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105例MHD患者,随访2年,统计患者临床资料,记录随访结果,分析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与MHD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105例MHD患者平均随访(20.68±1.32)个月,其中血清c Tn T阳性27例(25.71%),血清CRP阳性31例(29.52%),两者均阳性15例(14.29%),随访期间死亡21例(20.00%)。c Tn T阳性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其阴性患者(P0.01),CRP阳性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其阴性患者(P0.01),两者均为阳性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均为阴性和阴阳合并的患者(P0.05或P0.01)。生存分析显示,c Tn T阳性、CRP阳性及两者均为阳性对MHD患者的生存有显著影响。结论血清c Tn T和CRP水平与MHD患者预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昌  张莉  刘伟宁 《中国医药》2012,7(8):975-978
目的 观察葛根素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36例)葛根素注射液400 mg/d联合缬沙坦胶囊80 mg/d,1次/d;对照组(32例)单用缬沙坦治疗1次/d,14 d.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2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脂、血纤维蛋白原、血糖、尿素氯、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UAER均明显下降[研究组为(52±9)μg/min比(85±14)μg/min;对照组为(65±11)μg/min比(87± 15)μg/min,均P<0.01],且研究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尿素氮、血清肌酐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TC、TG、LDL-C、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分别为(3.2±1.1)mmol/L比(6.4±1.2)mmol/L、(1.8±0.8)mmol/L比(2.4±0.9)mmol/L、(2.0±0.7)mmol/L比(3.6±0.9)mmoL/L、(2.6±0.1)g/L比(4.1±0.3)g/L,P <0.05],HDL-C升高[(1.9±0.3)mmol/L比(0.7±0.2)mmol/L,均P<0.05],对照组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有改善[分别为(4.2±1.0)mmol/L比(6.4±1.1)mmol/L、(2.6±0.5)mmol/L比(3.6±1.7)mmol/L,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TC、TG、LDL-C、HDL-C、纤维蛋白原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丙二醛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研究组为(5.5±1.0)μg/L比(10.0±1.5)μg/L,对照组为(7.4±1.5)μ/L比(9.6±1.7)μg/L,均P<0.01],SOD均明显升高[研究组为(215±28)U/L比(110 ±21)U/L,对照组为(168±26)U/L比(111±25)U/L,P<0.01],且研究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葛根素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较好,可明显降低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改善机体氧化应激状态,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对红芪多糖3(HPS-3)进行分离纯化,研究红芪多糖3中4个组分单糖组成以及多糖含量测定。方法 红芪多糖经水提醇沉,Sevag法脱蛋白,H2O2脱色,醇沉,透析,再经DEAE-cellulose 52和 Sephadex G-100柱色谱纯化,得到HPS-3-A、HPS-3-B、HPS-3-C、HPS-3-D 4个组分;HPGPC法分析, 4个组分均为单一组分; TLC法与GC法分析4个组分单糖组成;改良苯酚硫酸法测定4个组分中多糖含量。结果 HPS-3-A主要由葡萄糖组成,多糖含量为99.2%;而HPS-3-B、HPS-3-C、HPS-3-D主要由阿拉伯糖与半乳糖组成。多糖含量依次为96.5%,95.3%,95.2%。结论 本实验为红芪多糖3构效关系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全身振动(WBV)训练对骨质疏松(OP)患者平衡功能及跌倒效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OP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常规口服药物(钙尔奇D3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平衡训练及WBV训练,对照组则辅以平衡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静态平衡测试、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及跌倒效能量表(FES-I)对2组患者静态、动态平衡功能、跌倒效能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各项静态稳定参数、BBS评分、TUGT计时及FES-I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各项静态稳定参数、BBS评分[(49.93±2.08)分]、TUGT计时[(7.50±0.74)s]及FES-I评分[(23.03±2.87)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WBV训练可改善OP患者平衡运动控制能力,减轻其跌倒恐惧心理,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精子相关抗原9(SPAC9)属于c-Jun N端激酶相互作用蛋白家族的新成员,主要在精卵融合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通路中发挥作用.研究表明,SPAG9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HIF-1α与PHD2在几种皮肤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18例基底细胞癌,16例纤维肉瘤,12例恶性黑色素瘤以及20例正常组织中HIF-1α及PHD2表达.结果 HIF-1α在正常组织中、皮肤基底细胞癌、纤维肉瘤及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0%、46.2%、72.8%、82.6%;PHD2在正常组织中、皮肤基底细胞癌、纤维肉瘤及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7%、85.8%、76.2%、89.1%.结论 HIF-1α的表达高低可能与肿瘤的侵袭性有关,保持PHD2对HIF-1α的正常负性调控可能是癌性组织向正常组织转归的枢纽之一.  相似文献   
9.
王昌合 《实用全科医学》2011,9(2):218-218,229
目的探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高血压患者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择期鼻内窥镜手术患者30例,ASAI或Ⅱ级,无凝血功能障碍。随机双盲分为A、B两组各15例,A组为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为全凭静脉麻醉组。麻醉诱导为咪唑安定0.06mg/kg,依托咪酯0.3mg/kg,维库溴铵0.10—0.15mg/kg,芬太尼4μg/kg;麻醉维持:A组采用七氟醚、异丙酚、维库溴铵;B组选用异丙酚、维库溴铵、芬太尼。术中A组手术开始后逐渐增加七氟醚浓度至目标血压(平均动脉压,MAP65—75mmHg)。术中连续监测有创血压(BP)、心率(HR)、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心电图(ECG)和末梢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时点为手术开始前即刻(T0),手术20min(T1),手术结束后10min(T2);手术结束后送麻醉恢复室(PACU)30rain后抽动脉血测定血气分析值,并记录术毕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手术时间,观察有无呼吸抑制、嗜睡、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与Tn时比较A组T1时MAP显著下降(P〈0.01),T2回升,T1时A组MAP较B组显著下降(P〈0.01),A组气管插管和鼻内窥镜置入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苏醒迅速安全,无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B组气管插管和鼻内窥镜置入期间,血压明显升高,麻醉恢复较慢,并有2例恶心呕吐,3例嗜睡。结论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高血压患者鼻内窥镜手术中能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苏醒迅速、安全,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很适合高血压患者鼻内窥镜手术的麻醉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外侧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移位肱骨近端骨折,应用肱骨近端外侧钢板治疗,术后进行3-18个月随访。结果:34例获得随访,均达到解剖复位,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结论:肱骨近端外侧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固定可靠,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