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61篇
药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08~2011年广州市手足口病发病人群手足口病重复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08~2011年广州市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1年广州市共有1711名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病例,重复感染病例发生率3.36%,每次感染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1 05例,首次感染不同的肠道病毒后,二次感染手足口病病毒类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25.233,P<0.001).结论 手足口病重复感染实验室结果证实了导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之间感染后不能形成有效的交叉保护,同一类型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手足口病后是否能获得持久性特异性免疫力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广州市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律和特点,为提高其有效应对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06—2019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 报告的广州市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 研究的14年间,广州市共报告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9起,原因查明率为94.38%,中毒人数2 692人,死亡11人。69.66%的事件发生在5—9月。75.28%的事件致病因素是细菌,副溶血弧菌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首要致病菌,63.64%的死亡病例归因植物性食物中毒,78.65%的事件中毒场所在集体食堂。事件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13.50 h(范围为:0~135.33 h)。首例病例发生时间到接报的中位数是0.60 d(范围为:0.04~5.69 d),r=0.601,P<0.01。 结论 加强食物中毒事件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尽早介入处置,加强针对性的宣传,落实重点场所防控督导巡查,将有助于减少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和危害影响。  相似文献   
3.
肖新才  丁鹏  陈纯  刘远  王鸣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467-2470
目的科学评估潜在的公共卫生安全威胁、公共卫生服务脆弱性及卫生保障需求,确定亚运筹备阶段政府及相关部门风险管理工作重点,为实施风险管理和制定重大传染病疫情保障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经验判断、Delphi专家咨询、专家评议和风险矩阵分析等方法,结合管理学、社会学、流行病学和传染病学理论,对亚运会期间可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确定了食物中毒事件、空气污染导致的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事件、水污染导致的公共卫生事件、意外伤害事件和生化核恐怖袭击事件等6类19种可能对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产生较大影响的公共卫生风险,列出风险矩阵,提出评估意见。结论亚运期间,霍乱、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传染病暴发疫情、水源水污染事件和生物性、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是高风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加强监测预警,落实预防措施,做好应对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广州市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流行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2011年1-8月广州市发生过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20所托幼机构为病例组,按1∶2频数匹配法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 共调查60所托幼机构,其中公立的占5.00% (3/60),私立占95.00%(57/60).病例组各校非广州户籍占33.50%(2684/8011),对照组各校非广州户籍占34.32%(3052/8892),两组的生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人均午休室面积≥2.7 m2、儿童洗手规范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流行的保护因素(P值均<0.05).结论 托幼机构应增加室内人均面积、教育儿童规范的洗手方法,预防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β-二项分布研究研究新型甲型H1N1流感暴发时小单位内的聚集性,为新型甲型H1N1流感基础研究及其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来源于一次封闭环境下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暴发数据,使用二项分布与β-二项分布分析新型H1N1流感在宿舍内的聚集性。结果本次新型甲型H1N1流感暴发数据不符合二项分布,符合β-二项分布,不同人口数的宿舍组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75,罹患率π与聚集系数θ呈负相关。结论本次新型甲型H1N1流感暴发具有较强的聚集性,集体单位内以及单位间的社交活动特点对聚集性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磷脂脂肪酸构成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采集87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和102名健康者血样,采用色谱/质谱联合分析其血清磷脂脂肪酸构成,用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评价调查对象胰岛素抵抗.结果 代谢综合征组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n-6/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n-6/n-3 PUFA)比值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均有P<0.001),PUFA/SFA比值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HOMA-IR与n-6/n-3 PUFA呈正相关,与n-3 PUFA呈负相关.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存在血清磷脂脂肪酸构成改变现象,SFA增高而PUFA降低,而且n-3 PUFA与胰岛素抵抗呈负相关.提示代谢综合征患者应减少SFA摄入,注意补充n-3 PUFA.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律和特点,为有效应对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 — 2016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7 — 2016年广州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20起,发病62 562例,死亡65例。 未分级事件和传染病事件分别占总报告事件数的83.04%和93.04%,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198, P<0.05。 事件发生场所为学校的占事件总数的74.41%,事件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1.08 (0 ~ 168.41 )d,首例病例发生时间至接报时间的中位数为6.32(0 ~ 86.72 ) d,两者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33,P<0.001。 结论 2007 — 2016年传染病为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事件类型,主要发生场所为学校。 报告时间越早,疫情持续时间越短,应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早报告、早处置,以减少事件扩散范围和危害。   相似文献   
8.
陈纯  肖新才  谢华萍  王大虎 《疾病监测》2014,29(12):964-968
目的分析2008 2013年广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8 2013年广州市手足口病监测和疫情数据,运用Excel 2003,SPSS 13.0,Arc GIS10.0等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广州市2008 2013年共报告手足口病229 105例,其中重症124例,死亡12例,为全市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时间分布上每年呈双峰流行,具有夏秋季高发的特点;地区分布上高发区域呈环形带分布特点;人群分布上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原学特征上每年优势病原体有所变化,肠道病毒71型是造成大部分重症病例和所有死亡病例的病原体。结论广州市手足口病在全市广泛流行,当前应着重加强城乡结合部散居儿童健康宣教和托幼机构聚集性疫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改进《药用植物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药用植物学》是一门药学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通过教授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和植物分类学的基础知识,结合必要的实验操作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植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操作技术,完成中药原植物鉴定、显微鉴定以及药用植物的资源调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好基础[1]。在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江门市新会区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现状,确定华支睾吸虫病的高危人群,提供当地华支睾吸虫病感染因素的线索。方法采用免疫酶联吸附法检测血清中华支睾吸虫特异性抗体;采用改良加藤氏法检测粪便虫卵;采用消化法检测淡水鱼中华支睾吸虫囊蚴;进行问卷调查华支睾吸虫感染相关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同时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分析影响华支睾吸虫感染的相关流行因素。结果共调查1720人,华支睾吸虫平均感染率为18.14%,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P〈0.001)。各年龄组均有感染,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共调查常见淡水鱼6种共273尾,6种淡水鱼体内均查到华支睾吸虫囊蚴。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吃半熟鱼习惯及外出饮食等行为是最重要的危险因子。结论新会区华支睾吸虫病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积极开展综合性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