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5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宫颈鳞状细胞癌进行顺铂(DDP)和DDP+5-氟尿嘧啶(5-FU)体外药敏检测,比较两种化疗方案的体外有效率。同时检测其耐药蛋白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胸苷酸合成酶(TS)的表达,探讨DDP和DDP+5-FU体外药敏与耐药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3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采用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法(ATP-TCA)对DDP和DDP+5-FU进行体外药敏检测,同时采用EnVision二步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耐药蛋白P-gp、GST-π、TopoⅡ、TS的表达,并分析DDP和DDP+5-FU的体外药敏与耐药蛋白P-gp、GST-π、TopoⅡ、TS表达的关系。结果 35例标本均进行药敏试验,DDP的体外有效率为37.14%,与DDP+5-FU的5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均不为DDP、DDP+5-FU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因素(P> 0.05)。P-gp、GST-π、TopoⅡ、TS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4%(20/35)、51.43%(18/35)、71.43%(25/35)、57.14%(20/35)。GST-π蛋白阳性表达是宫颈鳞状细胞癌对DDP耐药的影响因素(P=0.002);TS蛋白阳性表达是宫颈鳞状细胞癌对DDP+5-FU耐药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 宫颈鳞状细胞癌ATP-TCA法检测DDP+5-FU与单药DDP相比,体外有效率无显著差异。GST-π、TS蛋白阳性表达可用于临床宫颈癌患者对DDP、5-FU化疗耐药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ATP生物荧光体外药敏检测法(ATP-TCA)的特点及其在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方案中的指导价值。方法 应用ATP-TCA体外检测59例结直肠癌细胞对常用抗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ATP-TCA法对结直肠癌标本的可评估率为96.61%。57例结直肠癌细胞对4组联合化疗药物氟尿嘧啶+丝裂霉素、氟尿嘧啶+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伊立替康、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相比氟尿嘧啶、丝裂霉素、伊立替康、奥沙利铂4种单药的敏感度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06)。应用ATP-TCA检测结果指导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临床近期有效率为59.65%(34/57),总预测准确率为63.16%(36/57),阳性符合率为61.82%(34/55),阴性符合率为100%(2/2)。结论 ATP-TCA能有效检测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对指导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法化疗药物敏感试验(ATP—TCA)在肝癌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ATP—TCA法检测6种化疗药物对37例肝细胞癌标本的敏感率和耐药率。结果:37例肝癌标本中,ATP—TAC的可评估率为89.19%,6种化疗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更生霉素(ACTD)84.85%;长春瑞滨(NVB)78.79%;丝裂霉素C(MMC)75.76%;羟基喜树碱(HCT)42.42%;长春新碱(VCR)39.39%;吡柔比星(THP)36.36%。各试验药物的敏感率与肿瘤的大小、血清甲胎蛋白(AFP)无显著相关性(P〉O.05),ACTD在P53蛋白阴性时敏感性较好,而ACTD、HCT、THP对Ⅰ、Ⅱ级肝癌的敏感率高于Ⅲ、Ⅳ级。结论:ATP—TCA法在检测肝癌化疗药物敏感性时稳定可靠,可作为肝癌化疗药物筛选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中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orotat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OPRT)?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YD)?胸腺嘧啶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的表达水平对氟尿嘧啶药物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ATP生物荧光法检测47例胃癌原代细胞对氟尿嘧啶的体外药物敏感性,RT-PCR法检测胃癌细胞内OPRT?DPYD?TS的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胃癌细胞对氟尿嘧啶体外敏感性与这3种酶表达的关系?结果:OPRT的mRNA表达水平为0.74±0.36,DPYD的mRNA表达水平为0.85±0.35,TS的mRNA表达水平为0.57±0.28?药敏指数与OPRT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s=0.744,P=0.001);与TS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s=-0.375,P=0.009);与DPYD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s=-0.159,P=0.287),但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胃癌细胞中OPRT和TSmRNA的表达水平对氟尿嘧啶药物的治疗敏感性可能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体外药物敏感实验ATP生物荧光法(ATP-TCA法)在筛选乳腺癌常用化疗药物中的应用。方法:采用ATP-TCA法,对4组不同乳腺癌常用化疗药物选择相同规格、不同厂家共8种品规药品,同时检测对30例乳腺癌标本的杀伤效果,以比较同种乳腺癌细胞对抗肿瘤药品的敏感性。结果:ATP-TCA肿瘤药敏检测技术在乳腺癌标本中的可评价率为90%(27/30),4种药物对乳腺癌细胞株的敏感性顺序为紫杉醇(PTX)>长春瑞滨(NVB)>阿霉素(ADM)>丝裂霉素(MMC);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基本上具有一致性,但是也有个别具有差异性。结论:ATP-TCA法可应用于临床作为乳腺癌化疗药物的筛选。  相似文献   
7.
李张云  邓觐云  黄传生  陈悦  周伟华 《江西医药》2009,44(11):1074-107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1)蛋白表达水平与吉西他滨体外药敏的关系。方法用ATP生物荧光法(ATP—TCA)对4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标本进行吉西他滨体外药敏检测.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RRM1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分析RRM1表达与吉西他滨耐药的相关性。结果RRM1高表达20例(45.5%1.低表达24例(54.5%);结合吉西他滨体外药敏结果得出。RRM1蛋白低表达组吉西他滨有效为17例(70.8%);RRM1蛋白高表达组有效6例(30.0%),即RRM1蛋白低表达组对吉两他滨的体外疗效明显优于高表达组,(P〈0.05)。结论RRM1蛋白表达水平可用于以吉西他滨为化疗基础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许鸣  严芳  张智  张珍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1-3
目的评价三磷酸腺苷-肿瘤体外药敏试验(ATP—TCA)测定的原发性胃癌耐药性与耐药基因以及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2011年间收治的胃癌患者52例,采用ATP-TCA检测胃癌患者对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顺铂、5-氟尿嘧啶+阿霉素+丝裂霉素、奥沙利铂+20倍5-氟尿嘧啶5种方案的体外药物敏感性,采用逆转录PCR以及荧光定量PCR检测胃癌患者组织中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患者血中P-糖蛋白(P—gp)表达,采用X^2检验分析ATP—TCA检测结果与MDR1和P—gp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顺铂、5-氟尿嘧啶+阿霉素+丝裂霉素、奥沙利铂+20倍5一氟尿嘧啶5种方案与临床疗效明显相关(P〈0.01),其中奥沙利铂+20倍5一氟尿嘧啶方案的ATP—TCA检测结果与临床疗效的符合率最高,达84.6%(44/52)。②ATP—TCA检测化疗敏感和耐药患者MDR1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673±0.143)和(1.436±0.59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2例胃癌患者P—gP表达量,其中阳性20例,阳性率达38.4%,P—gP的表达与ATP—TCA药敏试验有明显相关(P〈0.01)。结论ATP—TCA检测耐药结果与MDR1mRNA和P—gp表达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临床检测MDR1mRNA和P—gp表达可有效预测临床化疗敏感性,指导胃癌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用ATP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ATP-TCA)研究膀胱癌药敏的异质性和个体化疗的可行性。方法:用ATP-TCA检测来自45例初发和6例复发膀胱癌患者的手术标本对4种化疗药物的敏感程度。结果:51例标本中有49例获得药敏结果,可评价率为96·0%。最有活性的药物是吡柔比星,有43·8%(21/48)的标本对它表现强敏感;28·6%(14/49)的标本无强敏感药物;69·4%(34/49)的标本无耐药药物。结论:膀胱癌对抗癌药物的敏感程度存在着异质性。ATP生物荧光肿瘤药敏检测技术可用于为膀胱癌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
广西眼镜蛇毒对人类小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广西眼镜蛇毒(guangxi cobravenom)对人类小涎腺腺样囊性癌(NACC)细胞在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眼镜蛇毒作用于NACC细胞,应用三磷酸腺苷一生物荧光肿瘤化疗药物敏感试验法(ATP—TCA法)测定细胞的增殖状态;应用细胞形态学和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结果实验显示眼镜蛇毒对体外培养的NACC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比。用浓度2.0μg/mL的眼镜蛇毒处理癌细胞48h后,试验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HE染色观察到眼镜蛇毒作用NACC细胞后其形态发生改变。结论眼镜蛇毒能抑制NACC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