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29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64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评估新生儿窒息后的心肌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对 2 0例窒息新生儿和 2 5例正常新生儿进行cTnI检测 ,同时检测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 (CK -MB)。结果 窒息组急性期血清cTnI、CK -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窒息时间越长 ,血清cTnI、CK -MB水平升高越明显 ,cTnI诊断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特异性均优于CK -MB。结论 血清cTnI和CK -MB的测定有助于早期预测心肌细胞损害 ,cTnI优于CK -MB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CK-MB检测在癌性心包积液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CK-MB5次:入院、出院及出院后3月内每月1次。观察组包括54例癌性心包积液,对照组为54例不伴心包积液的癌症患者。结果:观察组血清CK—MB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9.6%(43/54)和35.18%(19/54),且在观察组中的降低和/或升高与疗效相关,且差异有显著性;而对照组差分无显著性。结论:血清CK—MB合量与癌细胞浸润心包有关,其对癌性心包积液患者的病情、疗效、复发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全自动干化学法测定CK-MB进行评价。方法:同时在VITROS-250干式生化分析仪和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CK-MB。结果:CK-MB的检测限为1~280U/L;高、中、低浓度的批内CV分别为3.3%、3.8%和4.3%,,批间CV分别为3.9%、4.3%和4.9%;回收率为95.3%∽104.7%;与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X)相关系数r=0.976,相关方程Y=0.983X+2.5;血红蛋白浓度2g/L以下,胆红素浓度406μmol/L以下,甘油三酯浓度7.5mmol/L以下,对该法测定基本无干扰。结论:该法测定CK-MB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急诊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儿血浆心房利钠肽(AN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心力衰竭患儿34例,分成3个亚组,Ⅰ度心衰组14例,Ⅱ度心衰组13例,Ⅲ度心衰组7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浆ANP水平、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并作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血浆A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的关系。选取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以了解小儿心力衰竭时ANP、CK-MB变化情况。结果(:1)心力衰竭组ANP、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血浆ANP水平逐渐增高,与心衰程度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而CK-MB与心衰程度、LVEF之间均没有相关性。(2)心功能好转后ANP、CK-MB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LVEF明显增高(P<0.01)。结论:心力衰竭时,血浆ANP水平明显增高,并且与心衰程度、LVEF有较好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赵辉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4):559-560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1年9-12月共收治的10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根据胆红素测定值分为高胆Ⅰ组(〈256.5μmol/L),高胆Ⅱ组(256.5~307.8μmol/L),高胆Ⅲ组(〉307.8μmol/L)。监测三组治疗前后的CK-MB值,并进行t检验对比分析。结果入院时检测三组之间CK-MB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Ⅲ组经治疗后CK-MB值下降的效果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无明显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6.
严春玲 《医疗保健器具》2012,(11):1986-1986,1989
目的研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检测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3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观察组,以同期行常规体检的39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cTnI、CK—MB的检测结果,并在观察组内对比cTnI与CK—MB的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病1~2d时cTnI与CK—MB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发病7d及14d时观察组cTnI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观察组内患儿发病1~2d时cTnI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CK—MB;7d与14d时cTnI检测的阳性率则显著高于CK—MB.结论cTnI在病毒性心肌类的诊断中均且有较高的特异唐与敏威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患者CK-MB测定采用免疫抑制法出现假性增高的影响因素以及分析增高与疾病谱的关系。方法选用自2010年12月-2012年2月来该院就诊2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免疫抑制法和速率法分别测定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磷酸激酶(CK)活性。计算其比值(CK-MB/CK)与疾病谱的关系和分析CK-MB活性出现假性升高的影响因素。结果在2100例标本中测定出153例为CK-MB/CK超过30%患者,占总人数的7.28%,其中49例临床诊断为心肌梗死,104例临床诊断为非心肌梗死,占总人数4.95%。非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生率最高的为恶性肿瘤31例(29.8%),其次是心血管病患者,CK-MB/CK增高程度与性别、年龄存在直线相关性(r=-0.307,-0.329、P=0.002,0.001<0.05)。结论 CK-MB/CK增高超过30%现象在恶性肿瘤等非心肌梗死疾病中存在率极高,并且存在导致CK-MB活性假性增高现象,故临床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应重视假性增高对疾病检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稳心颗粒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13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稳心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清学指标和心肌酶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分别为81.82%、83.33%,均分别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5.45%、93.9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学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心肌酶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研究探讨COPD患者血清IL-8、CK-MB的含量与动脉血气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 A组(COPD伴有呼衰)62例患者及B组(COPD不伴有呼衰)63例患者,测定其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8、CK-MB和PaO2、PaCO2的含量.结果 治疗前A组血清IL-8、CK-MB含量明显高于B组(P<0.01),治疗后A组血清IL-8、CK-MB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l);治疗前A组PaO2明显低于B组,且PaCO2明显高于B组(均P<0.01);治疗后A组PaO2明显高于治疗前,且PaCO2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1);治疗前后B组及治疗后A、B两组PaO2、PaC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OPD患者合并缺缺O2、CO2潴留时,细胞炎性因子可显著升高,可伴心肌损害,心肌收缩力减弱而导致心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