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93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睾丸旁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睾丸旁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诊治及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男,27岁,因阴囊内无痛性肿块4个月就诊。体检于左侧阴囊内可扪及囊性肿块,同侧睾丸不能扪及。行左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术后辅以化疗。结果:术中见左侧睾丸旁多发结节状隆起肿块,质偏硬;术后病理检查肿瘤细胞呈巢状或梁索状结构并埋没在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中;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具有上皮源性、间质性和神经源性等多向分化的特点。术后已随访3年无瘤生存,预后良好。结论: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有特异的临床病理特征,好发于年轻男性,手术切除肿瘤联合化疗是治疗的主要方法,睾丸旁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比腹腔型预后相对好。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炎征群研究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益鑫 《男性学杂志》1997,11(3):180-183
  相似文献   
3.
阳萎的预防     
阳萎的预防近年来研究表明,阴茎勃起是由血管、神经所控制,任何相应的神经或血管的损伤或功能失调均会引起阳萎。按传统概念,将阳萎病因分为心理性和器质性,器质性阳萎又分为血管性、神经性、内分泌性、药物性,以及多种因素(如糖尿病可使血管、神经同时受损)引起阳...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临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概述 据报道,2002年美国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新发患者数高达18.9万/年,因前列腺癌死亡约3.02万人。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70岁以上男性的潜伏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为25%,其中9.51‰可发展成临床前列腺癌。目前,多采用前列腺癌根治术和近距离放射治疗,以达到根治的效果。近距离放疗(Brachytherapy)是在B超或CT、磁共振成像(MRI)引导下,通过治疗计划系统的引导装置将放射源植入到前列腺内,以内放疗的方式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同时保证传递至周围正常结构的放射剂量最小。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索建立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ED)动物模型。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给予胆固醇及高脂饮食,同时用球囊导管损伤双侧髂内动脉内皮。测定术后4周、8周血脂并观察阴茎勃起情况、交配情况,同时用阴茎海绵体注射盐酸罂粟碱、阴茎血管双核素检查、髂内动脉数字减影造影(DSA)等方法研究勃起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4周、8周模型组动物出现明显高脂血症,勃起程度明显下降,交配实验的各项观察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动脉造影显示双侧髂内动脉管腔直径明显缩小,双核素检查动脉显像指数(PIA)及静脉显像指数(PIV)明显降低,但第4周的模型组与对照组PIV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同时用球囊导管扩张动物髂内动脉,可以加速模型的形成,从而用于血管性ED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科自1994年起曾使用深圳安科高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AST-701S型微波前列腺治疗仪治疗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自1994年8月起,我们采用AST-701S型前列腺治疗仪治疗前列腺炎患者30例,期中24例得到随访,年龄23~58岁,病史半年~10年不等,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都大于15/HP,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急,尿后滴沥,尿道口滴白,睾丸坠胀痛,腰酸和会阴部不适,微波发射天线经肛门置于前列腺附近,方向对准前列腺,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每次30分钟.前列腺肥大患者10例,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急,尿后滴沥,尿程延长.肛指检查前列腺Ⅰ-Ⅲ度肥大.  相似文献   
7.
男性学进展     
近年来,随着有关基础学科的飞速发展,男性学的研究也得到很大进展。综合目前获得的信息和资料,本文就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男性学的进展作些分析。一、基础理论的研究在检测、验证已在动物实验模式中获得的方法,实验数据和结论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膀胱小细胞癌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恶性肿瘤,但其恶性程度高,易发生浸润和转移,发病率占所有膀胱恶性肿瘤的0.5%以下。2001.8~2003.5本院共收治2例膀胱小细胞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精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精液常规指标的影响及其与男性不育症的关系。 方法 :通过固相提取 高效液相分离 放免法 (SPE HPLC RIA)测定 4 3例不育男性 (无精子症 13例 ,少弱精子症 8例 ,弱精子症17例 ,精液常规正常 5例 )和 10例正常生育男性对照组的血浆和精浆AngⅡ 。 结果 :精浆AngⅡ 水平明显高于血浆AngⅡ 水平 ,为血浆值的 3倍多 (P <0 .0 1) ;无精子症组精浆AngⅡ 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生育与不育男性 (P <0 .0 5 ) ;血浆、精浆AngⅡ与精子密度、活力、存活率、畸形率和精子顶体反应率等均无相关性。 结论 :精浆AngⅡ很可能由男性生殖道局部产生 ,除睾丸、附睾外 ,前列腺和 (或 )精囊也可能是其来源 ;无精子症病人精浆高AngⅡ 水平的原因及精浆AngⅡ在男性生育调节中可能发挥的具体作用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我院对315例男性不育症患者在第一次就诊时进行血清生殖激素FSH、LH、T、PRL、E2水平的检测,并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常规体检和精液分析等检查。结果显示血清T值在不同的精子密度层次的男性不育症患者均呈正态分布。睾丸容积减少,FSH、LH上升,T/LH下降,提示睾丸功能损害,并且T/LH的比值更能反映间质细胞的功能。血清PRL和E2值在诊断高催乳素血症不育有意义,但在男性生育者和不生育者之间无明显差别。而且FSH值在鉴别睾丸原发性与梗阻性无精子症是一项重要指标。作者讨论了血清生殖激素测定在不育症诊断中、在判定睾丸功能的损害程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