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89篇
  免费   820篇
  国内免费   271篇
耳鼻咽喉   103篇
儿科学   160篇
妇产科学   900篇
基础医学   42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5270篇
内科学   2329篇
皮肤病学   97篇
神经病学   221篇
特种医学   10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1407篇
综合类   9978篇
预防医学   1939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3859篇
  33篇
中国医学   2229篇
肿瘤学   1829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61篇
  2022年   319篇
  2021年   419篇
  2020年   492篇
  2019年   563篇
  2018年   263篇
  2017年   535篇
  2016年   595篇
  2015年   815篇
  2014年   1404篇
  2013年   1391篇
  2012年   2009篇
  2011年   2099篇
  2010年   2006篇
  2009年   1993篇
  2008年   2241篇
  2007年   2031篇
  2006年   1777篇
  2005年   1919篇
  2004年   1564篇
  2003年   1247篇
  2002年   1057篇
  2001年   1003篇
  2000年   682篇
  1999年   592篇
  1998年   488篇
  1997年   492篇
  1996年   371篇
  1995年   333篇
  1994年   203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目的比较腹腔镜阴道骶骨悬吊术(LSC)与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SSLF)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医院收治的48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22例)与试验组(26例)。试验组采取LSC治疗,对照组采取SSLF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留置尿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国际尿控协会盆底器官脱垂量化分期(POP-Q)分度各指示点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Aa、Ba、Ap、Bp各指示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C、D指示点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LSC和SSLF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效果均较好,在实际工作中需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 探讨传统膀胱截石位与改良膀胱截石位对超声评估前盆腔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 应用交叉设计二阶段法,将100例行盆底超声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A组采用先传统体位后改良体位规范盆底超声,B组采用先改良体位后传统体位规范盆底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种体位检查的成功率、静息状态、最大Valsalva动作时各盆腔参数的差异。结果 改良体位获得最大Valsalva动作的成功率大于传统体位(96% vs 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8,P=0.037)。两种体位在静息状态时膀胱颈到参考线的距离、膀胱后角、尿道倾斜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改良体位在最大Valsalva动作时的膀胱后角、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均大于传统体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参数受实验顺序影响不明显,改良体位下尿道漏斗形成率大于传统体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位因素对评估前盆腔相关参数具有影响,改良体位法获得的前盆腔相关参数与传统体位有一定差异,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合理解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痔清消保留灌肠对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防治疗效。方法:选取90例行放射治疗的盆腔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放疗常规护理,观察1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放射治疗2周后行痔清消保留灌肠,观察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放射治疗第1天开始行痔清消保留灌肠,比较3组患者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时间、发生率、干预前后的卡氏评分(KPS)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2组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时间、发生率、KPS评分与观察1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于放射治疗第1天开始行西医常规护理+痔清消保留灌肠能推迟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时间,降低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胸腔积液主要是由胸腔内部液体渗出与吸收失衡所致,从而导致胸腔内体液不同程度积聚,若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诱发心力衰竭、贫血、休克等诸多严重并发症[1,2]。而化脓性包裹性胸腔积液作为其常见类型,通常伴有呼吸困难、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等临床表现,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反复胸腔穿刺抽液作为既往临床治疗化脓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常用方案,可抑制病情进展,延缓生命周期,但其易加重患者治疗痛苦,增加胸腔感染发生可能性[3]。因此探索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基于此,本研究选取72例化脓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探究胸腔镜小切口胸腔廓清、纤维板剥脱术联合术后抗菌药物胸腔冲洗的应用价值与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中以盆腔积液为常见临床表现,同时伴有腹胀、腹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熊墨年在盆腔积液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及经验,以健脾行气、化痰利湿为治则,自拟消液方治疗该病,临床疗效确切。本文从盆腔积液的病因病机及临证验案进行较系统的阐释,以期承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188例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4例。观察组运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对照组运用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积液控制时间、住院时间、胸腔穿刺次数、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积液控制时间(7.3±3.5)d、住院时间(9.1±3.3)d均短于对照组的(13.6±3.8)、(17.5±3.9)d,胸腔穿刺次数(1.02±1.40)次少于对照组的(4.30±2.6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3.3±2.1)分低于对照组的(4.8±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1%,低于对照组的2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高于对照组的8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腔积液患者运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显著,术后疼痛感较低,并发症明显减少,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丹芪蒲藤汤结合阴道微生态检测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预防盆腔感染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实验研究样本均为于我院完成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入选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6月,随机选取117例进行对比分析。依据双盲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1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在出现感染临床表现或者感染指标时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对照2组在手术过程中使用医用透明质酸钠,其余治疗与对照1组相同;实验组在对照2组基础上加用阴道微生态检测、丹芪蒲藤汤治疗,对比治疗结果。结果:将三组阴道微生物功能、术后盆腔感染发生率、阴道pH值进行统计学计算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芪蒲藤汤结合阴道微生态检测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预防盆腔感染中获得了较为确切的效果,可及时发现阴道微生态异常情况,及时给予纠正,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干预产后盆底康复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前排空大小便,平卧位,双腿弯曲,将治疗头置入阴道内5~7cm,电流不超过50mA,以患者感到盆底肌产生非自主收缩为宜,循序渐进,频率脉宽和生物反馈根据病情并调整,30min/次,2次/周,连续治疗5周为1疗程。治疗组30例穴位埋线治疗10天1次,3次/疗程;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同对照组。观测临床表现、盆腔器官脱垂程度评分、Ⅰ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5周),判定疗效。[结果]盆腔器官脱垂程度评分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Ⅰ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正常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干预产后盆底康复,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