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天麻降压胶囊的薄层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天麻降压胶囊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结果利用薄层色谱鉴别可检测出其中天麻、钩藤、牛膝、黄芩、罗布麻。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天麻降压胶囊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2.
刘艳红  张思彦 《中国医药》2014,(7):1000-1002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CH)用于老年脊柱手术患者对其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以评估该血液保护策略应用于老年人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择期脊柱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联合组在常规麻醉基础上,给予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盐酸尼卡地平注射液静脉滴注。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4 d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2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结果2组术后4 d视觉再认、符号测验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视觉再认:(15.9±3.5)分比(13.3±2.4)分,对照组视觉再认:(16.1±3.4)分比(12.0±2.7)分;联合组符号测验:(14.7±1.4)分比(12.8±1.7)分,对照组符号测验:(15.8±2.2)分比(12.5±2.0)分,均P〈0.05],联合组术后4 d联想学习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9±2.2)分比(13.5±2.6)分,P〈0.05]。余认知功能项目评分术前术后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本研究AHH的水平及CH的标准和时限,在有效保护血液的同时并未增加POC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与介入心脏手术相关的低血压的发生率、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影响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分析1968例介入手术发生低血压174例低血压发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介入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为8.84%,其中迷走反射为主要原因,年龄大,女性更易发生迷走反射,动脉穿刺组迷走反射的发生率高于静脉组,迷走反射更容易发生于延迟拔管组。结论迷走反射为介入术后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年龄、性别、穿刺方式、拔管时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术与迷走神经反射介导的心动过缓-低血压现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射频消融术 (RFCA)前后出现的心动过缓 低血压现象的发生率、临床意义、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 19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接受RFCA ,其中左侧旁道和室性心动过速定为左心组 ,右侧旁道和房室结双经路定为右心组。RFCA过程中共有 19例发生心动过缓 低血压现象 ,术中出现者为术中发生 ,拔管后 30min内出现者为术后即刻发生 ,超过 30min者为术后延迟发生。结果 :RFCA过程中心动过缓 低血压现象发生率为 9.9% (19/ 191)。左心组显著多于右心组 11.2 %vs 8.3% (P <0 .0 5 ) ,右心组射频能量高于左心组 (P <0 .0 5 ) ,术后即刻、术中及术后延迟发生分别为 5 .2 %、2 .1%、2 .6 % (P <0 .0 1)。结论 :RFCA过程中发生的心动过缓 低血压现象由迷走神经反射介导 ,与导管刺激心脏以及血管受压有关 ,与射频能量无关 ,左心较右心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评价脊柱肿瘤手术中应用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行控制性降压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行脊柱肿瘤切除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对照组(A组):不实施控制性降压,仅输注生理盐水;硝酸甘油组(B组)、持续输注硝酸甘油,起始速率2.5μg/(kg· min);硝酸甘油、艾司洛尔联合组(C组):持续输注硝酸甘油和艾司洛尔混合液(硝酸甘油∶艾司洛尔=1∶5),硝酸甘油起始速率为2.5μg/(kg· min),艾司洛尔速率12.5μg/(kg·min)。降至目标血压(平均动脉血压60~70mmHg)后,调整药物剂量使平均动脉血压(MAP)维持在此范围至手术结束。分别记录降压前、降至目标血压时、降至目标血压后30min、降压停止时及术毕时的MAP、心率(HR)、中心静脉血压(CVP)。并监测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例数、尿量、术后伤口引流量。结果B组和C组的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均少于A组(P<0.05),C组手术时间少于A组(P<0.05),B组和C组MAP的下降均显著低于降压前(P<0.01),A组和B组降压期间的HR比降压前明显增快(P<0.05),降压期间C组的HR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麻醉方法应用于脊柱肿瘤手术安全、有效,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且防止反射性心率增快。  相似文献   
6.
心导管介入术致急性低血压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所致的急性低血压并发症的临床意义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和分析608例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出现急性低血压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及救治措施。结果:本组病例中共出现急性低血压并发症59 例(9.37% ),其中PBMV 48例(48/350 例)、RFCA 6例(6/203例)、冠状动脉造影术5 例(5/44 例)。临床特征:迷走神经反射性调节障碍45例,包括血管穿刺、术后拔管压迫止血13例,术中一过性心率减慢、烦躁、冷汗32例,急性心包填塞4 例,心包积液5例;术后返回病房出现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伴呕吐3 例,迟发心包填塞1例,腹膜后轻度血肿伴阑尾炎1 例。45 例患者经及时抢救,在60 m in 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完全恢复正常,10 例在60~120 m in 内,病情缓解,2 例经外科心包减压修补术,病情改善,2例经抢救6 h 以上,心率、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其中1 例行急性阑尾切除术后恢复正常。结论:心血管介入治疗所致急性低血压并发症,多为神经反射调节障碍所致,发作突然,进展快速,极具危险性。若不及时抢救,后果严重,一旦确诊应立即行急诊处理。  相似文献   
7.
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下脑膜瘤切除术患者内脏灌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下脑膜瘤切除术患者内脏灌注的变化。方法 择期行脑膜瘤切除术的患者23例,ASAⅡ-Ⅳ级,全麻诱导插管后打开脑膜至肿瘤切除期间静脉注射尼卡地平行控制性降压,使MAP≥60 mm Hg。在降压前(T0)、降压1 h(T1)、降压2 h(T2)、降压3 h(T3)、停降压后1 h(T4)、停降压后2 h(T2)分别记录血液动力学指标、胃粘膜内二氧化碳分压(pgCO2),同时点测定动脉血pH值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公式,计算出胃粘膜pH(pHi)及PgCO2-PaCO2差值(PCO2gap)。结果 降压期间MAP≥60mm Hg,停降压后恢复至基础值。与T0比较,MAP、红细胞压积在T1、T2、T3显著性下降(P<0.05),其余各项指标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显著性。PgCO2、pHi、PCO2gap在各时间点与T0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维持氧输送的情况下,尼卡地平短时间控制性降压不影响内脏灌注。MAP≥60mm Hg作为控制性降压的阈值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丽参注射液对血透相关性低血压患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前瞻、对照研究,将5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50%葡萄糖注射液+丽参注射液,对照组予5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注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放免法测定血ET、PGI2、TXB2含量,比色法测定血NO含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性意义(P<0.05),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非常显性意义(P<0.01),且治疗组心率及心衰改善较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后ET、PGI2水平上升,NO、TXB2水平下降,治后与治前差异有非常显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性意义(P>0.05)。结论:益气固脱法可显提高血透相关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减少复发,改善心血管功能。此作用与其较好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而发挥升血压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天麻降压胶囊的薄层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天麻降压胶囊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结果利用薄层色谱鉴别可检测出其中天麻、钩藤、牛膝、黄芩、罗布麻。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天麻降压胶囊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可调钠透析法对透析患者血压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秀玲 《天津护理》2005,13(5):252-253
目的:探讨可调钠透析递减式脱水在大量超滤时降低患者低血压发生的作用。方法:按照标准抽取超滤量≥5%,在规律性透析过程中反复发生低血压的患者12例。在试验阶段每位人选患者按可调钠透析和常规透析各1周的顺序循环进行。观察患者透析过程中血压和心率变化,每月1次监测透析前后肾功能和电解质变化。试验结束后分可调钠组和常规透析组,比较两种透析方法的差异。结果:可调钠组共透析757例次,常规组共透析729例次,低血压发生率可调钠组低于常规组,透析后电解质两组间无差异,尿素氮清除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可凋钠透析递减式脱水在大量超滤中能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