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9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白介素与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近年来对白介素(interleukin,IL)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我们通过总结整理以前有关IL和UC的文献,概括出IL的产生和在UC发病及病理变化中的作用机制:IL-1直接介导了UC初期阶段炎症的发生:IL-8、IL-6直接促进炎性细胞过度分泌和/或抑制了炎性细胞的凋亡,IL-2分泌减少导致免疫系统内细胞间网络调节失衡, 使局部炎症介质和自由基释放,引起细胞毒作用,IL主要通过影响机体整体和/或局部免疫系统的功能介导UC的产生,并与UC的迁延难愈和反复发作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对内脏高敏感大鼠结肠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erve growth factor receptor,NGFR)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慢性内脏高敏感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新生乳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参照A l-Chaer法制备内脏高敏感性大鼠模型。电针组予电针天枢、上巨虚治疗,每次20分钟,每天1次,连续7天。首次治疗后,通过观察大鼠腹壁撤回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评分以评价内脏高敏感性大鼠的痛阈。治疗7天后,采集大鼠结肠组织进行N GF和N GFR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模型组大鼠的A WR评分均高于正常组,经电针治疗后均降低。模型组大鼠的结肠N GF和N GFR阳性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电针组治疗后N GF和N GFR阳性表达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电针可使内脏高敏感性大鼠的痛阈升高,并降低结肠的N GF和N GFR表达。电针对结肠N GF和N GFR表达的调节可能是其治疗慢性内脏高敏感性的外周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隔药饼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为后续研究提供研究方向。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电针组和西药组,均采用MNNG诱导CAG大鼠模型,取穴中脘、气海,隔药饼灸每次每穴1壮,每日1次,共4周;电针频率100 Hz,强度1-3 mA,20 min,每日1次,共4周;西药采用叶酸悬浊液1.0 mL/100 g灌胃,每天1次,持续4周。采用Trizol法提取各组CAG大鼠的外周血总RNA,质控后建立文库,采用RNA-seq高通量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深入分析隔药饼灸逆转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CAG组大鼠外周血有1 542个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通路主要有癌症、免疫疾病、能量代谢、消化系统、免疫系统通路。隔药饼灸干预CAG大鼠的外周血差异表达基因2 956个,涉及的通路与分子相互作用、信号转导、癌症、免疫疾病、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脂质代谢、维生素代谢、核苷酸代谢、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等相关;电针干预CAG外周血的差异表达基因3 136个,涉及的通路与癌症、免疫疾病、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脂质代谢、维生素代谢、核苷酸代谢、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等相关;西药干预CAG外周血差异表达基因1 308个,涉及的通路与蛋白翻译、信号转导、癌症、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相关。经RT-qPCR验证,各组外周血Foxo3、Uba52、S100a1、Nod2的结果和RNA-seq测序结果一致。结论 隔药饼灸、电针和西药干预CAG的外周血差异表达基因的数量不同,西药较针灸改变CAG的差异基因数目少。3种干预方法均能影响CAG大鼠外周血免疫相关、肿瘤相关的基因表达谱,隔药饼灸和电针干预的差异基因还涉及能量、氨基酸、脂质、维生素代谢。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1959年至2018年发表的灸法治疗失眠的临床文献,总结归纳灸法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针灸信息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万方数字化期刊(万方)、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灸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性分析。结果 艾灸治疗失眠应用频次较高的穴位依次为百会、三阴交、神门、足三里;足太阳膀胱经穴应用频次最高,其次是督脉穴和肾经穴。下肢部的腧穴使用频次最高,其次为头面部、背部。关联性较高的穴对为内关、足三里、神门、百会和三阴交,关联性较高的治疗方法为艾条灸配合针刺。灸法配合中药的总有效率最高,其次为灸法配合针刺,疗效均优于单纯灸法(均P < 0.05)。对比灸法、灸药并用、灸刺并用疗法治疗前后的PSQI评分,灸法与灸药并用疗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灸刺并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灸法治疗失眠的组方中主要穴对为内关、足三里、神门、百会和三阴交。配合疗法中灸刺结合的使用频率最高,但灸法配合中药疗法的有效率最高,对于PSQI评分的改善程度亦最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大鼠模型肠黏膜TRPV1表达和肥大细胞变化,以及二者在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用Morris法制备炎症性肠病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TRPV1蛋白表达,RT-PCR检测TRPV1 mRNA表达,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正常组肠黏膜无或弱阳性TRPV1表达,IBD组肠黏膜TRPV1 mRNA和蛋白表达较正常组增强,肥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1)。TRPV1蛋白及mRNA水平与肥大细胞数量之间呈正相关(r1=0.528,r2=0.62,P<0.01)。结论:IBD发生发展与TRPV1过度表达及肥大细胞数量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基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
10.
克罗恩病(CD)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肠道系统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肠壁组织的慢性炎症损伤.目前药物疗效欠佳、副作用明显,艾灸能辅助药物控制CD患者病情,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本文针对艾灸治疗CD的现代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