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山羊椎间盘损伤后的组织学改变及P物质(substance P,SP)免疫染色阳性神经纤维在损伤纤维中的分布.方法 15只山羊,用直径1.2 mm的穿刺针刀刺伤L5/L6椎间盘前纤维环全层和L6/L7后部纤维环内侧,以L4/L5椎间盘作为完整对照椎间盘.分别于损伤后3周、3个月、6个月随机处死5只山羊.观察实验...  相似文献   
2.
氟致体外培养山羊成骨细胞损伤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过量氟对体外培养山羊成骨细胞生长发育及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以酶半消化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山羊成骨细胞,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水平氟对成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扫描电镜观察,1.0×10-4、5.0×10-4、1.0×10-3 moL/L氟使成骨细胞突起收缩,胞间连接断裂,胞膜不完整,微绒毛减少。透射电镜观察,1.0×10-4、5.0×10-4、1.0×10-3moL/L氟导致胞膜不完整.胞质浓缩,胞核固缩;细胞染色质同缩、边集;线粒体明显肿胀,嵴断裂、消失或空泡变性;内质网扩张,脱颗粒。结论过量氟对体外培养的山羊成骨细胞生长发育和形态结构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结合上颌骨的解剖生理特点,探讨采用传送盘回复式牵引成骨修复上颌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11只成年山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9只,按固定期不同分为1、2、3个月组,每组3只;对照组2只。实验组山羊通过手术制作上颌骨前部节段性缺损,缺损长度12~14mm,平均大小12.7mm。同期制作缺损前方传送盘并使之后退.关闭缺损区,安置牵引器,通过牵引将传送盘回复原位。术后7天开始牵引,每天2次,持续15~18d,每次0.4mm.采用大体、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缺损区愈合情况。结果:传送盘牵引复位后,缺损区被新生骨修复,X线、三维CT及组织学检查显示,新骨形成良好,新骨形成方式符合传统牵引成骨的成骨方式。结论:传送盘回复式牵引成骨符合上颌骨的解剖特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椎间隙和多椎间隙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对山羊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成年山羊20只,分为单椎间隙手术组(A组)、多椎间隙手术组(B组),每个手术组再分为术后24h取标本组(A1组、B1组)和术后3个月取标本组(A2组、B2组),每小组5只山羊。单椎间隙手术组行C3/4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多椎间隙手术组行C3/4、C4/5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A1组、B1组于术后24h以5F导管作为影像学测量标记拍摄山羊颈椎正、侧、动力位片(过屈、过伸位片),A2组、B2组于术后3个月以5F导管作为影像学测量标记拍摄山羊颈椎正、侧、动力位片(过屈、过伸位片)。分别测量其侧位、动力位(过屈位、过伸位)片C,H(A组)或C3/4、C4/5,(B组)节段的椎间盘高度、相邻椎体间的角度位移和水平位移。结果单椎间隙组和多椎间隙组手术前后椎间盘的高度、相邻椎体的水平位移、角度位移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椎间隙和多椎间隙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对山羊颈椎的影像学稳定性无影响,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不会造成山羊颈椎不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不同型号、不同数量记忆合金加压钉矫正山羊脊柱侧凸模型效果的比较,探讨其调节脊柱生长的最佳干预方式。方法20只山羊用不对称拴系的方法建立脊柱侧凸模型。成模后解除拴系,随机分为4组(n=5)进行处理:3个治疗组行开胸手术,将相应型号的Staple钉植入椎体凸侧,对照组仅解除拴系。术后定期摄胸椎X线片,比较Cobb角变化。结果3个治疗组术后即刻矫形效果明显(P〈0.01),且侧凸的Cobb角随时间减小。各治疗组的有效矫形角度(矫形术后即刻Cobb角-术后2个月Cobb角)均较对照组大(P〈0.05),其中双排单间隙钉组的有效矫形角度最大,数据也较集中,但各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Staple钉的植入方式均可以有效的矫正脊柱侧凸,且矫形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转移盘牵引成骨整复山羊下颌骨缺损体内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行研制的转移盘牵引成骨器(bifoc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整复山羊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皮质骨切开术制备转移盘,修复下颌骨缺损15mm,延迟期7d,骨牵引每日1.0mm,每日2次,牵引完成后转移盘与对侧骨残端加压压迫3d,固定期X线观察及组织学研究。结果:转移盘为带有下牙槽动脉血供的骨块,骨牵引器固位良好,下颌骨在解剖关系状态下完成骨缺损修复,固定期2周放射影象可见新骨生成,4周可见骨样结构,2-3月骨质修复完成,结论:该牵引器设计合理,固位可靠,手术方法简单,治疗程序有效,可以完成下颌骨缺损的整复。  相似文献   
7.
山羊腰椎内固定术中椎弓根螺钉植入深度对邻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脊柱内固定术中不同椎弓根螺钉植入深度对邻椎生物力学环境和退行性变的影响,探讨椎体内固定强度与邻椎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雄性10月龄玻尔杂交山羊16只,体重为25~30 kg,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和3组内固定组,每组4只。内固定组建立L4脊柱不稳定骨折病理模型,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脊柱L3-L5节段,按螺钉长度不同分为:长钉组(L组),内固定螺钉长度为25 mm; 中钉组(M组),螺钉长度为20 mm; 短钉组(S组),螺钉长度为15 mm,内固定后进行后路小关节融合;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24周,制备对照组与内固定组L3-S1腰椎标本,测量上位未融合椎体(L2)和椎间盘应变和应力,进行影像学、组织学观察,计算MRI指数。结果:与N组相比,L组标本L2节段椎体、椎间盘的活动和应力均增加(P<0.05),MRI指数未见显着改变(P>0.05),髓核中出现多数退变细胞。M、S组标本上位邻椎受力和髓核退行性改变发生情况不显着(P>0.05).结论:在山羊腰椎内固定融合术中,局部坚强固定可能增加上位未融合节段的活动和承受的应力,促进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邻椎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腰椎后路不同显露方式对多裂肌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腰椎后路不同显露方式及棘突重建方式对多裂肌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成年山羊随机分为棘突正中劈开(A组)、棘突切除(B组)、单侧进入棘突切断(C组)及双侧椎旁肌剥离(D组)四组,每组10只.其中C组又分为剥离侧(C1组)和未剥离侧(C2组)两组.以术前腰椎MR扫描图像及另1只山羊L_6多裂肌标本作为正常对照.术后10个月行腰椎MR及手术区多裂肌组织学检查.测量双侧多裂肌面积及肌肉面积萎缩比.结果 四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组织学及MRI评分均低于正常对照,面积萎缩比高于正常对照.A组组织学、MRI评分高于B、C1及D组,面积萎缩比较低.B组组织学、MRI评分低于A、C及D组,而面积萎缩比较高.肌肉未剥离组(A组及C2组)各项评分均优于肌肉剥离组(B组、C1组及D组).棘突重建组(C1组及D组)各项评分均优于棘突切除组(B组).术后组织学评分与MRI评分呈正相关,而与面积萎缩比无相关性.结论 棘突切除会导致术后严重肌萎缩.减少肌肉剥离范围及重建后路骨一韧带结构可有效减少术中肌肉损伤、预防术后多裂肌萎缩.棘突正中劈开方式肌肉剥离范围小,在预防多裂肌萎缩方面优于剥离肌肉后单纯重建棘突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高原失血性休克与代谢性酸中毒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山羊12只,随机分为平原失血性休克组(L)和高原失血性休克组(H).H组山羊于模拟4000m高原低压舱内连续减压24小时,两组动物分别于平原(300m)和模拟高原(4000m)复制失血性休克。结果显示:高原失血性休克组与平原组比有如下特点:①致休克失血量明显减少,仅为平原组的68.7%(P<0.05);②血浆PH和BE显著降低,回输血后2h分别为7.226±0.173(平原组7.481±0.052)和一16.50±4.70mM/L(平原组一1.70±2.77mM/L),与平原组相比,P值均小于0.01;③存活时间缩短、死亡率增加,平均存活时间为6.2±4.2h,12h存活率为16.7%,而平原组动物在24h观察期内无一例死亡。表明模拟4000m高原24h,山羊对失血的耐受性明显降低,在休克过程中发生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存活时间缩短、在活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辽宁绒山羊同期发情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45只辽宁绒山羊平均分为3个组:A、B、C,按如下程序进行同期发情处理,A:CIDR PMSG FSH PG(CIDR埋植12d);B:CIDR FSH PG(CIDR埋植12d);C:CIDR PMSG FSH PG(CIDR埋植16d)。结果表明:(1)超排时加注250IUPMSG撤栓后48h内的同期发情率显著提高(试验组A:86.7%VS试验组B:73.3%,P<0.05);(2)撤栓后48h内的同期发情率埋栓16d组高于埋栓12d组,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试验组A:86.7%VS试验组C:93.3%,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