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16篇
  免费   3078篇
  国内免费   1804篇
耳鼻咽喉   331篇
儿科学   656篇
妇产科学   508篇
基础医学   4835篇
口腔科学   1380篇
临床医学   15587篇
内科学   6725篇
皮肤病学   1051篇
神经病学   764篇
特种医学   19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67篇
外科学   2508篇
综合类   23395篇
预防医学   17548篇
眼科学   417篇
药学   11674篇
  98篇
中国医学   3710篇
肿瘤学   1706篇
  2024年   293篇
  2023年   1231篇
  2022年   1293篇
  2021年   1819篇
  2020年   2217篇
  2019年   1952篇
  2018年   889篇
  2017年   1655篇
  2016年   1770篇
  2015年   2157篇
  2014年   3892篇
  2013年   3722篇
  2012年   4814篇
  2011年   5167篇
  2010年   4644篇
  2009年   4165篇
  2008年   8698篇
  2007年   6244篇
  2006年   4673篇
  2005年   6132篇
  2004年   4779篇
  2003年   5339篇
  2002年   3612篇
  2001年   2800篇
  2000年   1947篇
  1999年   1595篇
  1998年   1433篇
  1997年   1214篇
  1996年   963篇
  1995年   882篇
  1994年   735篇
  1993年   476篇
  1992年   419篇
  1991年   424篇
  1990年   392篇
  1989年   319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于医院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84例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FTS理念护理干预,术后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康复情况、肝区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干预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FTS理念护理干预利于加快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康复,减轻肝区疼痛程度,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PDCA循环优化医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流程,提升核酸检测能力,以满足疫情防控和临床患者的需求。方法:应用PDCA循环,分析核酸检测流程存在的问题,建立标准化的核酸检测体系。同时,收集2020年10月至12月(优化前)和2021年10月至12月(优化后)的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价PDCA循环的优化效果。结果:经过PDCA循环优化后,总检测中位标本数从20 307个增加至71 403个,优化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中位送检时间从224分钟缩短至208分钟,中位检测时间从234分钟缩短至151分钟,中位报告时间从461分钟缩短至371分钟,优化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应用PDCA循环,能够制定并持续完善标准化的核酸检测流程,有助于提高核酸检测能力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评价美国国家电器制造协会(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ures Association, NEMA)最新标准(NU 2-2018)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设备性能检测中的作用。 方法 依据最新的NEMA NU 2-2018标准,检测西门子Biograph Vision PET/CT的空间分辨率、灵敏度、散射分数、计数丢失、随机符合、飞行时间分辨率、计数丢失率和随机符合校正精度、图像质量、衰减和散射校正精度及PET与CT配准精度指标。 结果 距视野中心1 cm处横向和轴向空间分辨率分别为3.75 mm和3.76 mm;在视野中心和轴向10 cm处的灵敏度分别为16.83 kcps/MBq和16.67 kcps/MBq;放射性浓度为27.37 kBq/mL时,最大等效噪声计数率为258.26 kcps,散射分数为38.58%;系统时间分辨率为209.82 ps;图像质量模型的对比度恢复系数范围为88.9%~96.2%,背景变异系数范围为2.05%~6.80%,平均肺插件残余误差为2.43%;计数丢失和随机符合校正最大误差为3.9%;距离床板末端 5 cm 和 100 cm处,在距视野中心Y轴1 cm处,PET和CT的配准精度分别为0.46 mm和1.07 mm,在距视野中心X轴20 cm处,PET和CT的配准精度分别为1.06 mm和1.45 mm,在距视野中心Y轴20 cm处PET和CT的配准精度分别为0.85 mm和1.15 mm。 结论 NEMA NU 2-2018标准检测条件更加接近临床,能更好地反映PET/CT设备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一种能够快速鉴定人参和西洋参的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方法 通过对人参属及其近似种基因序列的分析比对,设计特异性的引物探针,建立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PCR反应体系为Premix Ex Taq (Probe qPCR) 10 μL,人参上下游引物各0.5 μL,西洋参上下游引物各0.3 μL,人参与西洋参特异性探针各0.4 μL,DNA模板2 μL,灭菌去离子水补至20 μL。反应条件为95℃预变性30 s;然后以95℃变性5 s,60℃退火延伸30 s进行40个循环。应用该方法测试了27份DNA样品,包括7份人参、6份西洋参、4份人参与西洋参混合样、10份其他人参属样品及其他常见中药材样品的DNA,以确定该方法的特异性。将人参与西洋参样品DNA混合后10倍稀释成不同浓度后进行检测,用以确定该方法的灵敏度。结果 人参及西洋参样品均在特定的荧光通道下出现典型的阳性扩增曲线,人参与西洋参混合样品均同时出现两条阳性扩增曲线,其它对照样品及空白对照均没有出现阳性扩增曲线。灵敏度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人参及西洋参的最低检测限均为2 pg DNA/反应。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能够同时快速、准确、灵敏地鉴别出人参和西洋参。  相似文献   
7.
2021年11月4日星期四(健康日新闻)---英国研究人员报告称,尿液检测有朝一日也许能判断哪些前列腺癌患者需要立即治疗,哪些不需要立即治疗。英国诺福克东安格利亚大学诺维奇医学院(Norwich Medical School at the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in Norfolk)资深研究员杰里米·克拉克(Jermy Clark)说:“前列腺癌可以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低风险组男性很少需要临床治疗,高风险组的男性需要治疗。然而还存在第三组,称为中间风险组,介于高、低风险组之间,对这类人目前的治疗手段还不明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中旬近4万余例女性HPV感染情况,为HPV疫苗接种、宫颈病变预防、治疗、随访提供流行病学数据。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中旬之间,于我院妇科门诊及病房、皮肤科门诊及体检中心的37 325接受HPV分型检测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检测结果。结果:HPV感染率为13.91%(5 193/37 325),单一感染率11.46%(4 276/37 325),阳性构成比82.34%(4 276/5 193),高危亚型感染以HPV16最多见,其次52、58,低危型以6最多见,其次为11、44,与5年前HPV感染情况分析中最常见的低危亚型为cp8304不同。不同年龄段感染率不同。结论:近年沈阳地区妇女HPV感染率为13.91%,较5年前感染率18.60%有所下降,以单一、高危亚型感染为主,多重感染并存为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快速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快速护理干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Ⅱ-Ⅳ级疼痛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普遍低于对照组(P<0.05);0级、Ⅰ级疼痛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护理干预在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的应用,可以更好、更快地改善患者肠胃功能,降低患者疼痛感,降低治疗风险,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儿童新型冠状(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流行期间,免疫抑制状态儿童新冠病毒清除时间定量分析研究较少。 目的:探讨新冠病毒Omicron株感染后免疫抑制和非免疫抑制儿童病毒清除的时间差别,为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和精准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临床数据。 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 方法:以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住院患儿为队列人群,分为免疫抑制组和非免疫抑制组,免疫抑制分为绝对免疫抑制、相对免疫抑制和实施免疫抑制疗法,以免疫抑制组病例的性别、年龄和新冠病毒感染的分型与非免疫抑制组行1∶3匹配。以鼻咽拭子新冠病毒PCR检测拷贝数阈(Ct)值≥35为队列终点。 主要结局指标:新冠病毒清除时间。 结果:2022年4月12日至2022年5月12日在上海市新冠病毒感染定点收治医院符合本文共同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连续病例728例。免疫抑制组33例,其中绝对免疫抑制8例,相对免疫抑制23例,接受免疫抑制疗法2例(不包括绝对和相对免疫抑制患儿)。非免疫抑制组匹配后99例。2组临床症状、新冠病毒感染治疗和疫苗接种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免疫抑制组和非免疫抑制组新冠病毒清除时间分别为(16.5±6.8)和(10.3±4.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抑制组和非免疫抑制组新冠病毒感染轻型病例病毒清除时间分别为(14.0 ± 8.3)和(9.7 ± 3.1)d,普通型病例病毒清除时间分别为(18.3 ± 4.9)和(11.2 ± 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单日病毒清除率在第9~14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为0.005~0.039)。2组普通型病例单日病毒清除率在第10~15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抑制组新冠病毒感染2周后核酸检测再次呈阳性3例(9%),临床分型均较前轻,3例均未接种新冠疫苗。 结论:Omicron株感染的免疫抑制患儿病毒清除时间较非免疫抑制患儿显著延长,主要反映在第9~14天,免疫抑制患儿病毒复阳风险高,提示需要更长的隔离时间和转阴后严格的病毒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