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70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都医药》2015,(7):48-51
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各区县(地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现将《2015年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统一监测计划》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西维因与氰戊菊酯联合染毒对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80只健康成年清洁级SD大鼠按2×2析因设计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玉米油)组、西维因单独染毒组(1/50 LD_(50),11.2 mg/kg)、氰戊菊酯单独染毒组(1/50 LD_(50),9.02 mg/kg)和西维因(11.2 mg/kg)+氰戊菊酯(9.02 mg/kg)染毒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采用经口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每天1次,每周6天,连续染毒8周。末次染毒24 h后,测量大鼠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和还原性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西维因和氰戊菊酯联合染毒使雄鼠肝脏中SOD活力下降(P0.05)、MDA含量升高(P0.05),雌鼠肝脏中GSH含量下降(P0.05),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对SOD、GSH表现为拮抗作用,对MDA表现为协同作用;其它指标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维因和氰戊菊酯联合染毒对大鼠肝脏存在联合毒性作用,可能是通过破坏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平衡,产生氧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农药氰戊菊酯(Fen)对雄性生殖功能系统的时间毒性及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49只,以光照起点时间定为ZT 0,将自然时间转换为授时时间(ZT)。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6个Fen染毒组。Fen染毒组:以mg/kg BW的灌胃剂量分别在ZT 02、ZT 06、ZT 10、ZT 14、ZT 18、ZT 22授时时间点给药,连续30d;对照组给予等量食用调和油。制作睾丸HE病理切片,测定每日精子生成量(DSP)、检测精子活率(LSR)、畸形率(ASR)及睾丸标志酶(ACP和γ-GT)活性,应用RIA法测定大鼠睾丸中的睾酮(T)和雌二醇(E2)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Fen引起大鼠睾丸组织病理性改变,且在ZT 18时损伤最为严重;Fen降低了雄性大鼠每日精子生成量、精子活率、睾丸标志酶活性和睾酮含量,增加了雌二醇含量和精子畸形率。(2)Fen引起大鼠雄性生殖指标每日精子生成量、精子活率、睾丸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具有昼夜节律性,其敏感时间点分别为:ZT 04、ZT 14、ZT 23。结论 Fen对雄性生殖指标具有毒性并在每日精子生成量、精子活率、睾丸磷酸酶活性中表现出一定的昼夜时间节律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母体哺乳期染毒氰戊菊酯对子代青春期雌鼠感觉运动行为和生活习性的影响.方法 将12只雌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7.5和30.0 mg/kg氰戊菊酯染毒组(每组4只母鼠,每窝10只仔鼠,每组20只雌性仔鼠).于仔鼠出生后第1~21天(PND1~PND21)每天给予染毒组母鼠氰戊菊酯(7.5和30.0 mg/kg)灌胃染毒1次,对照组母鼠给予等容积玉米油.观察出生后第35天(PND 35 d)子代青春期雌鼠感觉运动行为和生活习性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周边时间:(203.4±53.0)s和站立次数:(30.9±17.3)次]相比,30.0 mg/kg染毒组子代雌鼠[周边时间:(263.4±54.8)s和站立次数:(47.3±16.2)次]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5 mg/kg染毒组子代雌鼠抓绳分值[(56.50±50.79)分]和30.0mg/kg染毒组子代雌鼠抓绳分值[(54.73±53.9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14.53±53.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141,P<0.05).不同组别子代雌鼠平衡木分值、挖掘量、囤积量、筑巢分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母体哺乳期染毒氰戊菊酯可导致子代青春期雌鼠探索和运动协调能力降低及焦虑行为增加,对生活习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氰戊菊酯对包装工人心血管功能的亚临床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氰戊菊酯对包装工人心血管功能的亚临床影响。方法对22名氰戊菊酯包装工和15名无毒物接触史和无心血管疾病史的工人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其心血管功能的改变。结果包装车间空气中氰戊菊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为0.0175±0.0057mg/m3(n=4),包装工皮肤平均污染量为0.5134±0.4216mg/cm2(n=6),工人接触以皮肤污染为主;症状以皮肤粘膜刺激症为主;与对照组比较收缩压升高、心率加快,收缩压与尿中VMA明显相关,心电图检查示(Q-T)r值增大。结论低浓度氰戊菊酯接触对作业工人心血管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农药对小鼠脑组织c-fos、c-jun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氰戊菊酯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因为它分解快,无残留,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关于氰戊菊酯对动物脑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尚未见报道.为了进一步了解氰戊菊酯氰戊菊酯做为组分的混配农药的神经毒理.本研究对氰戊菊酯和辛硫磷致小鼠脑组织c-fos、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了检测,探讨农药引起脑损害的分子机制,为阐明农药及混配农药的毒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昆明种雄性小鼠,体重18~22 g,购自江苏省实验动物中心.45只小鼠随机分为15组.对照组腹腔注射吐温-80;氰戊菊酯组腹腔注射0.1 LD50的氰戊菊酯;混配组腹腔注射0.1 LD50辛硫磷+0.1 LD50氰戊菊酯.注射容量均为0.1 ml/10 g.染毒时间均在上午9∶30~10∶00之间.分别在染毒后5、10、15、30、60 min,4、24 h快速断头处死小鼠,取出脑组织,提取总RNA,用建立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c-fos、c-jun mRNA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未检测到c-fos、c-jun基因表达;氰戊菊酯组两个基因都是从5 min开始表达,c-jun基因持续到1 h,c-fos基因持续到4 h.均以15 min组表达最高;混配组两个基因都是从5 min开始表达,持续到24 h.以15 min组表达最高.[结论] 氰戊菊酯可以引起小鼠脑组织c-fos、c-jun基因快速而短暂地表达,辛硫磷与氰戊菊酯混配后,引起c-fos、c-jun基因表达时程延长,但对其表达幅度无明显影响.c-fos和c-jun基因产物组成异源二聚体是构成转录因子Ap-1的重要组成部份.在诱导其他基因的表达上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多认为c-fos和c-jun的持续表达会导致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发生,而短暂的表达与神经细胞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7.
8.
使用GC-9A气相色谱仪,电子捕获检测器-~(63)Ni,分别测得氰戊菊酯在青毛豆、青豆荚皮、黄豆、豆株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无论施用氰戊菊酯12mg/m~2或6mg/m~2,样品中氰戊菊酯的最终残留量都在联合国FAO/W HO规定允许范围之内。在豆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方程为负指数函数。豆株和土壤的半衰期分别为2.56和7.70d。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大鼠经气管染毒4.66mg/kg氰戊菊酯后,不同时间BALF与血清免疫生化反应。4h时,BALA中LDH、MDH、Tpr、ALb、IgA、IgG和IgM含量均显著升高,血清仅IgM升高,而TPr和ALb显著下降。这些反应的达峰时间一般在34~96h。4~1:d,各参数值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结果提示,4.66mg/kg氰戊菊酯可诱导急性肺损伤,抑制或破坏肝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功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肺灌洗液分析法和立体学技术,观察了经气管染毒氰戍菊酯(Fen)大鼠肺泡巨噬细胞、酸性磷酸酶、溶酶体的体密度、面密度和数密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这些测试参数的变化呈现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和时间-反应特征。本次研究结果从生化和亚细胞水平为评价Fen的细胞毒性、阐明生物膜损伤机理以及制订Fen的卫生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