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对宫颈鳞状细胞癌进行顺铂(DDP)和DDP+5-氟尿嘧啶(5-FU)体外药敏检测,比较两种化疗方案的体外有效率。同时检测其耐药蛋白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胸苷酸合成酶(TS)的表达,探讨DDP和DDP+5-FU体外药敏与耐药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3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采用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法(ATP-TCA)对DDP和DDP+5-FU进行体外药敏检测,同时采用EnVision二步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耐药蛋白P-gp、GST-π、TopoⅡ、TS的表达,并分析DDP和DDP+5-FU的体外药敏与耐药蛋白P-gp、GST-π、TopoⅡ、TS表达的关系。结果 35例标本均进行药敏试验,DDP的体外有效率为37.14%,与DDP+5-FU的5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均不为DDP、DDP+5-FU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因素(P> 0.05)。P-gp、GST-π、TopoⅡ、TS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4%(20/35)、51.43%(18/35)、71.43%(25/35)、57.14%(20/35)。GST-π蛋白阳性表达是宫颈鳞状细胞癌对DDP耐药的影响因素(P=0.002);TS蛋白阳性表达是宫颈鳞状细胞癌对DDP+5-FU耐药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 宫颈鳞状细胞癌ATP-TCA法检测DDP+5-FU与单药DDP相比,体外有效率无显著差异。GST-π、TS蛋白阳性表达可用于临床宫颈癌患者对DDP、5-FU化疗耐药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腹茧症多见于外科,近年来发现腹茧症也是造成原发性不育的原因之一。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腹茧症致原发性不育1例,并作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近40年宫颈癌住院患者的发病特点及趋势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79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6426例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划分为两组即1979~1998年组(前20年)和1999~2018年组(后20年),统计分析两组不同年限的患者在发病年龄、肿瘤分期及病理类型方面的变化。结果1979~1998年组纳入病例2346例,1999~2018年组纳入病例4080例。1979~1998年组宫颈癌发病年龄集中在55~64岁(占比42.97%),1999~2018年组宫颈癌发病年龄集中在45~54岁(占比41.08%)。45~54岁的宫颈癌患者占比从20年前22.04%升至41.08%,55~64岁组宫颈癌患者占比从20年前42.97%降至18.21%,>65岁的老年人的宫颈癌占比由20年前的24.72%降至6.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FIGO分期方面,早期宫颈癌(IA1-IIA组期)占比由20年前的21.82%升至52.18%,中晚期宫颈癌(IIB-IV期)占比由20年前的76.94%降至4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类型方面,均以鳞癌为主,但鳞癌由20年前的占比95.01%降至80.25%。腺癌、特殊病理类型癌由20年前的占比3.37%、0.68%升至17.19%、1.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40年来我院收治宫颈癌患者总数呈上升趋势,近20年宫颈癌发病趋于年轻化、早期居多。宫颈腺癌及特殊组织类型癌发病率升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