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48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西安市2015—2018年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百日咳传播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5—2018年期间西安市百日咳报告病例和此期间西安市百日咳哨点监测病例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西安市2015—2018年共报告百日咳确诊病例1 635例,发病率分别为3.97/10万、4.11/10万、4.85/10万和5.28/10万,发病有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 = 21.719,P<0.001);高发季为3—8月(2015—2018年分别占该年度总发病数的75.73%、66.76%、78.97%和80.27%);以3~6月龄发病比例最高(2015—2018年分别占该年度总发病数的50.58%、48.60%、48.36%和41.22%);未全程接种疫苗患儿所占比例最大(2015—2018年分别为36.26%、23.74%、42.76%和33.73%),未到接种年龄就发病所占比例有逐年升高趋势(χ2趋势 = 10.302,P = 0.001),无免疫史患儿比例呈逐年降低趋势(χ2趋势 = 36.088,P<0.001);3种实验室检测方法中荧光PCR的检出率最高(40.12%);传播模式除了散发病例,出现了家庭聚集现象,且所有流行病学相关病例均被漏诊或误诊。结论 西安市近年来百日咳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6月龄婴儿为主要发病人群,百日咳的日常监测仍有待加强,且其家庭聚集式传播现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大气PM_(2.5)与气温交互作用对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浦东新区居民逐日死亡资料、大气污染资料和气象资料,利用基于Poisson回归的广义相加模型,通过建立双变量响应曲面模型和温度分层模型,探讨气温对PM_(2.5)死亡效应的修饰作用。【结果】2016—2017年期间浦东新区非意外总死亡共43 345例。大气PM_(2.5)日平均浓度39.1μg/m~3,日平均温度17.7℃,相对湿度75.0%。基础模型拟合结果显示,死亡前1日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居民非意外总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分别增加0.56%(95%CI:0.11%~1.01%)、0.49%(95%CI:-0.19%~1.18%)和0.22%(95%CI:-1.14%~1.60%),且男性和65岁以上人群中效应更显著。温度分层模型显示,中等温度时PM_(2.5)每增加10μg/m~3,居民非意外总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分别增加0.59%(95%CI:0.04%~1.14%)、0.51%(95%CI:-0.32%~1.35%)和0.51%(95%CI:-0.32%~1.35%);较高温度时,非意外总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分别增加1.04%(95%CI:-0.60%~2.70%)和1.13%(95%CI:-1.40%~3.73%),效应约是较低和中等温度分层时的2~4倍;在较低温度时,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增加1.05%(95%CI:-1.15%~3.30%),效应约是中等温度分层时的2倍。但气温与PM_(2.5)的交互项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温对PM_(2.5)的死亡效应可能存在修饰作用,且在不同疾病别死亡中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腹泻病例中气单胞菌的流行及抗生素耐药特征。方法 2014年,在辖区内11家临床机构采集腹泻病例样本进行包括气单胞菌在内的腹泻多病原菌的检测,应用改良K-B法检测气单胞菌分离菌株对12种抗生素纸片的耐药性。结果 基于腹泻病例的实验室多病原诊断从1846份腹泻样本中共确认73例气单胞菌感染病例:单一型感染42例(57.6%),其中嗜水气单胞菌(嗜水)8例、维隆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变种(温和)26例、豚鼠气单胞菌(豚鼠)8例;混合型感染31例(42.4%),总感染阳性率为4.0%。感染优势菌型为温和(P0.05),感染峰值为年度6-8月间(9.0%),病例的男女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的年龄组以0~4岁和40~91岁人群居多。有65.8%(48/73)的气单胞菌对至少1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38.4%)和四环素(34.2%)的耐药率为最高,发现的3株多重耐药(MDR)株均为温和气单胞菌,其中1株对6种抗生素多重耐药(包括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结论 浦东新区和食源性感染性腹泻相关的气单胞菌病例存在较高的混合感染现象,发病有显著的季节特征,5岁以下幼儿和中老年人较为易感,温和气单胞菌是优势菌型,其对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水平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4.
基层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利器,随着医疗体制改革过程的进一步深入,疾控传统形象在逐步向科技创新型转变。青年是创新的主力,疾控作为高校公共卫生相关专业的教学基地和公共卫生人员从业的平台,是医学转化、深入社区的先锋,如何在科技创新型疾控中培养公共卫生青年人才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流感流行状况及其病原学特征,为制定流感季节性流行的有效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15-2017年流感样病例症状监测和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描述其流行特征。 结果 2015-2017年浦东新区综合性监测点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为1.22%,儿童监测点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为4.72%。2015-2017年流感病毒总体阳性率为24.21%,峰值为每年冬春季和夏季,检出流感病毒中以季节性A(H3N2)型为主,占57.24%;成人流感病毒阳性率(31.49%)显著高于儿童(16.92%)(χ2=182.472,P=0.000),流感病毒亚型均以季节性A(H3N2)型为主。 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5-2017年流感的流行强度较高,3年检出流感病毒均以季节性A(H3N2)型为主,冬春季和夏季阳性率较高,成人流感病毒亚型季节性流行规律与儿童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海市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累积发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8年10月建立上海市社区高血压患者队列。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在全市46个社区中招募到12 340名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队列人群进行为期5年(2008年10月—2013年12月)的跟踪随访,观察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情况。【结果】上海市35~75岁社区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5年累积发病率为1 572.12/10万。高血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OR=1.084,95%CI 1.062~1.106)、高血压病程(OR=1.021,95%CI 1.008~1.034)、吸烟(OR=1.774,95%CI 1.286~2.448)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OR=1.284,95%CI 1.107~1.490)。【结论】上海市社区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5年累计发病率较高,年龄大、高血压病程长、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的高血压患者是缺血性脑卒中预防控制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尝试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建立吸烟男性影响戒烟行为的因素理论模型,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吸烟男性戒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0名15岁~69岁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吸烟男性进行问卷调查,建立吸烟男性影响戒烟行为的理论模型,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验证,确定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干预策略。结果本次调查中,有戒烟意愿的吸烟男性占23.5%;曾经尝试戒烟的占12.0%。本次调查问卷中涉及的行为信念、规范信念和知觉行为控制等因素均为相关危险因素,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调查中计划行为理论在吸烟男性戒烟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中得以初步建立和验证。本次研究提示:对于吸烟男性戒烟的干预应该从简单的知信行转变为从行为信念、规范信念、知觉行为控制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在母婴传播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肝细胞癌相关乙肝病毒变异在母婴传播和婴儿慢性感染中变化规律,为肝细胞癌的防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将413名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及其新生儿纳入本研究。应用定量PCR检测产妇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HBV DNA,应用套式PCR和克隆测序方法测定前S区和核心启动子区的HCC相关HBV变异。出生经标准HBV免疫,7个月后对104名婴儿HBV感染情况进行成功随访,对外周血HBV DNA阳性婴儿测定HCC相关HBV变异发生情况。结果 在413名新生儿中,41名(9.9%)新生儿HBV DNA水平≥103 copies/mL。随访到104名婴儿中,4名(占3.8%)HBV DNA≥103 copies/mL。与未发生HBV跨胎盘传播的产妇相比,发生HBV跨胎盘传播者外周血HBV核心启动子变异没有增加,但在C2基因亚型的前S区中,T2898G/C, C3000T, C3116T, T31C和T52C变异显著增加HBV跨胎盘传播的风险。HBV基因组中前S区和核心启动子区的HCC相关变异的频率在产妇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中无明显差别,但是在母婴传播的7月龄HBV DNA阳性婴儿中,这些变异几乎不存在。结论 HBV C2基因亚型的前S区某些变异可能影响HBV跨胎盘传播,但是HCC相关HBV变异准种并没有造成婴儿慢性感染的优势,促进HBV致癌的变异体是在漫长的慢性感染过程中逐渐被选择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自我管理模式在感染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男男同性恋人群中的实践效果,为制定该人群HIV/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综合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依托男男同性恋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NGOs)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方法(respondent-driven sampling,RDS)招募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行自我管理模式,建立自我管理小组,在慢性病自我管理(chronic disease self-management,CDSM)的理论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和同伴教育;对照组实行常规随访管理模式,即以疾控中心为主体开展的医学随访等相关活动;1年后开展效果评估。  结果  自我管理小组在健康感受、角色功能、生活质量、健康转换、心理健康5个指标的得分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自我管理小组有焦虑症状的比例从38.6%下降到22.6%,经常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从43.3%提高到47.3%,坚持服药的比例从68.2%提升到78.8%。  结论  自我管理模式可有效突破目前男男同性恋人群艾滋病管理的瓶颈,可以改善该人群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复杂干预在卫生系统、公共卫生、教育和社区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逐渐成为系统综述关注的领域。现在国际上发布了一系列关于系统综述报告规范性的指南,但这些指南没有充分考虑医药卫生领域中复杂干预措施报告的特殊性。在此背景下,PRISMA关于复杂干预的扩展版PRISMA-CI应运而生,它针对复杂干预的特点,在PRISMA的基础上增加或修改部分重要条目。本文将重点介绍PRISMA-CI的特有条目,并在此基础上辅以实例解读,以帮助作者、出版商和读者理解PRISMA-CI,并应用到复杂干预系统综述的报告中。随着复杂干预的兴起和流行,PRISMA-CI将为这类干预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提供重要的框架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