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29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93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86篇
  4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一氧化氮与心肌缺血预适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缺血预适应 (ischemicpreconditioning ,IPC)是一种多元性细胞防御现象 ,即经过短暂的缺血刺激 ,使心脏对随后类似的刺激产生保护作用[1] 。这种作用在缺血后数分钟即可出现 (第一保护窗口 ) ,持续时间不足 3小时 ;2 4小时后又出现一次较长的保护作用 (第二保护窗口 ) ,可持续 3~ 4天 ,有助于防止发生心肌顿抑或心肌梗死 ,因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 ] 。已有大量研究证明 ,这种保护作用与内源性一氧化氮 (NO)有关 ,并指出NO在此保护过程中担任双重角色 ,起初起触发作用 ,随后在整个过程中起调节作用。本文就NO在心肌缺血预适应中的作用作…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血清对氧磷酶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及其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6例和非冠心病组62例,用乙酸苯酯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两组血脂、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中对氧磷酶1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分别为113±64μkat/L和43.8±8.2 kU/L,均较对照组降低(134±72μkat/L和63.4±5.7 kU/L)(P<0.05);而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升高(9.4±1.8μmol/L比4.1±0.5μmol/L,P<0.01)。对氧磷酶1活性与高密度脂蛋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呈正相关,与丙二醛水平呈负相关。冠状动脉狭窄者对氧磷酶1活性较无狭窄者明显减低(P<0.001),2、3支血管病变者较1支血管病变者对氧磷酶1活性降低(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降低,低对氧磷酶1活性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猕猴桃中药复方制剂对血清SOD及MD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猕猴桃中药复方制剂系采用猕猴桃汁为基质,配加绞股蓝、丹参等中药的有效成分制成。为了研究它的保健作用,在63例50岁以上、无急性疾病的中、老年人,36例30~49岁健康的青年,32例14~17岁健康的少年中进行试验,10ml每日2次连续服用30天后,中老年人血液SOD显著增高,70岁以上老人平均增高2.8倍,血清MDA明显下降,70岁以上平均下降87.5%。  相似文献   
6.
王舟  邓金龙  吴东峰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21):2620-2625
背景 既往研究显示ACAT-1 rs1044925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冠心病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相关,并且与血脂水平有关。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ACAT-1 rs1044925 SN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以及rs1044925 SNP与ACS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调脂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老年心血管内科确诊为ACS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111例作为ACS组(男67例,女44例);患者均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20 mg/晚;同时服用氯吡格雷75 mg,1次/d(或替格瑞洛90 mg,2次/d),阿司匹林100 mg,1次/d;并在经PCI后常规使用阿托伐他汀,20 mg/晚。对照组为同期体检健康人群,共338例(男170例,女168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ACAT-1 rs1044925 SNP进行基因分型,检测ACS组和对照组的基线血脂水平,随访检测ACS组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1年后血脂参数。结果 ACS组和对照组受检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间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和脂质比值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合并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106例,予辛伐他汀20 mg/d,治疗、随访12个月。随访中如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3.6 mmol/L(140 mg/d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8 mmol/L(70 mg/dL),辛伐他汀减为10 mg/d。结果104例患者治疗12个月后,TC、LDL-C、三酰甘油(TG)和载脂蛋白B(ApoB)分别下降38%、45%、20%和25%,P均<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1(ApoA1)分别升高7%和10%(P<0.05)。TC/HDL-C、LDL-C/HDL-C和ApoB/ApoA1比值分别下降为3.30、1.71和0.62,P均<0.001。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分别有87.3%和95.2%的患者血脂达标,服用辛伐他汀10 mg/d。结论辛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和脂质比值的调节作用显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特点. 方法选择确诊冠心病的住院病人272例,按有无合并高血压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及冠脉造影情况.结果①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年龄偏大、女性所占比率较高、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发生率较高;②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的冠脉病变与不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病人相比,多支病变发生率高;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冠脉病变支数与脉压、糖尿病病程相关. 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冠脉病变较重,多支病变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对肾性高血压心肌肥厚大鼠血管平滑肌核转录因子NF-κB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制作二肾一夹(2K1C)型肾血管型高血压大鼠模型。实验随机将造模4周后模型成功大鼠分成3组,每组10只,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C组:2K1C+L-Arg(200 mg/kg.d-1)组。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NF-κB和VEGF在肾性高血压心肌肥厚大鼠血管平滑肌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B组、C组中大鼠血管平滑肌NF-κB、VEGF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1);并且B组大鼠血管平滑肌NF-κBmRNA表达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F-κB、VEGF蛋白质在正常对照组、B组和C组中均有表达。B组和C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血管平滑肌中NF-κB、VEGF蛋白质在B组表达与C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转录因子NF-κB和VEGF在肾性高血压心肌肥厚大鼠血管平滑肌中高表达,可能共同参与了高血压心肌肥厚的形成。L-Arg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中NF-κB和VEGF的蛋白表达能有效地治疗高血压及逆转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治疗过程中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临床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研究组予以常规治疗+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各组均用药4周。结果:两组用药前心绞痛发作及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LVEF检测值较之前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期间各项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性、安全性均较高,有利于保障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