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8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对青春期发育的影响,为针对性开展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7年10月在安徽省马鞍山市3所小学,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抽取1 057名三至四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自我报告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包括躯体、情感与性虐待和躯体、情感忽视.客观评估男生睾丸容积和女生乳房Tanner发育分期.1年后随访再次评价ACEs与青春期发育.根据儿童基线与随访暴露情况,将ACEs分为无暴露组、短暂暴露组和持续暴露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组ACEs与随访1年后青春期发育的关联.结果 持续情感虐待与女生乳房Tanner分期和男生睾丸容积均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36,1.07,95%CI值分别为0.09~0.63,0.47~ 1.66,P值均<0.01);持续躯体虐待与男生睾丸容积呈负相关(β=-0.83,95%CI=-1.58~-0.08,P<0.05);性虐待与女生乳房Tanner分期呈负相关(持续β=-1.43,95%CI=-2.86~-0.02;短暂β=--0.45,95%CI=-0.73-0.19,P值均<0.05);持续情感忽视与女生乳房Tanner分期呈正相关(β=0.33,95% CI=0.06~0.61,P<0.05),与男生睾丸容积呈负相关(β=-0.19,95%CI=-1.38~-0.09,P<0.01).结论 青春期发育与童年期不良经历相关.不同ACEs青春期发育效应差异的具体机制和相同ACEs青春期发育效应的性别差异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孕前BMI、妊娠期糖尿病(GDM)与儿童脂肪重积聚(AR)时相提前的关联。方法 基于已经建立的马鞍山优生优育队列,本研究共纳入2 896对母子对,收集孕妇孕前身高、体重、24~28周GDM情况,在婴儿42天、3月龄、6月龄、9月龄以及1岁后每6个月进行1次随访,连续追踪随访至6岁,获得其身长/高、体重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BMI、GDM与儿童AR时相提前的关联强度,并通过相乘、相加模型分析孕前BMI及GDM对于儿童AR时相提前的发生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结果 母亲孕前体重不足、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者分别占23.2%(672例)、66.4%(1 923例)、8.7%(251例)和1.7%(50例);GDM患病率为12.4%。儿童AR年龄为(4.38±1.08)岁,AR时相提前的儿童占3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孕前超重(OR=1.67,95%CI:1.27~2.19)、肥胖(OR=3.05,95%CI:1.66~5.56)以及孕期患有GDM(OR=1.40,95%CI:1.11~1.76)是AR时相提前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孕前体重不足(OR=0.60,95%CI:0.49~0.73)是AR时相提前发生的保护因素。与仅孕前超重/肥胖或孕期患有GDM相比,孕前超重/肥胖与孕期患有GDM并存,AR时相提前的发生风险更高,OR值(95%CI)分别为2.03(1.20~3.44)、3.43(1.06~11.12)。相乘模型和相加模型分析显示,孕前BMI和孕期患有GDM对儿童AR时相提前无交互作用。结论 母亲孕前较高的BMI和孕期患有GDM是儿童AR时相提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并存的风险更高,但无统计学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陶玲玲  严双琴  黄小红 《安徽医学》2021,42(9):1067-1070
目的 探讨2018~2020年马鞍山市城区婚前医学检查人群中艾滋病、梅毒及乙型肝炎检出情况.方法 以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博望区妇计中心行婚前医学检查的35162例受试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男、女)和年龄(青年组:44岁及以下,中年组:45~59岁,老年组:60岁及以上)分组,统计其艾滋病、梅毒及乙型肝炎检出情况.结果 2018~2020年马鞍山市城区婚前医学检查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分别为1.71%、1.41%、1.33%,呈逐年下降趋势(χ2=6.697,P<0.05);梅毒阳性率分别为0.20%、0.19%、0.23%,基本持平(χ2=0.409,P=0.815).青年组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中年组(χ2=26.591,P<0.05)和老年组(χ2=30.645,P<0.05),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46,P<0.05);不同年龄组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8,P=0.681).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57,P<0.05);不同性别研究对象的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4,P=0.716).2018~2020年共检出艾滋病9例,阳性率分别为0.23‰、0.09‰、0.46‰,其中男性8例,年龄26~66岁,平均(41.29±14.06)岁;女性1例,35岁.结论 应重点关注城区44岁及以下青年和男性人群的乙型肝炎筛查和防治,进一步提高婚检率,加强对乙类传染病的预防宣教,提高人口出生质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地区0~5岁儿童养育实践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我国城市地区0~5岁儿童养育实践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我国儿童早期发展、开展父母积极养育指导和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8-12月在我国14省15个城市4 515名0~5岁的儿童家长中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父母养育与家庭适应量表(PAFAS)评价父母对儿童的养育实践情况,包括养育一致性、强迫性、鼓励性和亲子关系以及父母的情绪适应、家庭关系和相互协助等多个维度,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探索儿童个体、父母和家庭因素对父母养育实践的影响。结果 我国城市地区0~5岁儿童的父母在PAFAS量表中的总得分为21.00(15.00~28.00)分,该得分的变化与儿童年龄、独生子女、分娩方式、父亲文化程度、家长育儿信心、家长情绪、家庭年收入、家庭结构以及寻求专业支持等因素有关,提示我国儿童养育实践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并受多种因素影响。结论 我国城市地区0~5岁儿童养育实践整体情况良好,养育实践与儿童个体、父母和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关注多重因素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父母养育技能的培训效果,更好地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孕前BMI和孕中期体重增加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以孕妇人群作为基础的队列研究, 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围生期门诊选取首次孕期体检、孕周≤14周、马鞍山市常住户口的孕妇, 首次、孕中期和孕晚期体检时分别填写问卷、测量身高和体重, 在24~28周接受75 g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进行GDM诊断, 并追踪记录分娩结局。使用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孕妇GDM的发生率为14.73%, 孕前BMI与孕中期增重呈负相关(r=-0.085, P<0.01)。GDM孕妇孕中期增重多于正常孕妇。孕妇年龄≥35岁、孕前超重和肥胖及孕早期血糖水平升高是GDM的危险因素, OR值(95%CI)分别为3.06(1.68~5.58)、2.08(1.38~3.13)、3.73(1.84~7.56)和2.17(1.57~3.00)。结论 孕前超重和肥胖以及孕期体重增加是GDM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项目的有效实施是预防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NTDs)的重要保证。文章综述了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项目实施的现状、项目实施的制约因素,以及解决农村育龄妇女增补叶酸制约因素的对策。结果可为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项目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母乳喂养儿6月龄铁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监测的足月、出生体重≥2 500g的健康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定期随访,调查其4月龄喂养方式,6月龄时进行末梢血常规和血清铁蛋白检测。结果母乳喂养6月龄婴幼儿铁缺乏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人工喂养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隐性铁缺乏的检出率高达23.2%;调整婴儿喂养方式、性别、孕周、母亲文化程度等混杂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生体重≤3 100g(OR=2.09,95%CI:1.20~3.61)和0~6月龄体重增长偏快(OR=2.03,95%CI:1.14~3.63)是纯母乳喂养儿铁缺乏的影响因素。结论对6月龄婴儿采取铁缺乏的普遍性筛查,及时评估铁缺乏危险因素,及早干预,对改善婴幼儿铁营养状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描述孕前半年和孕早期连续服用叶酸行为的分布特征,探讨围孕期增补叶酸对产前抑郁的保护效应。方法 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于2008 年10 月至2010 年10 月在马鞍山地区妇幼保健机构招募初次建册孕妇共5 150 人,随访至孕中期。分别于孕早期和孕中期,通过孕妇自填式问卷收集一般人口学信息,孕前半年和孕早期增补叶酸情况,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调查孕中期抑郁发生情况。将CES-D 得分≥16 分者,定义为有抑郁情绪。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不同围孕期增补叶酸模式与孕中期抑郁的相关性。结果 围孕期叶酸增补的报告率“从未服用叶酸”为27.3%、“仅孕前半年连续增补”为0.5%、“仅孕早期连续增补”为27.4%、围孕期连续增补叶酸为17.9%。孕中期(孕26~30 周)抑郁的检出率为4.8%(247/5 150)。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孕早期连续增补与围孕期连续增补均与孕期抑郁呈显著负相关;在调整相关协变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上述两变量仍与孕期抑郁呈显著负相关,RR值分别为0.63(95%CI:0.44~0.90)和0.61(95%CI:0.39~0.95)。结论 孕早期及围孕期连续性增补叶酸可能是预防孕期抑郁的潜在保护因素,应提倡在围孕期持续增补叶酸,以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计划妊娠对产后抑郁的影响,为预防产后抑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该院进行42 d体检的1 13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估产妇的抑郁情绪,将评分≥10分界定为有抑郁情绪。收集产妇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妊娠计划性、不良孕产史等情况,采用二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意外妊娠者198例(17.4%),顺其自然妊娠608例(53.4%),计划妊娠333例(29.2%),意外妊娠,顺其自然妊娠妇女较计划妊娠妇女年龄小、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低,并且农村户口占的比例很高。意外妊娠产妇产后抑郁的检出率高于其他两组。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经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意外妊娠、顺其自然妊娠是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982、1.4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计划妊娠会增加产后抑郁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孕期双酚A(BPA)暴露对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远期影响效应。方法 研究样本源于中国安徽出生队列研究(China-Anhui Birth Cohort Study)的前瞻性随访人群。采用课题组编制的调查表收集孕妇和儿童的基本信息,运用固相萃取-同位素内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母亲孕期血清中游离的BPA含量。应用长处和困难问卷评估学龄前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最终纳入1 713对母子。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期BPA暴露与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病因关联。结果 1 713名学龄前儿童中,情绪症状异常检出率为6.48%,品行问题异常检出率为8.11%,多动/注意缺陷异常检出率为8.35%,同伴交往异常检出率为2.86%,亲社会行为问题异常检出率为11.38%,困难总分异常检出率为7.94%。按血清游离BPA浓度(ng/ml)三分位数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低暴露组(≤ 0.120)、中暴露组(0.120OR=1.876,95% CI:1.161~3.029),且在男童中表现更明显(OR=2.291,95% CI:1.126~4.661)。结论 母亲孕期高水平BPA暴露可能增加学龄前儿童品行问题异常的发生风险,且在男童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