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向南  管四炎 《脊柱外科杂志》2018,16(5):276-279,288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中应用高/低黏度骨水泥对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缓解、脊柱功能改善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3月采用PVP治疗的9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早期45例术中采用低黏度骨水泥(L组),后期45例采用高黏度骨水泥(H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水泥注入量、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63±0.13)年。2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和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改善,且H组均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2.22%)显著低于L组(1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组术后有5例(11.11%)患者发生骨水泥肺栓塞,H组未发生肺栓塞。结论 PVP术中应用高黏度骨水泥在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脊柱功能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使用低黏度骨水泥。  相似文献   
2.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为生物玻璃与磷酸钙骨水泥的复合物,主要成分为SiO2、CaO、P2O3和Na2O,与人体骨类似,能够在材料界面与人体骨组织之间形成牢固化学键,增加连接强度,提高移植物与界面的稳定性,传导性优于磷酸钙骨水泥。骨质疏松症模型:目前临床中主要有7种动物模型: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通过手术或药物“去势法”,模拟人类绝经后雌激素缺乏而导致的骨质疏松,最符合人体骨质疏松的发病特点,为目前研究骨质疏松症模型应用最多的模型方法;②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模型,是目前惟一一种能证明增龄性骨脆性骨折的理想模型;③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模型可通过将雄性大鼠去睾18周;④内分泌代谢性骨质疏松症模型,可将雌性Wistar大鼠制成糖尿病模型后进行去势手术;⑤营养缺乏性骨质疏松症模型,通过高蛋白低钙饮食可模拟膳食不平衡导致的骨质疏松;⑥药物性骨质疏松症模型,通过糖皮质激素、维甲酸导致骨质疏松;⑦失用性骨质疏松症模型,通过全身或局部制动方法来模拟临床中继发骨折或其他手术后不同程度的制动,而导致的骨质疏松。 背景:生物玻璃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形成的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能在材料界面与人体骨组织之间形成牢固化学键,提高移植物与界面的稳定性。 目的:观察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在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椎体内的支撑及诱导成骨机制。 方法:切除30只雌性SD大鼠双侧卵巢,制备骨质疏松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3组,在L3-5椎体骨缺损处分别置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和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置入后12周取置入节段椎体,进行生物力学、降解性能、Ca、P、碱性磷酸酶、骨密度、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检测,以及骨组织切片观察。  结果与结论: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组的降解性能、抗压强度、表面羟基磷灰石沉积量、骨密度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 < 0.05),骨小梁相对体积、厚度和数量显著大于其他两组(P < 0.05),血清Ca、碱性磷酸酶、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 0.05),血清P水平低于其他两组(P < 0.05)。结果表明,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可增强骨质疏松椎体内支撑力,诱导成骨,可能与提高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有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ORCID: 0000-0003-3640-1589(郑红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型Vessel-X骨材料填充器对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在椎体内分布影响及对椎体力学性能的修复效果.方法 将新鲜冰冻人椎体标本14个随机分单侧穿刺和双侧穿刺组.每组7椎.测量各标本的骨密度、前后缘和中线高度以及原始刚度和强度后,建立压缩骨折模型.测量骨折后标本的高度和剐度.应用Vessel-X骨材料填充器注射PMMA后再次测量椎体的高度、强度和刚度.观察填充器在椎体内的膨胀情况及PMMA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 两组椎体术后的强度均较原始大,但术后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椎体术后刚度较骨折后水平均有恢复,双侧组较单侧组刚度恢复效果好.术后椎体各部位的高度均增加,但未恢复到原始高度水平.术后两组椎体中线两侧的高度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轴位透视下见骨水泥在椎体内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分布,与填充器在体外膨胀后的形状相似.横断标本后,见填充器能在椎体内良好膨胀,包裹绝大部分PMMA,仅少量PMMA渗漏到网层外,但均局限在网层周围.结论 Vessel-X骨材料填充器在椎体标本内能包裹绝大部分PMMA,可防止骨水泥渗漏,且能恢复骨折椎体的力学性能和高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显像观察骨水泥阻塞兔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对其股骨远端骨血流和代谢的近、远期影响.方法 兔左侧后肢股骨髓腔内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TJ骨水泥(PMMA),而右侧不灌注作为正常对照,制作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的兔模型.将24只实验兔根据不同的观察时间段随机分成术后当天(T0)、术后4周(T4)、术后8周(T8)、术后16周(T16)4组,每组6只.对模型兔双侧后肢股骨行动态(血流相)和静态(骨相)显像,选取双侧后肢股骨远端相同的感兴趣区(ROI),算出实验侧/对照侧放射性比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T0、T4组实验侧放射性计数均比对照侧明显降低,T8、T16组实验侧放射性计数均超过对照侧,T16组最高;实验侧/对照侧各时间段放射性比值比较:T0与T8、T0与T16、T4与T16、T8与T16、T4与T8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而T0与T4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动态显像和静态显像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结论 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严重破坏了骨内和髓内的血液循环状态,引起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股骨远端的血供和代谢状况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时骨水泥渗漏是否会引起椎间盘退变,以及椎间盘退变程度与骨水泥类型是否相关。方法 选用8只成年家犬,以每只犬L2-3、L3-4、L4-5椎间盘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与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3组。对照组仅行椎间盘穿刺,不注入任何物质,PMMA组及CPC组均各向椎间盘注入0.1ml骨水泥。术前及术后24周摄正、侧位X线片,计算椎间盘高度指数百分数(disc height index percentage,DHIP)。术后24周行MR检查,计算MRI指数。组织学检查参照Masuda标准对椎间盘退变程度评分并分析。结果 术后24周X线片显示对照组椎间隙无狭窄,病理学检查未见椎间盘退变。PMMA、CPC组椎间盘MRI显示:椎间隙有狭窄,R加权像髓核信号不同程度降低且不均一,其相对高信号区面积减小,髓核形态不规则,纤维环与髓核界限不清。组织学检查显示髓核细胞数量不同程度减少,空泡变小。髓核的细胞外基质不同程度压缩,纤维环断裂或扭转。3组DHIP、MRI指数、组织学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MMA、CPC注入椎间盘会导致椎间盘退变,PMMA所致椎间盘退变较CPC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对老年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对老年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004年7月至2005年3月,44例行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男21例,女23例;年龄55-78岁,平均64岁;股骨颈骨折2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5例,髋关节骨关节炎8例。对其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胛)、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分别于注入骨水泥前5min、注入骨水泥后30min及3h各检测一次。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注入骨水泥后30minPT值较注入前5min显著缩短(R0.05);而注入骨水泥后3h胛值与注入后30min比较,显著回升(P〈0.05)。FIB含量在注入骨水泥后30min较注入前5min明显增高(P〈0.05);注入骨水泥后3h与注入后30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试验阳性率注入骨水泥后30min与注入骨水泥前5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骨水泥对AP丌影响不明显,注入3h后各项指标基本恢复。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注入骨水泥30min后PT缩短、FIB增高、3P试验的阳性率升高,但在3h后骨水泥对这些指标的影响基本消除,提示注入骨水泥后的3h内是严密监测病情的重要时段。在注入骨水泥后,老年患者凝血系统虽有高凝倾向,但各相关指标数值仍在正常值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应用高/低黏度骨水泥对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OF)患者疼痛缓解、脊柱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脊柱OF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一组PKP术中注入高黏度骨水泥(H组),另一组PKP术中注入低黏度骨水泥(L组)。记录并比较2组单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渗漏率,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前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2组单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无骨水泥肺栓塞、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发生。2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前凸Cobb角、VAS评分及ODI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且H组改善程度均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低黏度骨水泥相比,PKP术中应用高黏度骨水泥治疗椎体OF的疗效更确切,可有效恢复椎体生理结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及脊柱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对老年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04年2月至2005年8月34例行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3P试验),分别于注入骨水泥前5 min、注入骨水泥后30 min及3 h各检测1次.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注入骨水泥后30 min PT值较注入前5 min显著缩短(P<0.05);而注入骨水泥后3 h PT值与注入后30 min比较,显著回升(P<0.05).FIB含量在注入骨水泥后30 min较注入前5 min明显增高(P<0.05);注入骨水泥后3 h与注入后30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试验阳性率,注入骨水泥后30 min与注入前5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在该实验中影响不太明显,注入骨水泥3 h后各项指标基本恢复.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注入骨水泥30 min后PT缩短,FIB增高,3P试验的阳性率升高,但在3 h后骨水泥对这些指标的影响基本消除,提示注入骨水泥后的3 h内是监测病情的重要时段,在注入骨水泥后,老年患者凝血系统虽有高凝倾向,但各相关指数仍在正常范围内.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bone cement implantation on coagulation functions during the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 elderly patients. Methods Thirty-four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between February 2004 and August 2005 involved in this study. The relative parameters were observed in all patients, including prothrombin time (PT),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fibrinogen (FIB) and plasma protamine paracoagulation test (3P test). Blood samples were measured 5 minutes before, 30 minutes and 3 hours after bone cement implantation. All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Medical Statistics Software. Results P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t 30 minutes after bone cement implantation, compared with 5 minutes before implantation ( P < 0. 05), and significantly recovered at 3 hours after implantation (P < 0.05). FIB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30 minutes after implantation compared with 5 minutes before implantation ( P < 0.05), and significanlty decreased again at 3 hours after implantation (P < 0.05 ). A higher rate of positive results in 3P test was observed at 30 minutes after implantation compared with 5 minutes before implantation ( P < 0.05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PTT before and after implantation. Conclusions P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t 30 minutes after bone cement implantation, and FIB or positive rate of 3P test increased, but these parameters recovered at 3 hours after implantation. It showed we must monitor patients in 3 hours after implantation. And bone cement shows a tendency to activate blood coagulation, especially in elderly patients, but the relative indexes are still in normal range.  相似文献   
9.
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HE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ethyl methacrylate,MMA)聚合物(CoHEMA)是一种新型的、非粘附性的液体栓塞材料,由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将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HE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ethylmethacrylate,MMA)聚合而成,由于其特有的性质,作为一种非黏附性的液体栓塞材料,该共聚物黏度低,容易通过输送微导管,生物相容性好,栓塞效果稳定,可用于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背景:由于义齿软衬材料自身理化性能的限制,近些年有人将晶须材料添加到软衬材料中,以增强其机械性能。 目的:观察不同无水硫酸钙晶须添加量对自凝软衬垫机械性能的影响。 方法:实验分6组,在自凝软衬材料中分别添加含量为0(对照)、1%、2%、3%、4%、5%的无水硫酸钙晶须,每组10枚试件,共60枚试件,检测其剪切黏结强度、邵氏硬度及拉伸强度。 结果与结论:随着无水硫酸钙晶须添加量的不断增加,软衬材料的邵氏硬度不断升高,拉伸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当无水硫酸钙晶须添加量为3%时,软衬材料的黏结强度与拉伸强度最高。综合3项指标来看,当无水硫酸钙晶须添加量为3%时,软衬材料的机械性能最佳。表明无水硫酸钙晶须可影响自凝软衬垫的机械性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