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消痰通腑方对结直肠癌前病变模型小鼠结直肠黏膜上皮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介素-6(IL-6)/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活化诱导胞嘧啶核苷脱氨酶(AICD)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9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柳氮磺胺吡啶组)、中药组(消痰通腑方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柳氮磺胺吡啶加消痰通腑方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四组采用AOM/DSS"四步三循环法"造模。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况及结直肠黏膜上皮病理情况,计算结直肠癌前病变成瘤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造模过程中(6周、14周、18周)小鼠结直肠黏膜上皮中NF-κB/IL-6/STAT3及AICD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运用消痰通腑方后,小鼠一般状况较模型组好。中西医结合组的成瘤率(33.33%)低于模型组成瘤率(50.00%)。在14周和18周,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的NF-κB表达水平变化不显著,而IL-6、STAT3和AICD表达水平均下调;与中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在IL-6和STAT3表达上差异不明显,但AICD表达显著低于中药组。结论消痰通腑方能够改善小鼠一般状况,降低结直肠癌前病变的发生率,下调结直肠癌前病变小鼠直肠黏膜上皮中IL-6/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AICD蛋白表达水平,此作用途径可能是其降低结直肠癌前病变发生率、预防结直肠癌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联合中频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收治的7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颈椎牵引联合中频和单纯牵引疗法,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记录两组患者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定法(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疼痛总分、量表20分法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PRI、VAS、PPI及疼痛总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量表20分法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7%)高于对照组(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引联合中频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比单纯使用牵引临床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原位移植瘤模型上验证CD44+胃癌细胞的肿瘤干细胞特性.方法:选取MKN-45胃癌细胞株,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为CD44+和CD44-两组,以未分选的MKN-45胃癌细胞为对照.体外部分,通过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验证CD44+胃癌细胞体外增殖能力,通过Transwell实验验证其侵袭力.体内部分,将上述细胞通过原位移植法接种至裸鼠,同等条件下饲养8周后处死裸鼠,检验其成瘤率;分离肝脏,检测肝转移瘤数目;H-E染色观察胃肿瘤和肝转移瘤形态;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两处肿瘤CD44+细胞数量.结果:CD44+胃癌细胞相比CD44‘胃癌细胞具有明显增强的细胞增殖力(P<0.01)和侵袭力(P<0.01),更容易成瘤且更容易发生转移(P<0.05),但和MKN-45未分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是在原发肿瘤还是转移瘤中,CD44+胃癌细胞均能产生CD44‘细胞,但后者不能产生CD44+细胞.结论:CD44+ MKN-45胃癌细胞相比CD44-胃癌细胞具备更强的增殖力和侵袭力、更容易成瘤和发生转移,符合肿瘤干细胞部分特征,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上海某方舱医院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以2022年4月4日至5月24日上海某方舱医院收治的621例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化的中医证候采集量表在入住方舱医院当天进行信息采集,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常见的临床症状(如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根据各症状的占比分析核心证候特点。根据患者的症状评分划分证候,比较不同证候患者的病程差异。结果 621例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中30~49岁患者占比最高(49.76%,309/621);症状以咳嗽、咳痰最为常见,分别占62.32%(387/621)和68.12%(423/621),其他症状包括咽痛、鼻塞、流涕、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咳痰以白痰为主,流涕症状以流清鼻涕为主。从临床症状分析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核心的证候特点为寒疫袭肺夹湿夹毒。中医证候以瘟邪袭卫证占比最高,为40.10%(249/621);其次为热毒犯肺型(29.95%,186/621)和湿邪内阻型(17.55%,109/621),而气阴两虚型占比最低(7.73%,48/621)。气阴两虚型患者的病程较其他3个证候更长(P<0.05)。结论 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核心的中医证候特点为寒疫袭肺夹湿夹毒,以瘟邪袭卫证候最为常见,随着病程的延长有向气阴两虚型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与活化诱导胞嘧啶核苷脱氨酶(AICD)在结直肠癌前病变表达的关系及消痰通腑方的干预作用。方法 AOM/DSS联合造模法复制小鼠结直肠癌前病变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中药组给予消痰通腑方(26 g·kg-1·d-1)浓缩液0.2 ml/d;西药组每只小鼠给予柳氮磺吡啶(7.8 mg/d);中西医结合组同时给予消痰通腑方和柳氮磺吡啶。各组均连续给药12周,HE染色观察小鼠肠黏膜上皮组织形态及不典型增生,免疫组化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IL-6、AICD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6和AICD免疫组化指数、血清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18周中药组、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IL-6和AICD免疫组化指数、血清蛋白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比较,18周中药组AICD的免疫组化指数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痰通腑方能够降低肠道内炎症因子IL-6及AICD的表达,从而降低发生体细胞高频突变(SHM)和类别转换重组(CSR)的机率,达到防治结直肠癌前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