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213篇
  免费   8830篇
  国内免费   3431篇
耳鼻咽喉   442篇
儿科学   597篇
妇产科学   598篇
基础医学   3801篇
口腔科学   832篇
临床医学   16304篇
内科学   13134篇
皮肤病学   492篇
神经病学   1325篇
特种医学   30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4篇
外科学   5501篇
综合类   34635篇
预防医学   12960篇
眼科学   1138篇
药学   17483篇
  202篇
中国医学   8998篇
肿瘤学   11813篇
  2024年   740篇
  2023年   3216篇
  2022年   3640篇
  2021年   4239篇
  2020年   4512篇
  2019年   4467篇
  2018年   2216篇
  2017年   3568篇
  2016年   3918篇
  2015年   4277篇
  2014年   7328篇
  2013年   6950篇
  2012年   8581篇
  2011年   8850篇
  2010年   7995篇
  2009年   7412篇
  2008年   8123篇
  2007年   7297篇
  2006年   6478篇
  2005年   6163篇
  2004年   4360篇
  2003年   4137篇
  2002年   3159篇
  2001年   2649篇
  2000年   1903篇
  1999年   1385篇
  1998年   1196篇
  1997年   995篇
  1996年   774篇
  1995年   714篇
  1994年   531篇
  1993年   370篇
  1992年   315篇
  1991年   257篇
  1990年   216篇
  1989年   239篇
  1988年   86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方面,我国一些典型地区在组织管理、服务流程、服务方式、信息互联互通等方面均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较好成效。其中,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人群血压或血糖控制率较高,规范管理人群控制效果明显高于总体人群。调研发现的问题是,部分地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人群就医费用水平较低,甚至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研究异牡荆素(ISO)对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细胞的影响和潜在的机制。方法将A549和H1650细胞分别分为空白组、低剂量实验组(4μmol·L-1 ISO)和高剂量实验组(16μmol·L-1 ISO)。用噻唑蓝法检测NSCLC细胞活性,用肿瘤球形成实验检测NSCLC细胞的细胞球形成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SCLC细胞凋亡、自我更新、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低、高剂量实验组中A549和H1650细胞在24,48和72 h的细胞活性均显著降低。低、高剂量实验组和空白组中A549细胞的细胞球形成率分别为(4.18±0.45)%,(2.01±0.67)%和(6.02±0.57)%,切割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4±0.08,1.25±0.13和0.06±0.07,SRY相关高迁移率族盒蛋白-2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9±0.04,0.25±0.03和1.00±0.09,Kruppel样因子4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8±0.04,0.44±0.03和1.01±0.06,Wnt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3±0.06,0.28±0.04和1.00±0.06,β-catenin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1±0.05,0.22±0.03和1.01±0.09;与空白组比较,低、高剂量实验组中A549细胞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上述3组中H1650细胞的上述指标也呈现一致的现象。结论ISO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抑制NSCLC细胞活性和自我更新,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7.
8.
9.
10.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是中老年男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晚期癌症治疗方法,因此早期诊断对于降低PCa死亡率至关重要。近年来,较多研究开发出多种新型诊断方法以改善对PCa诊断的准确性,同时避免过度诊疗,但其有效性及实用性尚需进一步验证。本文对目前新型生物标志物、联合成像技术及风险预测模型等的早期诊断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