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单发转移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 1年半来治疗 1 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 0例患者入院后确诊为转移性肝癌 ,肝脏转移灶均为单发 ,肿瘤直径在 4 .5~ 1 2 .4 cm ,平均 7.8± 2 .5 cm。 2例来自胃癌 ,7例来自结直肠癌 ,1例来自恶性淋巴瘤 ,门诊误诊率高达 6 0 %。 9例患者均同期行肝转移癌切除及胃肠道肿瘤切除术 ,手术顺利 ,无 1例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 单发肝转移癌发病率低 ,容易误诊 ,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以及临床思维的局限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治疗首选肝转移灶和原发灶肿瘤同期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相关性肝坏死的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8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相关性肝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临床诊疗及预后等。结果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相关性肝坏死均发生在术后2周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肝功能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急剧升高,凝血功能指标异常。8例患者中增强CT显示肝脏呈广泛性坏死6例,局限性坏死2例,显示门脉血栓形成5例,肝脏坏死的发生部位与血栓形成的门静脉支血供区域并非完全相关。超声检查5例,均未能显示肝脏组织坏死改变,显示门脉血栓形成4例。8例患者中,7例予以抗凝、改善微循环、护肝等治疗,5例存活,2例死亡;1例患者病情较轻,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后病情缓解。结论 肝功能急剧恶化为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早期发生门静脉血栓相关性肝坏死主要初发表现,肝脏广泛性坏死或局限性坏死、伴有或不伴有门脉血栓的增强CT表现为其影像学特征。抗凝、改善微循环治疗有一定效果。该病症确切的发病机制、有效的防治方法需要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体外重组表达人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ALR)并进行功能研究.方法:全基因合成ALR序列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转化入BL21菌内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过纯化后利用MTT法观察表达产物对人肝细胞的刺激增殖活性;利用小鼠急性四氯化碳损伤模型观察表达产物的肝功能保护作用.结果: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提示表达产物正确;纯化后表达产物具有明确的促进肝细胞增殖作用,并在中、低剂量具有降低小鼠急性化学性损伤后转氨酶水平的作用.结论:重组表达的ALR结构正确,具有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肝胆外科学教学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胆外科学的快速发展,要求外科医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在肝胆外科学理论教学中,融合传统教育观念与现代教育理念,综合运用LBL、CBL、PBL等多种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年轻医师学习、掌握和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年轻医师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利于调动年轻医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肝内胆管结石伴晚期肝内胆管癌临床特点及漏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研究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细胞癌而行手术治疗患者中,术中方明确诊断为肿瘤腹腔内广泛转移而仅行剖腹探查者的临床特点,探讨预防发生此种情况的方法。方法对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细胞癌的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自2006年6月-2008年6月连续收治499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36例合并存在胆管细胞癌,发病率为7.2%,有7例术中方明确诊断为肿瘤腹腔内广泛转移而仅行剖腹探查术,7例CA199阳性中强阳性6例,合并腹水6例。7例均在术后8月内死亡。结论肝内胆管结石继发胆管细胞癌患者的恶性程度较高,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中CA199强阳性并且合并腹水的患者,应考虑到已发生癌变及已发生肿瘤扩散的可能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术后胸腔积液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胸腔积液的原因并总结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7月至2004年6月各类右肝切除手术5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23例行肝切除术的患者,术中采用氩气电刀游离肝脏,术后出现胸腔积液20例,发生率为3.8%;同期行右肝切除的467例患者,术中采用常规方法游离肝脏且肝切除后常规对拢缝扎膈肌创面,术后出现胸腔积液49例,发生率10.5%,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术后膈下积液、术后肝功能不全伴中等量以上腹水、肝门阻断时间长、肝硬化等是肝癌肝切除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的重要原因。结论采用氩气电刀游离肝脏且不常规对拢缝扎膈下创面能较好地预防术后胸腔积液的发生;伴有临床症状的中等量以上的胸腔积液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型丙酮酸激酶M2(M2-PK)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病理联系。方法 35例取自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经病理学证实为胰腺癌的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切片用抗肿瘤型M2-PK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细胞质内出现黄染都被判为阳性,采用半定量法将染色强度分为未染色、弱阳性和强阳性三个等级,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分为0、<30%、30%~60%、>60%和100%五个等级。结果 35例标本中染色阳性细胞比例均为100%,肿瘤细胞呈弱强度染色者7例,强染色者28例。高中低分化标本中强阳性例数所占比例分别为72.7%、83.3%和83.3%,淋巴结阴性和阳性标本中强阳性例数所占比例均为80.0%,无远处转移和有远处转移标本中强阳性比例均为80.0%,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标本中强阳性比例分别为85.7%、76.5%、83.3%和80.0%,以上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型M2-PK在胰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但其表达强度与临床病理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9.
小网膜肿瘤较少见,但由于其部位特殊,特别与甲胎蛋白阴性肝癌不易鉴别,我们经手术治疗二例小网膜肿瘤,在与肝癌的鉴别方面作一初步分析。 病例一: 男性,40岁,饭后饱胀、暖气、食欲减退半月,无肝炎史。查体:巩膜无黄染,腹平软,中上腹  相似文献   
10.
肝癌术后行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适应证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预防性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在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肝切除术的26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35例,女性25例,年龄14~79岁,中位年龄50.5岁.其中术后行预防性TACE 104例,未行预防性TACE 156例.结果 全组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84.1%、70.5%,1、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9.2%、58.4%,TACE组与非TACE组1、2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45,P=0.405).肿瘤直径≥10 cm的62例患者中,TACE组与非TACE组1、2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25).有血管癌栓的38例患者中,TACE组与非TACE组1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2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结论 对于肿瘤直径≥10 cm、有血管癌栓的肝癌患者,术后行预防性TACE可减少或延缓术后肝内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