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究斜视青少年手术后眼表及睑板腺功能特征变化,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01/12在我院行斜视手术的患儿168例224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切口将分为角膜缘切口组(A组,54例78眼),跨肌止端切口组(B组,48例62眼),近穹窿切口组(C组,66例84眼)。根据手术累及肌肉条数分为单条眼外肌组(68眼),双条眼外肌组(106眼)及三条眼外肌组(50眼)。评估患儿眼表健康状况,并采用LipiView眼表干涉仪等分析泪膜脂质层厚度(LLT)、泪河高度(TMH)、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CFSS)、泪膜破裂时间(T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和睑板腺开口情况。结果:术后1wk,三组患儿眼表及睑板腺功能均无明显差异。术后1mo,不同手术切口及手术累积不同肌肉条数患儿眼表及睑板腺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B组患儿TBUT明显高于A组(P<0.05),C组患儿的OSDI、CFSS、TBUT显著优于A组(P<0.05);且双条组患儿TMH显著高于单条组(P<0.05),三条组患儿的OSDI高于单条组(P<0.05)。术后3mo,各组患儿眼表及睑板腺功能均较术后1wk,1mo有显著改善(P<0.05);其中,C组患儿的OSDI、LLT、TMH、CFSS、TBUT及SⅠt均显著优于A组(P<0.05);双条组患儿TMH、CFSS、SⅠt及睑板腺开口情况均优于三条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条和三条组患儿睑板腺开口评分低于单条组(P<0.05)。患儿OSDI、CFSS及睑板腺开口评分与手术累及肌肉数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近穹窿切口组患儿眼表及睑板腺功能恢复优于采用角膜缘切口组及跨肌止端切口组;且单条组患儿眼表及睑板腺功能恢复优于双条组及三条组患儿。采取的近穹窿切口,减少手术累及肌肉数,有利于青少年斜视术后眼表及睑板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区域折射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残余散光对视觉质量的影响,评估区域折射型IOL对散光的包容性。

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0-07/2022-03于我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区域折射型IOL(Lentis Comfort LS-313 MF15)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2例73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6 mo残余散光度数进行分组,0.75 D<残余散光度数≤1.50 D的患者35例40眼作为试验组,残余散光度数≤0.75 D的患者27例33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 mo视力、离焦曲线、客观视觉质量\〖波前像差、斯泰尔比值(SR)、调制传递函数(MTF)\〗、主观视觉质量(视功能问卷评分)、满意度及脱镜率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散光度数及术后 6 mo残余散光度数均有差异(P<0.01)。术后6 mo,两组患者裸眼远、中、近视力、客观视觉质量、主观视觉质量、满意度及脱镜率均无差异(P>0.05),离焦曲线显示,两组患者在附加球镜度数+2.00--4.00 D离焦范围内各点视力均无差异(P>0.05)。

结论:Lentis Comfort LS-313 MF15 IOL能够包容1.50 D以内的规则散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K-115对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HTF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为青光眼术后抗瘢痕治疗提供新思路。

方法:选取2018-09/2019-09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青光眼手术患者的Tenon囊组织,采用组织块法进行HTFs原代培养,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HTFs模拟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的细胞活化模型,并采用K -115处理细胞。将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采用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 TGF-β1组采用10μg/L TGF-β1处理24h; TGF-β1+5 K-115组采用5μmol/L K-115预处理2h后加入10μg/L TGF-β1处理24h; TGF-β1+10 K-115组采用10μmol/L K-115预处理2h后加入10μg/L TGF-β1处理24h。通过细胞增殖实验观察细胞的增殖能力; 划痕试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自噬小体的形成; Hoechst 33342/PI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提示K-115可以抑制TGF-β1诱导的HTFs增殖; 划痕试验提示K-115可以抑制TGF-β1诱导的HTFs迁移; 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K-115可以增强TGF-β1诱导的HTFs自噬。Hoechst 33342/PI染色提示K-115并未诱导细胞凋亡。

结论:K-115可能是通过增加HTFs自噬而非诱导凋亡机制调控TGF-β1诱导的HTFs增殖及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白内障术前应用不同浓度聚维酮碘(PI)在结膜囊作用不同时间,观察PI的消毒效果,以及对结膜囊菌群、眼表的影响,筛选PI的最佳浓度和作用时间。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2015-06/2017-06于我院行白内障手术患者270例270眼,根据用药浓度(5、1、0.5g/L)随机分为三组,每组90眼。根据不同作用时间(30s,1、2min)进一步随机分配各个亚组,每亚组各30眼。患者按分组情况进行术前PI结膜囊冲洗,并于冲洗前后进行结膜囊细菌样本采集,比较PI冲洗前后结膜囊细菌菌群变化和细菌培养阳性情况。同时比较术前3d与术后1、3d,1wk,1、3mo的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变化,观察PI冲洗结膜囊对眼表的影响。

结果:(1)结膜囊菌群变化:PI冲洗前结膜囊细菌培养共12种,其中革兰氏阳性菌9种,革兰氏阴性菌3种; PI冲洗后结膜囊细菌培养共4种,其中革兰氏阳性菌2种,革兰氏阴性菌2种。(2)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情况的比较:PI冲洗前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15眼,冲洗后细菌培养阳性5眼,PI冲洗前后细菌培养阳性眼数减少(P<0.05)。(3)安全性: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术眼均未发生眼内炎,除0.5g/L、30s组及5g/L、2min组外的所有组别,BUT均在术后3mo恢复术前水平。0.5g/L、30s组BUT术后1mo就恢复到术前水平,5g/L、2min组BUT至术后3mo仍未恢复至术前; 所有组别CFS均在术后1mo恢复至术前水平。

结论:0.5g/L PI结膜囊冲洗30s能有效减少结膜囊细菌,较其他作用时间和浓度组对眼表的损伤更小,用于白内障术前结膜囊消毒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芪明颗粒对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的脉络膜循环的作用及其对干眼症的改善情况,并分析芪明颗粒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1月河北省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确诊的NPDR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单纯使用羟苯磺酸钙治疗)和观察组(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每组50例。治疗2个月后,测量2组患者的组织因子(T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G)、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变化以及血清支链氨基酸的含量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1)对照组血清内TF、IGF-1,VEGF含量均显著高于观察组,而PEDF含量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对照组血清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与对照组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芪明颗粒能够抑制视网膜内形成新生血管以及改善脉络膜循环,对患者的干眼症提供有效的治疗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行视网膜光凝术后睫状体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对22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缺血型)患者和19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行视网膜光凝治疗。分别于激光治疗术前、术后第2天、第7天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观察睫状体结构的变化。结果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视网膜光凝术前均无睫状体脱离。术后第2天21只眼(51%)发生睫状体脱离,睫状体脱离的范围与光凝范围的大小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7天有2只眼(5%)发生睫状体脱离。结论睫状体脱离是视网膜光凝术后常见并发症,但有自愈倾向,应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7.
一例女性24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突发右眼视力下降至无光感,经检查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伴发视网膜血管炎及视神经炎。治疗1个月后随访患者视力无提高。(眼科,2021,30: 24, 41)  相似文献   
8.
鲎法检查注射液中热原是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方法,因而我国卫生部规定用此法作为四种大输液热原检查的初试方法;但尚没有规定用此法作为其它注射液热原检查的法定标准。为进一步探讨用鲎试验凝胶法检查注射液热原的可行性,我们应用该法检查12.5%维生素C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50%葡萄糖注射液以及灭菌注射用水等计164批,并与家兔法进行了比较,现将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1 仪器及试剂、药品:恒温水浴箱(北京市医疗设备总厂);小试管;1ml;0.1ml注射器。鲎  相似文献   
9.
赵智华  张勇  袁小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1896-1896
小儿静脉细小,穿刺难度大,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不易有静脉穿刺的机会,即使有了静脉穿刺的机会,其成功率也较低。护生在行静脉穿刺的过程中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现将护生行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较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了解儿科腕带信息核对中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相应对策。方法调查员在22名护士不知情的情况下跟随其做治疗的过程,以了解护士核对腕带信息情况。将120例患儿佩戴腕带的部位进行分组,其中腕带佩戴在手腕处40例,佩戴在足处40例,佩戴在外衣处40例;观察120例患儿在900次治疗过程中护士核对腕带信息的次数,其中白天观察600次,夜间观察300次;研究者与被观察者进行访谈,了解其未核对腕带信息的原因。结果观察中护士在给患儿行900次治疗过程中未核对患儿腕带信息有54次(6.00%),而是采用提问式的方法只核对了患儿的姓名,而未核对患儿的住院号;从腕带佩戴的部位看,其核对腕带信息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外衣处、手部、足部;夜间核对腕带信息的次数比白天低;低年资护士核对腕带的次数比高年资护士低。通过观察者观察及与护士交谈了解到护士未核对腕带信息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认为工作"忙";(2)查看腕带信息不方便;(3)家属不配合;(4)患儿不配合。结论由于儿科患儿的特殊性,为了提高腕带信息的核对率,应进行多方面的干预,除提高护理人员的核对意识外,还应根据患儿的年龄、患儿及家属的配合度,将腕带佩戴到合适的部位,以便护士能及时查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