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22篇
  免费   2290篇
  国内免费   3434篇
耳鼻咽喉   48篇
儿科学   449篇
妇产科学   93篇
基础医学   2938篇
口腔科学   745篇
临床医学   7458篇
内科学   2650篇
皮肤病学   116篇
神经病学   1265篇
特种医学   10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4篇
外科学   2495篇
综合类   9189篇
预防医学   904篇
眼科学   141篇
药学   2493篇
  26篇
中国医学   2192篇
肿瘤学   2266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704篇
  2022年   674篇
  2021年   727篇
  2020年   716篇
  2019年   742篇
  2018年   439篇
  2017年   646篇
  2016年   856篇
  2015年   1006篇
  2014年   1489篇
  2013年   1497篇
  2012年   2205篇
  2011年   2729篇
  2010年   2248篇
  2009年   2402篇
  2008年   2333篇
  2007年   2132篇
  2006年   1846篇
  2005年   2102篇
  2004年   1813篇
  2003年   1290篇
  2002年   936篇
  2001年   785篇
  2000年   578篇
  1999年   493篇
  1998年   425篇
  1997年   447篇
  1996年   394篇
  1995年   345篇
  1994年   320篇
  1993年   248篇
  1992年   201篇
  1991年   181篇
  1990年   160篇
  1989年   159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雯霞  文璋  蒋菲  薛玲 《现代肿瘤医学》2022,(22):4068-4071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的自然杀伤(nature killer,NK)细胞数量及分布情况。方法:结直肠癌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各40例,以SP免疫组化法检测NK细胞。结果:结直肠癌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中均未检测到NK细胞的浸润。结论:结直肠癌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中缺乏NK细胞浸润可能与肿瘤微环境、生理微环境、未知的NK细胞亚型相关,结直肠癌患者可能不适用NK细胞进行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黄芩苷对乳腺癌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Capillary Vessel Permeability,CVP)、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及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黄芩苷可能的抗乳腺癌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在裸鼠皮下接种MDA-MB-231乳腺癌细胞株建立乳腺癌移植瘤模型;实验分为模型组、黄芩苷组、阿霉素组、黄芩苷+阿霉素组。于接种第7日开始:黄芩苷组每天灌胃黄芩苷水溶液(100 mg·kg-1),连续14天;阿霉素组每3天腹腔注射一次阿霉素(5mg·kg-1),共用药5次;模型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10 mL·kg-1),连续14天;黄芩苷+阿霉素组每天灌胃黄芩苷水溶液(100 mg·kg-1),连续14天,并每3天腹腔注射一次阿霉素5 mg·kg-1,共5次。给药期间监测移植瘤体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620 nm下测OD值来反映黄芩苷对肿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比色法检测黄芩苷对裸鼠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影响;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赖氨酰氧化酶(LOX)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组、阿霉素组、黄芩苷+阿霉素组瘤体重量均明显减轻(P<0.05);黄芩苷+阿霉素组瘤体重量较阿霉素组明显减轻(P<0.05)。②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组降低乳腺癌组织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阿霉素组则增加肿瘤组织中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黄芩苷组能够明显抑制荷瘤裸鼠血清MD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阿霉素组促进MD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黄芩苷+阿霉素组促进MD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组裸鼠乳腺癌组织LOX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阿霉素组肿瘤组织中LOX表达增加(P<0.05);黄芩苷+阿霉素组能下调裸鼠乳腺癌组织LOX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黄芩苷能够明显抑制乳腺癌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黄芩苷降低肿瘤组织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裸鼠血清中丙二醛、乳腺癌组织中赖氨酰氧化酶的表达,从而改变肿瘤缺氧微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3.
4.
瓦博格效应认为,即便在氧气充足时,肿瘤仍大量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糖酵解,产生乳酸和少量ATP。虽产能效率低,但中间产物有利于改造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恶性进展。近年发现,成纤维细胞作为肿瘤间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细胞诱导下具有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 CAF)表型,通过自身线粒体功能障碍、自噬而持续向肿瘤细胞提供生物大分子合成原料,用以促进肿瘤增殖、侵袭、转移、耐药。相反,肿瘤细胞自身则提高线粒体代谢水平,进行氧化磷酸化,此现象被命名为反瓦博格效应。CAF与酸化的微环境驱动肿瘤细胞自发选择葡萄糖代谢方式、促进肿瘤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5.
外泌体是细胞外囊泡的一类主要成分,是正常生理情况下组织细胞间信号传递的重要介质;在多种血液肿瘤研究中发现外泌体是骨髓微环境各成分间相互作用的关键载体,由于其广泛存在并含有特定的核酸、蛋白等分子,外泌体被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载体,在血液肿瘤诊治中的重要性近年正逐步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6.
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interdigitating dendritic cell sarcoma,IDCS)是一种罕见的树突状细胞肿瘤,目前全球仅百余例报道,常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起病,侵袭性较强、预后较差[1-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为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以单系或多系病态造血、易向白血病转化为特征,目前被认为是一种老年性疾病[3]。本研究报道1例同患IDCS和MDS的患儿,为国内外首次报道2种肿瘤同时发生,旨在探讨2种肿瘤的诊治要点,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苯妥英钠(Phenytoin,PHT)促进大鼠牙周膜干细胞(Rat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rPDLSCs)、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MSCs)黏附于牙骨质过程中,整合素α5β1(Integrin α5β1)起到的作用。方法 提取大鼠BMMSCs和PDLSCs,培养并纯化。通过细胞鉴定后,将获得的两种细胞各分为4组:40 mg/L PHT处理组、40 mg/L PHT+整合素α5抗体处理组、40 mg/L PHT+整合素β1抗体处理组、PBS处理组,每组细胞放入置有牙骨质片的96孔板处理4 h后,检测黏附于牙骨质片上的细胞量并做以比较。最后,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40 mg/L PHT组与对照组细胞的整合素α5、β1亚基的mRNA与蛋白表达量。结果 40 mg/L PHT可促进rBMMSCs及rPDLSCs黏附于牙骨质片,加入整合素α5、β1抗体后,均明显抑制了40 mg/L PHT对rBMMSCs、rPDLSCs黏附于牙骨质的促进作用(P<0.01)。qRT-PCR、Western-blot结果显示PHT处理组的整合素α5、β1亚基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40 mg/L PHT能促进rBMMSCs、rPDLSCs黏附于牙骨质,该作用与整合素α5β1的表达上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灶不明骨髓转移癌的病例特点、治疗情况及预后。方法:对纳入的2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各自的临床特点、治疗过程以及生存情况。结果:25例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6个月。初诊时是否伴有血液学症状、病理类型、治疗方式以及接受治疗时间对患者生存有显著差异。治疗方式、家庭支持强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原发灶不明骨髓转移癌是临床少见的疾病,给予积极的综合治疗,加强社会家庭的支持强度可能会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9.
李艳秋  丁超  胥国强  刘娟  王欣 《西部医学》2022,34(12):1835-1838
探究p53 基因突变与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MPN患者126例,二代测序法检测患者p53 基因突变情况。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患者总生存(OS)时间和累计生存率;分析p53 基因突变对患者临床特征、预后的影响。结果 126例MPN患者中12例(9.52%)检出p53基因突变,突变主要位于4~8号外显子上,不同类型患者的p53 基因突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突变组患者年龄大于p53 非突变组,WBC水平低于p53 非突变组(P<0.05),两组患者的染色体核型、IPSS预后分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 非突变组患者的OS时间、累计生存率均明显高于p53突变组患者(P<0.05)。结论 MPN患者p53 基因突变发生率较高,与患者年龄、WBC水平、异常核型及IPSS预后分层相关,p53 基因突变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可作为临床筛查预后不良高风险人群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 与淋巴系统肿瘤的相互致病关系并未被完全阐明。随着MPN 治疗技术的进步,JAK 抑制剂( 如芦可替尼) 的发现及临床应用,患者生存时间得到了延长。然而,JAK 抑制剂同样存在药物治疗相关风险。 为了了解MPN 这一慢性疾病与其他血液系统肿瘤的伴发现象以及继发性MPN 的疾病特征及预后,文章就MPN 与淋巴系统肿瘤之间的关系做一文献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