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91篇
  免费   2664篇
  国内免费   2026篇
耳鼻咽喉   190篇
儿科学   502篇
妇产科学   284篇
基础医学   2549篇
口腔科学   389篇
临床医学   4088篇
内科学   3910篇
皮肤病学   504篇
神经病学   865篇
特种医学   9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2篇
外科学   1253篇
综合类   10832篇
预防医学   4787篇
眼科学   529篇
药学   8683篇
  41篇
中国医学   3439篇
肿瘤学   1514篇
  2024年   143篇
  2023年   724篇
  2022年   797篇
  2021年   919篇
  2020年   1006篇
  2019年   972篇
  2018年   521篇
  2017年   885篇
  2016年   950篇
  2015年   1145篇
  2014年   1811篇
  2013年   1807篇
  2012年   2333篇
  2011年   2625篇
  2010年   2358篇
  2009年   2476篇
  2008年   2975篇
  2007年   2529篇
  2006年   2571篇
  2005年   2566篇
  2004年   1963篇
  2003年   1753篇
  2002年   1477篇
  2001年   1424篇
  2000年   1235篇
  1999年   1022篇
  1998年   831篇
  1997年   662篇
  1996年   493篇
  1995年   484篇
  1994年   424篇
  1993年   302篇
  1992年   274篇
  1991年   238篇
  1990年   224篇
  1989年   237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实体肿瘤患者住院化疗期间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及分析其预测效能。方法 选择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肿瘤内科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实体肿瘤患者301例为模型组,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实体肿瘤患者285例为验证组。通过电子病历收集其临床资料,并以此建立实体肿瘤患者IFI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模型对模型组及对照组IFI的诊断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真菌感染史、预防性抗真菌用药、长期糖皮质激素应用与模型组实体肿瘤患者IFI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14 d、合并糖尿病、有真菌感染史、无预防性抗真菌用药、长期糖皮质激素应用为实体肿瘤患者发生IF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预测模型对模型组及验证组IFI诊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1、0.907, SE分别为0.026、0.031,95%CI分别为0.881~0.982,0.846~0.967,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模型在观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osmer-lemeshowχ2=2.153,P=0.565),提示该模型对医院实体肿瘤患者IFI发生有良好的预测效能。结论 基于临床资料建立的实体肿瘤预测模型对于患者IFI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可用于临床中IFI的预防、管理及治疗参考。  相似文献   
2.
结肠癌预后较好,一旦发生转移,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办法,且大多数病例对免疫治疗无效。除了一部分患者是由于遗传突变外,生活方式、饮食、炎症和肠道菌群的改变也会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揭示肠道菌群失调在参与影响炎症、肿瘤生长和治疗中的机制,有助于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结直肠癌。近日,美国密歇根大学Yatrik M.Shah团队在Cancer Cell期刊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Reuterin in the healthy gut microbiome suppresses colorectal cancer growth through altering redox balance的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遗传性肺动脉高压合并疑似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遗传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收治的遗传性肺动脉高压家系合并疑似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及患者家系外周血基因进行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并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突变位点, 后进一步验证该突变所导致的mRNA缺失情况。以"HHT""FPAH""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BMPR2)基因突变"为关键词, 检索自2000年1月至2021年11月的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献并进行复习。结果我们发现来自湖南益阳的一个家系中的2例患者, 以咯血或肺动脉高压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无鼻出血等HHT临床特征, 然而2例患者肺部均出现肺血管异常、肺动脉高压, WES发现BMPR2基因突变(NM001204.7:c.1128+1G>T)阳性而ENG、ACVRL1、SMAD4基因阴性, 对家族4代16人进行调查家系分析和sanger验证(发现其中7人携带该突变基因), 然后转录水平mRNA测序进一步证实该突变导致8号9号外显子缺失...  相似文献   
5.
孙蕊柱  江波 《江苏医药》2022,48(2):191-196
肺癌是发病率以及致死率均较高的疾病,随着全球肺癌发病的增加,关于肺癌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肺癌的病因也逐渐被揭晓。肺癌的发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85%~90%的肺癌与吸烟相关,但仍有10%~15%的肺癌患者不吸烟,遗传因素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对家族性肺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其遗传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本文综述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王飞  林昕  刘悦  高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12):1737-1740
目的探讨首诊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出院准备度与出院后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便利抽样选取首次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1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成人版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和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对病人出院前4 h的出院准备度和出院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首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出院准备度总均分为(7.69±0.70)分,与国内其他研究相比处于中等水平;3个维度中适应能力维度平均得分最高为(8.12±1.04)分,预期性支持维度平均得分最低为(7.26±0.88)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月收入、文化程度是影响首诊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P < 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是影响病人出院准备度的显著影响因子(b=0.218,95%CI:0.072~0.216,P < 0.01),文化程度越高者出院准备度越高;出院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得分为(91.86±14.26)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出院准备度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r=0.843,P < 0.05)。结论首诊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出院准备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并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不同给予有针对性的临床干预,提高其出院准备度,从而改善病人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8.
曾媛  孙建海 《癌症进展》2021,19(8):828-832
目的 观察羟考酮缓释片、唑来膦酸联合两类不同的辅助镇痛药对骨转移中重度神经病理性癌痛(MNP)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17例骨转移癌合并中重度MNP的患者按双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羟考酮+唑来膦酸)、B组(度洛西汀+羟考酮+唑来膦酸)、C组(普瑞巴林+羟考酮+唑来膦酸),每组39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羟考酮人均日剂量、爆发痛人均日发作次数、生活质量(QOL)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1个月B组和C组羟考酮人均日剂量均低于A组,爆发痛人均日发作次数均少于A组,QOL评分均高于A组(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NRS、HAMD和HAMA评分在治疗后均随时间逐渐下降(P﹤0.05);治疗后1周、2周、1个月时A组患者NRS评分均高于B组和C组,C组患者NRS评分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HAMD和HA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考酮缓释片、唑来膦酸联用度洛西汀比联用普瑞巴林能更有效地降低骨转移中重度MNP患者的疼痛评分,并能有效减少爆发痛次数、羟考酮用量,改善抑郁、焦虑、生活质量,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31岁,身高164 cm,体质量75 kg,因“停经39周+2 d,要求剖宫产”入院。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入院后各项常规检查结果均正常。麻醉前访视:ASA分级Ⅱ级,Mallampati分级Ⅱ级,颞下颌关节活动正常,张口度3指(约4.5 cm),颈部活动正常,脊柱正常,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正常,余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为:孕3产1孕39周+2 d待产左枕位;瘢痕子宫,拟行择期经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入室后测血压(BP)124/76 mmHg,心率(HR)83次/mi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99%。开放静脉通道后,于左侧卧位经L 1-2行硬膜外腔穿刺顺利,回抽未见血液及脑脊液,经穿刺针注入2%利多卡因3 mL,3 min后观察无下肢发热等腰麻征象.  相似文献   
10.
吴斌 《中国免疫学杂志》2022,38(2):249-252+258
目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诊断仍然依赖于侵入性小涎腺活检手术,常导致其早期诊断异常艰难,因此筛选特定生物标志物可能对pSS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极为有益。本文回顾传统标志物及与B细胞活化和表观遗传相关的新标志物,并综述组学标志物研究进展。尽管生物标志物前景较好,但其可靠性仍需扩大样本量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