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 通过锥体束CT(cone 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BCT)资料分析颜面不对称患者颌骨的三维形态特征以及其颜面部不对称的发生部位。方法 对20例标准组及41例错牙合畸形患者分别使用CBCT采集颅面部数据,使用Dolphin11.0软件对骨组织进行三维重建,选择上下颌骨的部分标记点进行不对称系数的测量。结果 上颌骨不对称发生率为20.0%,下颌支不对称发生率为50.0%,下颌体不对称发生率为30.0%。安氏Ⅲ类组上颌骨不对称发生率为38.1%,下颌支不对称发生率为47.6%,下颌体不对称发生率为61.9%。安氏Ⅱ类组不对称发生率为20.0%,下颌支不对称发生率为50.0%,下颌体不对称发生率为35.0%。安氏Ⅲ类组中2例(9.5%)患者仅发生上颌不对称。结论 颜面不对称主要表现为下颌骨形态异常,上颌骨不对称通常伴随着下颌骨的不对称,安氏Ⅲ类患者颜面部不对称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  相似文献   
3.
穆超  侯伟  陈彬  陈文静 《口腔正畸学》2011,18(3):158-160
目的研究颜面部软组织水平方向不对称与牙弓宽度的对称性是否相关。方法拍摄90名大学学生正面像,测量双侧眼角连线、双侧口角连线与水平线的角度,从而筛选出不对称样本49例,对称样本41例。从两样本中各随机抽取30例,且男女各半,组成颜面对称组与不对称组,测量并比较两组模型的牙弓宽度及对称性。结果颜面不对称组的下牙弓宽度的不对称系数(尖牙处0.8,磨牙处2.0)大于颜面对称组(尖牙处0.3,磨牙处0.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面部软组织不对称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其中右侧优势型在不对称人群中所占比例较高。在颜面不对称人群中下颌牙弓形态往往也表现不对称。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下颌J钩高位牵引配合改良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以下颌发育过度为主的安氏Ⅲ类骨性错■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7名恒牙期以下颌发育过度为主的骨性Ⅲ类错■患者,行下颌J钩高位牵引结合改良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对治疗前?上多曲方丝弓前?治疗结束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结果:上前牙在前期排齐整平阶段进一步唇倾代偿;在下颌J钩高位牵引结合多曲方丝使用后,下颌磨牙远中移动及远中竖直明显,下前牙内收明显,上前牙唇倾度未见明显变化,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矫治结束后覆盖及磨牙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结论:应用下颌J钩高位牵引结合改良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恒牙期以下颌发育过度为主的骨性Ⅲ类错■则更有针对性,且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5.
《口腔医学》2013,(8):520-522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儿童在Silensor阻鼾器治疗后的上气道解剖学及平均呼吸紊乱指数的变化,评价Silensor阻鼾器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08—2011年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及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的OSAS儿童患者(3~12岁)17例,根据呼吸紊乱指数(apnea hyponeaindex,AHI)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组。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后鼻嵴-咽顶点距(PNS-R),后鼻嵴-上咽壁距(PNS-UPW),软腭后-软腭后咽壁距(SPP-SPPW),悬雍垂尖-中咽壁距(U-MPW),后气道间隙(TB-TPPW),会厌谷-下咽壁距(V-LPW)等指标的变化;多导睡眠监测仪对治疗前后进行检测,通过AH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SPP-SPPW、U-MPW及TB-TPPW在轻、中度OSAS患儿中治疗后均有显著增加;AHI在轻、中度OSAS患儿中治疗后均有显著减小。结论 Silensor阻鼾器可以扩大上气道,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治疗儿童轻、中度OSAS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旨在探讨正畸干预对最大牙尖交错位(MIC)-正中关系位(CR)髁突位移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6~45岁门诊正畸患者31例,其中非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组16例(NTMD组),TMD组15例,在正畸干预前后分别取MIC与CR位记录.分析两组患者正畸干预前后正中牙合位与正中关系位的髁突位置差异.结果 正畸干预前TMD组与NTMD组MIC-CR之间髁突位移(MCD)量存在差异,正畸干预后两组MIC-CR位移量减小,TMD组较为显著,且多为有利变化,TMD组正畸干预前后MIC-CR髁突位移量与TMD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呈相关性.结论 正畸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对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髁突位置产生影响,对于TMD患者尤甚.因此,正畸医生要认识并注意到错牙合畸形对TMD产生和发展的作用,并正确认识MCD在诊断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三维成像后研究分析安氏Ⅱ类颅面部的骨性结构特征。方法对40名成年人患者(对照组安氏I类20例,实验组安氏Ⅱ类20例)使用CBCT采集颅面部Dicom数据,使用Dolphin Imaging 11.0对骨组织进行三维重建,选择描述颅面部骨性结构的22个点进行描记,对14个测量值进行分析统计。结果眶点、髁突顶点、下颌角点的不对称率呈现由上至下变大的趋势,安氏Ⅱ类的上颌磨牙宽度、下颌升支长度以及左右两侧下颌角点距离冠状面的距离相对安氏I类有显著性差异(P〈0.05);安氏Ⅱ类双侧下颌磨牙距冠状面的距离以及颏点的位置较安氏I类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CBCT三维成像能有效分析颅面部骨组织的各项特征,本组安氏Ⅱ类患者的颅面部骨组织特征主要为下颌升支发育不足、下颌骨及颏部后缩以及下磨牙的远中移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