加热可使其水解生成其次级苷和苷元。女贞子酒蒸后补肝肾作用增强与女贞子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在炮制过程中发生水解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LC-TOF/MS快速鉴定女贞子4种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特女贞苷、新女贞苷、橄榄苦苷、女贞苷)模拟清蒸品的化学成分,探讨女贞子蒸制过程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转化机制。方法: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溶液(B)梯度洗脱(0~5 min,7%~12%A;5~20 min,12%~25%A;20~30 min,25%~40%A;30~35 min,40%~100%A),流速0.2 m L·min-1,柱温25℃,进样量3μL,检测波长240 nm;质谱使用Agilent 6230型LC-TOF/MS联用系统,在ESI/MS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对照品定位、质谱数据及文献参照分析4种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模拟清蒸品的化学成分。结果:4种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模拟清蒸品中均检出了橄榄酸;特女贞苷模拟清蒸品中还检出红景天苷和2种特女贞苷异构体;新女贞苷模拟清蒸品中鉴定出了3,4-二羟基苯乙基-β-D-葡萄糖苷;橄榄苦苷和女贞苷模拟清蒸品中分别检出其各自的苷元羟基酪醇和酪醇。结论:女贞子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性质不稳定,加水、加热可使其水解生成次级苷或者苷元,特女贞苷在模拟炮制过程中可转化为其异构体。女贞子酒蒸后补肝肾药效增强与其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水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蒺藜科白刺属植物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果实中酚酸类成分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MCI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结合NMR和MS等波谱学数据鉴定单体化合物结构,对化合物的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抑制活性进行筛选,并对活性较好的化合物进行蔗糖酶和麦芽糖酶分子对接分析。结果 从唐古特白刺果实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O-对香豆酰基-α-槐糖(1)、6’-O-对香豆酰基-β-吡喃葡萄糖基-(1-2)-α-甘露糖(2)、4-羟基苯甲酸(3)、香草酸(4)、原儿茶酸甲酯(5)、对香豆酸(6)、咖啡酸(7)、6-O-对香豆酰基-D-半乳糖(8)、反式-4-O-β-D-吡喃喃葡糖基阿魏酸(9)、cynarin(10)、芍药苷(11)。化合物7对蔗糖酶和麦芽糖酶的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分别为809.1和768.5μmol/L,化合物10的IC50值分别为473.3和114.3μmol/L;分子对接显示化合物7对蔗糖酶和麦芽糖酶结合自由能分别为...  相似文献   

11.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 ( Carthamustinctorius L.)的筒状花冠 ,味辛 ,味温。具有活血通经 ,消肿止痛等作用。临床使用制剂有红花注射液、复方莪红注射液、红花当归酊剂及红花油等[1] 。其主要成分为二氢黄酮衍生物红花醌苷、新红花苷等。红花苷系黄色素 ,在花瓣中酶的催化下可氧化成红色素即红花醌苷 [2 ]。《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一部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吸收度来检查黄色素及红色素。笔者对在本地使用的红花 1 6批进行黄色素、红色素检查 ,同时测水分 ,结果显示红花黄色素及水分不合格率较高。并将水分与黄色素吸收度作相关性检验 ,结果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确定白芷对斑马鱼的降糖作用,并通过分子对接分析其降血糖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和关键的结合蛋白。方法:1%葡萄糖诱导6月龄雄性斑马鱼建立高糖模型,以二甲双胍(5 mg/L)为阳性对照药,白芷75%乙醇提物低剂量组(含生药量66 mg/L)和高剂量组(含生药量200 mg/L),连续给药7 d,断尾测血糖。分子对接中以白芷中含量较高的欧前胡素(1)、异欧前胡素(2)等16个化合物为配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等6个蛋白为受体,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对接,依据结合能虚拟筛选白芷中降血糖活性成分并初步确定降糖关键蛋白。结果:白芷有明显的降斑马鱼高血糖作用,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斑马鱼的血糖值较模型组分别降低了27.1%和41.2%。分子对接中香豆素类化合物1~5和9、倍半萜类化合物10的结合能较化合物11~16更高,其中氧化前胡素(4)与醛糖还原酶(AR)的结合力最强,结合能为-9.2 kcal/mol,欧前胡素(1)、珊瑚菜素(3)、白当归脑(6)与AR间的结合能也较高,均超过-9.0 kcal/mol。异欧前胡素(2)、水合氧化前胡素(5)与过氧化酶增殖受体...  相似文献   

13.
姜秋  蒋海强  李慧芬  张学兰 《中成药》2014,(12):2561-2564
目的探讨女贞子酒蒸过程中4种裂环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PLC梯度洗脱的方法同时测定女贞子生品及酒蒸不同时间炮制品(4,8,12,16,20,24 h)中特女贞苷、橄榄苦苷、女贞苷G13、女贞苷的量。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柱温25℃;检测波长235 nm;体积流量1.0 m L/min。结果特女贞苷、橄榄苦苷、女贞苷G13、女贞苷依次在0.035 51.78μg、0.004 121.78μg、0.004 120.206μg、0.011 20.206μg、0.011 20.560μg、0.001 460.560μg、0.001 460.072 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在97.7%0.072 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在97.7%100.0%之间。在24 h之内,随着酒蒸时间的延长,4种苷类成分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炮制对女贞子中裂环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有量具有显著影响,女贞子酒蒸后特女贞苷、橄榄苦苷、女贞苷G13、女贞苷均产生质变。研究结果为揭示女贞子的炮制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鲁来凤  曹园  王强 《中草药》2010,41(8):1388-1390
目的用HPLC法同时测定多种药用裸子植物中穗花衫双黄酮、扁柏双黄酮及银杏双黄酮的量。方法采用Hanbon Lichrospher C18(150 mm×4.6 mm,5μm)柱,甲醇-0.1%甲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37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结果所测样品中双黄酮类成分的量差异大,其中,穗花杉双黄酮的量在0.08~4.61mg/g;扁柏双黄酮的量在0.03~4.68 mg/g;银杏双黄酮的量在0.10~3.03 mg/g。穗花杉双黄酮在所测样品中存在比较普遍,而银杏双黄酮则相对较少。此方法加样回收率和线性范围均符合要求。结论本方法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部分药用裸子植物中双黄酮类成分的质量控制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嘉琪  刘洋  杨永芬  刘洋成  陈长兰  陈刚  项峥  阎新佳  刘伟 《中草药》2019,50(21):5206-5211
目的研究白花败酱草Patrinia villosa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应用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技术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DPPH法和ABTS法评价各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从白花败酱草70%乙醇提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绿原酸丁酯(1)、3,4-O-双咖啡酰奎尼酸甲酯(2)、木犀草素-7-O-芸香苷(3)、1β-O-β-D-glucopyranosy-15-O-(p-hydroxylphenylacetate)-5α,6βH-eudesma-3,11(13)-dien-12,6α-olide(4)、3,4-O-双咖啡酰奎尼酸乙酯(5)、4,5-O-双咖啡酰奎尼酸甲酯(6)、4,5-O-双咖啡酰奎尼酸正丁酯(7)、木犀草素-7-O-β-D-葡糖醛酸苷甲酯(8)、木犀草素-7-O-β-D-葡糖醛酸苷乙酯(9)、芹菜素-7-O-β-D-葡糖醛酸苷甲酯(10)。化合物3、8、9的清除DPPH自由基IC50分别为(23.95±0.71)、(73.09±0.33)、(25.06±0.65)μmol/L,其清除ABTS自由基IC50分别为(7.13±0.07)、(11.48±0.21)、(5.15±0.08)μmol/L。结论除化合物3、8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花败酱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8、9具有明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5种经研究有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中药成分:灯盏花素、青蒿琥酯、红景天苷、黄芪总甙、粉防已碱对肝星状细胞(HSCs)收缩的影响,筛选出能抑制HSCs收缩的中药成分。方法:分离培养大鼠HSCs,通过MTT及细胞形态观察研究100~0.1μmol/L灯盏花素、青蒿琥酯、红景天苷、黄芪总甙、粉防已碱对HSCs增殖及毒性作用,以10nmol/L内皮素(ET-1)为刺激因子,用凝胶收缩实验观察各中药成分对ET-1刺激下HSCs收缩的影响,筛出能抑制HSCs收缩的成分,凝胶面积用"%原始面积"表示。结果:100~0.1μmol/L灯盏花素、青蒿琥酯、黄芪总甙、粉防已碱具有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SC增殖的作用,其中100μmol/L黄芪总甙,100μmol/L及10μmol/L粉防己碱对HSCs有毒性作用。100μmol/L及10μmol/L灯盏花素凝胶面积分别为74.33±5.5%和67.39±3.47%,与ET-1组面积(49.96±4.46%)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100μmol/L及10μmol/L青蒿琥酯凝胶面积分别为79.62±1.95%和58.86±2.99%,与ET-1组面积(39.85±3.12%)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100~0.1μmol/L红景天苷、10~0.1μmol/L黄芪总甙和1及0.1μmol/L粉防己碱凝胶面积与ET-1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5种中药成分中,100及10μmol/L灯盏花素及青蒿琥酯均能抑制ET-1诱导的大鼠HSCs收缩。  相似文献   

17.
为了考察不同产地银杏叶药材中黄酮醇苷和双黄酮的含量差异,本实验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mm,5μm)色谱柱,在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水溶液系统,流速1 m 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的条件下进行梯度洗脱,建立了同时测定银杏叶中7种黄酮醇苷和4种双黄酮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结果表明10个不同产地的银杏叶药材中7种黄酮醇苷和4种双黄酮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补骨脂中4种单体成分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二氢黄酮与异补骨脂查尔酮对细胞色素P450 2B6在mRNA和蛋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该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前期实验室构建的表达质粒pc DNA3.1-h CAR、报告基因质粒p GL4.17-CYP2B6与内参质粒pRL-TK共同转染Hep G2细胞,检测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异补骨脂查尔酮和补骨脂二氢黄酮对组成型雄甾烷受体(constitutive androstane receptor,CAR)的转录激活效应;并利用Real time PCR及Western Blot技术对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二氢黄酮和异补骨脂查尔酮的不同浓度处理组进行mRNA水平表达及蛋白水平表达的检测。结果: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二氢黄酮和异补骨脂查尔酮(5、10、20、50μmol/L)对CAR具有转录活化作用,其中补骨脂素与异补骨脂素对CAR转录活化效应明显;同时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二氢黄酮和异补骨脂查尔酮(5、10、20、50μmol/L)均能上调CYP2B6 mRNA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结论: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二氢黄酮和异补骨脂查尔酮可以诱导CYP2B6 mRNA与蛋白质水平的表达,这种诱导作用可能是单体成分通过激活CAR信号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中成药》2016,(10)
目的观察松果菊苷和麦角甾苷对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Hoechst33342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Annexin V-FITC/PI双染法结合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并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松果菊苷和麦角甾苷均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两者作用24 h后的IC50值分别为32.37μmol/L和31.00μmol/L;药物组细胞经Hoechst33342染色均呈现细胞核浓染和固缩现象,松果菊苷和麦角甾苷的浓度为25、50μmol/L时,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BCL2/BAX值显著降低。结论松果菊苷和麦角甾苷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其机制与调控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金银花(忍冬Lonicerajaponica的干燥花蕾)的黄酮苷类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法,结合硅胶、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显色及NMR等波谱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 从金银花中分离到了9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5-二羟基-3′-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苷(1)、槲皮素-3-O-葡萄糖苷(2)、3,5,3′-三羟基黄酮-7-O-β-D-葡萄糖苷(3)、棉花苷(4)、烟花苷(5)、水仙苷(6)、芦丁(7)、槲皮素-5-O-葡萄糖苷(8)、木犀草素-7-O-新橙皮糖苷(9)。结论 化合物1和3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金银花黄酮F和金银花黄酮E;化合物2、4~6、8、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对人肝癌HuH7细胞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43.4±1.1)μ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