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7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壮族居民生命早期饥荒经历与成年后中心型肥胖的关系。方法 将1 279名在1959—1961年经历饥荒的研究对象分为未经历组(1963年之后出生)、胎儿期经历组(1959—1962年出生)、儿童期经历组(1949—1958年出生)、青春期经历组(1941—1948年出生),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壮族居民生命早期饥荒暴露与成年后中心型肥胖的关系。结果 壮族居民成年后中心型肥胖的发生率为30.88%。与未经历暴露人群相比,胎儿期暴露(OR=3.527,95%CI:1.877~6.627)和儿童期暴露(OR=2.863,95%CI:1.3297~6.167)的壮族居民成年后中心型肥胖的风险较高。结论 壮族居民生命早期经历饥荒是成年后中心型肥胖的危险因素。经历饥荒的广西壮族居民,应关注中心型肥胖发生情况,预防其他相关慢性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调查中国三年自然灾害(1959~1961年)期间(饥荒年)在重庆地区出生的人群成年后常见慢性病情况,探索其慢性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查,获取调查对象有关健康状况指标及健康相关危险因素情况.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饥荒年出生人群血压(Blood pressure,BP)、血糖(Blood glucose,BG)、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3个指标的异常率与非饥荒年出生人群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调查结果尚不能认为饥荒年出生而可能造成的生命早期营养不良与成年后慢性病患病有关,有待扩大样本量和开展广泛社区人群调查等进一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哈尔滨市人群的饥荒暴露对中老年期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等慢性病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以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hina Kadoorie Biobank,CKB)项目哈尔滨市的基线调查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应用logistic分析比较饥荒暴露人群与非饥荒暴露人群中老年期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等慢性病患病风险的差异。结果 调整影响因素后,饥荒暴露人群的肥胖(OR=1.204,95% CI:1.104~1.313,P<0.01)、高血压(OR=1.315,95% CI:1.210~1.429,P<0.01)和冠心病(OR=1.495,95% CI:1.369~1.632,P<0.01)的危险性高于非饥荒暴露人群。饥荒暴露年龄越小,中老年期各种慢性病发生风险越大。结论 饥荒暴露是肥胖、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保证生命全过程,尤其是生命早期和青少年期的营养充足对预防中老年期肥胖、高血压和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饥荒年出生人群50岁时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水平,探讨生命早期营养对成人疾病的影响。方法:2011年从安徽省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整群抽取出生于1957~1963年的体检者4 214名。按出生时间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1957~1958年出生的982人为饥荒前暴露组;1959~1961年出生的1 233人为饥荒暴露组;1962~1963年出生的1 999人为饥荒后暴露组。比较组间空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水平的差异及变化趋势。结果:不同年份出生的体检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饥荒前暴露组男性三酰甘油低于饥荒后暴露组(P0.01)。女性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饥荒前暴露组均高于饥荒暴露组和饥荒后暴露组(P0.05~P0.01)。结论:生命早期饥荒暴露可能对成年后血糖、血脂代谢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对50岁以上男女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孕期女性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对从根源上预防子代成年后慢性代谢性疾病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5.
Yang J  Wang H  Zhao Y 《卫生研究》2011,40(5):611-614
目的探讨重庆市饥荒年(1959-1961)出生人群当前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5个区县1957-1965年出生人群1140人,其中1957年到1959年出生人群为G1组,1960年到1962年出生的人群为G2组,1963年到1965年出生的人群为G3组,采用SF-36健康调查表第二版和一般情况问卷进行调查,生活质量从8个维度进行评价和按评分定量判定。结果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中,胎儿期经历过饥荒的人群(G1组)在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生理功能(PF)维度上的得分分别是84.26+17.09、84.57+16.48、87.57+15.84,明显低于未经历过饥荒的人群(G3组)(P<0.05);婴幼儿期经历过饥荒的人群(G2组)在PF维度的得分为87.65+15.03,明显低于G3组(P<0.05),而在活力(VT)维度上得分为48.26+9.34,明显高于G3组(P<0.05)。平均月收入、食欲情况、生活满意度是影响胎儿期经历饥荒人群(G1)生活质量总分的主要因素;生活满意度、食欲情况、与家人相处情况则是影响目标人群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强胎儿期的营养对提高成年后生活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而对于目标人群来说培养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食欲、和谐的家庭关系是提高人群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汪洋  谢鸿  周春伦 《健康大视野》2013,(11):101-101
胆小的人见到昆虫会吓得一身冷汗,如今人们却以昆虫入馔,而且此风日渐盛行了,昆虫菜肴已成为许多人喜爱的美味佳肴,纷纷登上宴席餐桌。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了一份报告,呼呈人们大力推广食用昆虫,  相似文献   
7.
生命早期饥荒暴露与成年期体质指数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生命早期饥荒暴露对成年期BMI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基线调查,共94 052名研究对象纳入分析。将出生于1956年10月至1958年9月、1959年10月至1961年9月和1962年10月至1964年9月的研究对象分别划分为饥荒前出生组、饥荒期内出生组和饥荒后出生组(对照组)。采用线性回归模型计算饥荒暴露组成年期BMI的回归系数及其95%CI。采用似然比检验计算吸烟、饮酒和体力活动与饥荒暴露交互作用的P值。结果 在调整了其他影响因素后,仅在女性中发现,与饥荒后出生组相比,饥荒期内出生组成年期BMI较高(β=0.12,95%CI:0.03~0.22)。吸烟、饮酒均对饥荒与BMI间的关联存在效应修饰作用(交互作用均P<0.001),体力活动不存在(交互作用P=0.077)。结论 生命早期经历饥荒,尤其是胎儿期经历饥荒的女性成年期BMI较高。因此,保证生命早期营养水平对预防成年后超重/肥胖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厄尔尼诺现象与人类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厄尔尼诺 (EINi o)现象是指赤道东太平洋地区冬季海水异常变暖的情况 ,包括太平洋表面温度变化 ,太平洋盆大气压变化及对世界气候综合效应 ,每间隔 2~ 7年发生一次 ,引起洪涝与干旱的极端天气 ,增加了媒介传播疾病的风险。人类生存依赖于地球气候系统的动力、大气圈、海洋、陆地及海洋生物圈、低温圈与地表气候。由于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 ,使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之类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日益增加 ,导致大气、地表与海洋表面变暖。据气候数学模型研究预示 ,到 2 10 0年 ,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 1~ 3.5℃ ,许多媒介传播疾病 ,在忽…  相似文献   
9.
David  St  Clair  Mingqing  Xu  Peng  Wang  Yaqin  Yu  Yourong  Fang  Feng  Zhang  Xiaoying  Zheng  Niufan  Gu  Guoyin  Feng  Pak  Sham  Lin  He  张继志 《美国医学会杂志》2006,25(4):210-214
背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中度精神障碍。子宫内营养缺乏可增大患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其主要依据来自1944~1945年荷兰饥饿冬天(Dutch Hunger Winter)研究,当时食品摄入在短期内极剧下降。这项有关饥荒期间受孕人群的大型队列研究显示,发生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增大两倍。 目的:确定经受1959~1961年大饥荒的中国人是否有相似的结果。 设计、地点及参试者:发生精神分裂症危险的调查于安徽省芜湖地区进行,这是当初受灾最重的地区之一。对饥荒之前、饥荒期间和饥荒以后出生的人群发病率进行比较。芜湖及其周围6个县是由一所精神病院负责的。对1971~2001年所有的精神病病历记录均进行检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和社会人口学资料由对自然灾害暴露情况不知情的研究者摘录。有关饥荒年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的数据是有效可用的,累积死亡率根据以后的人口学调查进行估计。 主要观测指标:饥荒的证据已经核实,计算未校正的以及对死亡率进行校正后的发生精神分裂症的相对危险度。 结果:安徽省的出生率(每1000人)在饥荒期问降低了约80%,从1958年的28.28降至1959年的20.97、1960年的8.61和1961年的11.06。在饥荒期间出生的人,晚年发生精神分裂症的校正后危险明显增高,从1959年的0.84%增至1960年的2.15%和1961年的1.81%。死亡率校正相对危险在1960年出生者为2.30(95%可信区间,1.99~2.05),1961年出生者为1.93(95%可信区间,1.68~2.23)。 结论:我们的调查重复了荷兰不同种族人群的数据,结果显示,出生前遭受饥荒可增高晚年患精神分裂症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生命早期暴露于饥荒对现时肝肾脏功能指标水平的影响, 探讨肝肾功能体检指标是否可能作为评价宫内胎儿器官发育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整群抽取2011 年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健康体检中心1957-1963 年出生的体检者4 252 人。按照出生时间将研究对象分为3 个组。即1957-1958 年出生者983 人为饥荒前暴露组;1959-1961 年出生者1 247 人为饥荒暴露组;1962-1963 年出生者2 022 人为饥荒后对照组。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组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基转移酶(r-GG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血浆白蛋白(ALB)、球蛋白(GLB)、总蛋白(TP)、血肌酐(SCr)、尿酸(UA)、尿素氮(UREA)水平的差异及变化趋势。结果 不同年份出生的研究对象ALT、IBIL、TBIL、SCr、UREA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出生的男性其r-GGT、ALT、AST、ALB、SCr 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年份出生的女性其r-GGT、AST、ALB、GLB、TP、SCr、UA、UREA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中饥荒暴露组r-GGT、ALT、ALB、TP 水平高于饥荒前暴露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中饥荒暴露组r-GGT、ALB、TP、SCr、UREA、UA水平高于饥荒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命早期营养缺乏可能导致器官发育障碍、功能受损, 对成年后肝肾功能产生影响, 且可能存在性别差异。孕期女性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对预防其子代成年后慢性代谢性疾病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