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0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运用健脾消痰法治疗脾虚痰阻证结直肠腺瘤患者,观察其对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结直肠腺瘤复发率、结肠腺瘤性息肉蛋白(APC)、β-连接素(β-catenin)、磷酸酶基因(PTEN)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脾虚痰阻证结直肠腺瘤患者采取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在内镜下切除后不另做治疗,观察组在内镜下切除后给予健脾消痰汤治疗,28天为1个疗程,观察12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在症状、体征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便血、腹痛、腹胀、头重肢困、食少纳差、黏液便、排便不爽、脉象方面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结直肠腺瘤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APC、PTEN在肠黏膜的表达有明显提高(P<0.05),β-catenin明显下降(P<0.05)。结论:健脾消痰汤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减少结直肠腺瘤的复发,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结直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痰散结方对结直肠癌细胞系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消痰散结方浸膏冻干粉末溶解在细胞培养液中,制备消痰散结方保存液。以不同浓度消痰散结方作用HCT116细胞72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取0.94、1.88 mg/m L消痰散结方作用于HCT116细胞24、48、72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消痰散结方(0.24、0.47、0.94、1.88 mg/m L)作用细胞72 h后,TUNEL法原位检测细胞凋亡,计算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干预后Caspase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消痰散结方对HCT116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作用72 h IC50为0.94 mg/m L,抑制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性,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有交互作用;消痰散结方促进HCT116细胞凋亡,随药物浓度增高,凋亡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作用后Pro-Caspase3蛋白表达量降低,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增加。结论消痰散结方在体外对HCT116细胞有抑制增殖、促进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Caspase3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介绍魏品康教授运用消痰解郁方治疗乳腺癌前病变的临床经验。认为"痰毒"和"气郁"是乳腺癌前病变产生的基本病机,以消痰、解郁为治法,采用消痰解郁方治疗,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肿瘤自分泌相关因子TGFβRⅡ探讨消痰散结方对MKN-45人胃癌调控作用。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和体内动物实验的方法,Weston blot法检测不同组别TGFβRⅡ的蛋白含量;real-time PCR法检测不同组别TGFβRⅡ的基因表达。结果体外实验中TGFβRⅡ的蛋白含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342±0.032、空白药物血清组0.359±0.043、消痰散结方血清组0.825±0.143、替加氟血清组0.969±0.077,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痰散结方组与空白对照组、空白药物血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eal-time PCR法检测体外实验中不同组别TGFβRⅡ的基因表达:空白药物血清组6.17±0.77、消痰散结方血清组6.64±0.97、替加氟血清组9.13±2.12,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替加氟组与消痰散结方组均有上调其表达的趋势,替加氟的上调趋势更明显。体内实验中各组TGFβRⅡ的蛋白含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597±0.04、生理盐水组0.692±0.091、消痰散结方组0.639±0.099、替加氟化疗组0.465±0.064,四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进一步两两比较,替加氟组与生理盐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表明替加氟组不能上调体内实验瘤中TGFβRⅡ的蛋白表达,消痰散结方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虽然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但有上调趋势。体内实验各组TGFβRⅡ的基因表达分别为空白模型组1.56±0.39、消痰散结方组3.30±1.17、替加氟化疗组6.44±3.50,不同组别TGFβRⅡ的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替加氟组表达高于模型组及消痰散结方组(P<0.05),消痰散结方组与模型组虽然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明显的上调趋势。结论消痰散结方对TGFβRⅡ蛋白和基因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作用,表明消痰散结方的治疗胃癌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胃癌自分泌因子TGFβRⅡ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消痰散结方治疗中晚期胃癌1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分别采用消痰散结方和化疗(FOLFOX4方案)治疗,观察中医症状疗效、生存质量、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变化。[结果]2组部分中医症状疗效有显著性差异,2组均能降低血清CEA水平(P<0.05),组间CEA降低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消痰散结方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采用消痰散结方治疗中晚期胃癌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治疗中晚期胃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活血消痰法治疗难治性感染性皮肤病的疗效。方法采用活血消痰法配合清热解毒和清热利湿法分别治疗疖和小腿溃疡。结果 1例疖和1例小腿溃疡均治愈。结论活血消痰法治疗难治性感染性皮肤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背景 食管癌病因复杂,愈后较差,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中西医结合的个体化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目的 观察消痰化瘀通噎颗粒配合通道开结丸联合CF方案(氟尿嘧啶+顺铂)治疗Ⅲ~Ⅳ期痰瘀互结型食管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河南省中医院、安阳市肿瘤医院及河南省肿瘤医院诊治的Ⅲ~Ⅳ期辨证为痰瘀互结型食管鳞癌患者99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Ⅰ组、治疗Ⅱ组,每组均为33例。对照组给予CF方案治疗,治疗Ⅰ组给予消痰化瘀通噎颗粒联合CF方案,治疗Ⅱ组给予消痰化瘀通噎颗粒配合通道开结丸联合CF方案,21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观察三组患者在中医症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功能状态(KPS)评分、病灶缓解率、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及毒副作用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肿瘤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治疗后胸骨后疼痛、恶心呕吐、咯吐黏液、呕吐物评分及总积分均降低,对照组和治疗Ⅱ组吞咽困难、食少、大便干燥评分均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妇科良性肿瘤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妇科盆腔内良性肿瘤,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炎性包块等,中医药治疗确有疗效,尤其适用于无手术指征,或有临床症状,而有生育要求、希望保守治疗的患者。这一类疾病,从肿瘤的角度讲,中医都可以称为“瘕瘕”,意即下腹部包块,推之不去。无论何种病因引起,最终必导致冲任、胞宫气血阻滞,日久则聚而成块。因此化瘀消痰、软坚散结是共同的治法。但是结合现代医学进展,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同肿瘤的处方用药又有不同的侧重。既掌握其共性,又掌握其特性,治疗妇科瘕瘕,则简明扼要,效若桴鼓。  相似文献   
9.
由于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环境恶化,气候变暖,人类咽喉炎的患病率大幅度上升,治疗上通常采用西药治疗,但副作用大,容易产生耐药性,使疗效下降。我们根据中医药理论,选用清热解毒、养阴生津、宣肺消痰利咽的中药,经科学方法制成纯中药制剂“利咽合剂”,主要用于风热感冒之火毒蕴结、咽喉肿痛、齿龈肿痛、咽干、口渴、咳嗽痰多等症,具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的特点。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消痰通腑方对结直肠癌前病变模型小鼠结直肠黏膜上皮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介素-6(IL-6)/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活化诱导胞嘧啶核苷脱氨酶(AICD)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9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柳氮磺胺吡啶组)、中药组(消痰通腑方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柳氮磺胺吡啶加消痰通腑方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四组采用AOM/DSS"四步三循环法"造模。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况及结直肠黏膜上皮病理情况,计算结直肠癌前病变成瘤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造模过程中(6周、14周、18周)小鼠结直肠黏膜上皮中NF-κB/IL-6/STAT3及AICD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运用消痰通腑方后,小鼠一般状况较模型组好。中西医结合组的成瘤率(33.33%)低于模型组成瘤率(50.00%)。在14周和18周,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的NF-κB表达水平变化不显著,而IL-6、STAT3和AICD表达水平均下调;与中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在IL-6和STAT3表达上差异不明显,但AICD表达显著低于中药组。结论消痰通腑方能够改善小鼠一般状况,降低结直肠癌前病变的发生率,下调结直肠癌前病变小鼠直肠黏膜上皮中IL-6/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AICD蛋白表达水平,此作用途径可能是其降低结直肠癌前病变发生率、预防结直肠癌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