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1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77篇
综合类   206篇
预防医学   71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91篇
  2篇
中国医学   111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垂黄清脉冲剂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热毒痰瘀证)患者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方法 本试验研究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法,选取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热毒痰瘀证)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48例和试验组46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加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试验组加服垂黄清脉冲剂,疗程为3个月。于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并采集血清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NF-κB、IL-6、ICAM-1、VCAM-1、ET-1、NO浓度水平进行对比,用SPSS22.0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Gensini积分、血清中TNF-α、NF-κB、IL-6、ICAM-1、VCAM-1、ET-1浓度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NO浓度水平显著升高(P < 0.05,P < 0.01),其中试验组显著程度尤为明显(P < 0.01)。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Gensini积分、血清中TNF-α、NF-κB、IL-6、ICAM-1、VCAM-1、ET-1浓度水平降低,NO浓度水平升高趋势更明显(P < 0.01)。结论 垂黄清脉冲剂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热毒痰瘀证)在改善患者症状;改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通过降低炎症标志物TNF-α、NF-κB、IL-6、ICAM-1、VCAM-1的水平,减小ET-1/NO比值,从而对NF-κB信号通路进行部分调控,以有效抑制或截断血管内皮的炎症级联反应过程,清除炎症损伤因素以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方面均有显著优势,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肯定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腰痛患者腰椎终板Modic退变、椎间盘退变及CT引导下腰椎间盘造影疼痛激发试验的相关性.方法对45例下腰痛患者常规行腰椎X线和MR检查,分别按Modic终板退变标准(0~3级)与Pearce椎间盘退变标准(Ⅰ~Ⅴ级)对终板和椎间盘进行评估.在CT引导下对45例患者中的40例(120个椎间盘)进行造影和疼痛激发试验,并按Dallas椎间盘造影分级系统(DDD)测评椎间盘退变程度.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分析腰椎终板Modic退变、椎间盘退变与腰椎间盘造影疼痛激发试验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0例下腰痛患者的腰椎终板Modic分级与椎间盘退变Pearce分级存在较强的相关性(Pearson x^2=43.326,P=0.000),与椎间盘造影疼痛激发试验有显著相关性(Pearson x^2=27.858,P=0.000);椎间盘退变Pearce分级与CT椎间盘造影椎间盘退变Dallas分级也呈较强的相关性.结论腰椎终板Modic退变分级与椎间盘退变Pearce分级密切相关,而与椎间盘疼痛激发试验有显著相关性,提示终板Modic退变可能是下腰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Maitland关节松动术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aitland关节松动术在本世纪60年代问世[1]。我们从1992年起,将该技术与推拿相结合.用于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将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37.64土14.58岁;病程11.09±4.18个月;其中股骨中段骨折5例,股骨下段骨折2例,髌骨骨折12例,腔骨平台粉碎性骨折9例,胫腓骨双骨折2例。乙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41.33±16.29岁;病程12.43±6.56个月;股骨中段骨折4例,股骨下段骨折2例,髌骨骨折13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7例,胫腓骨双骨折4例。治疗方法甲组患者仅…  相似文献   
4.
5.
55例膝关节纤维性僵直的体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5例膝关节纤维性僵直的体疗效果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运动医学科(合肥230022)祁信立,赵凯,傅建华,费金水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康复科江海燕膝关节伤病及任何使膝关节长期制动的因素都可能导致膝关书的僵直和功能障碍。本文对我院从1983年到1994...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r radiography CR )图像伪影的分析,以减少甚至消除CR图像的伪影.随机抽取了5000幅CR图像,通过显示器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分析伪影形成的因素及其解除方法. 结果,在抽取的样本中,含有局部的条状影200例,满布细垂直条纹150例,满布小点状影70例,片状灰色伪影25例,图像重叠影5例,开闭器未开全8例,外来异物皮带扣、松紧)45例,散射线所致伪影8例,移动伪影7例,手纹影2例,不规则伪影8例.在工作中,正确的使用和维护可以减少CR图像的伪影.  相似文献   
7.
赵凯  张磊 《中医杂志》2006,47(6):420-421
奚九一(1923~),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一批全国老中医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脉管病医疗中心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脉管病专业委员会顾问,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脉管病研究所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医教研工作。提出了“糖尿病足筋疽—肌腱变性坏死”理论,创“因邪致瘀、祛邪为先”的脉管病诊疗体系,擅长治疗周围血管病、风湿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创制了70余个中药经验方(内服及外用),临床疗效显著。主持的科研项目获卫生部重大成果奖5项、上海市局级成果奖7项,完成“八五”国家攻关课题1项,上海市局级课题3项。参与编著学术著作多种,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题词血管炎/中医药疗法免疫性疾病/中医药疗法@奚九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偏侧帕金森病(PD)猴模型黑质和纹状体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变化。方法对3只恒河猴经单侧颈内动脉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备成偏侧PD猴模型后,应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NADPH.d)组化染色方法观察偏侧PD猴黑质和纹状体NOS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变化,并与正常猴比较。结果偏侧PD猴MPTP毁损侧的黑质和纹状体的NOS阳性神经元数目较毁损对侧和正常猴明显增加(均P〈0.01),毁损对侧的黑质和纹状体NOS阳性神经元数目与正常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偏侧PD猴黑质和纹状体NOS阳性神经元增多,由此引起一氧化氮(NO)合成和释放增多,可能对黑质和纹状体神经元的变性和死亡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赵凯  李齐同 《针刺研究》1998,23(3):185-186
在针灸临床中,一些经穴由于性能相近,作用相似,经常同时配伍应用,这些两个经常配合应用在一起的穴位又被称为“对穴”,“对穴”在临床中应用十分广泛。“对穴”的应用起源较早,许多针灸古典医籍中都有记载。如明代高武编著的《百证赋》,其内容包括百种病证的治疗法则和配伍规律,大部分是一对穴位相互配伍治疗疾病。这是因为购穴的配伍要比药物配伍优越的多,药物配伍有时可发生相畏、相反之弊,而经穴的配伍却都能够互相协调,同时发挥各穴的治疗作用。临床上可根据脑穴的性能,疾病的归属,选用不同的配穴方法。采取本经、表里经、…  相似文献   
10.
改进的上睑提肌缩短术矫治上睑下垂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上睑提肌缩短术矫治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共治疗上睑下垂28例37眼,其中轻度10例16眼,中度18例21眼。此改进的术式与常规术式不同之处在于增加分离上睑提肌腱膜的长度(22mm)和宽度(16mm),腱膜在睑板上固定4对缝线,以增加其牢固度。结果术后3~4月进行随访,成功35眼(94.59%),上睑缘达角膜上缘以下1mm;2眼(5.41%)上睑缘达角膜上缘以下1.5~2mm。结论该上睑提肌缩短术与常规手术比较有改进,术后的睑缘高度易保持在上方角膜缘,弧度与健侧对称,不易形成眼角畸形,能较好提高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