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5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8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9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475篇
综合类   397篇
预防医学   10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84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椎椎间融合器(ROI-C)与传统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2月-2018年4月南中德骨科医院收治的6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ROI-C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0.00%(0/30),低于对照组的6.67%(2/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改善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及疼痛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I-C治疗颈椎病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ERβ相互作用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ERβ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从乳腺cDNA文库中钓取ERβ-AF1 cDNA,构建诱饵蛋白载体pAS2-1-ERβ—AF1,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技术,在乳腺cDNA文库中筛选与ERβ-AF1相互作用的蛋白。将含有pACT2-候选基因的酵母菌与含有pAS2—1-ERp—AF1的酵母菌进行交配实验,利用LacZ报告基因检测ERβ—AF1与候选蛋白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然后将ERp—AF1和候选蛋白分别构建到pGEx-KG和pET-28a上,并纯化GST-ERβ-AF1和His-侯选蛋白融合蛋白,利用GST沉淀实验进一步验证ERβ-AF1和候选蛋白的体外相互作用。结果:所获取的候选蛋白为CTGF,是CCN多肽家族成员。交配实验表明,CTGF与ERβ-AF1特异相互作用,而不与空载体或BRCT1对照相互作用。GST沉淀实验进一步验证,CTGF与ERβ、ERα均存在相互作用,但与CTGF同源性较高的NOV蛋白却不与ERβ、ERa结合。结论:CTGF和ERβ存在特异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脱出的原因及其翻修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脱出的原因及其翻修方法。方法:10例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脱出行翻修术的病例,其中腰椎滑脱症5例,腰椎管狭窄症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手术节段为L4/54例,L5/S1 3例,L4/5+L5/S1 3例;融合器应用BAK(旋入型)7例,聚醚醚酮矩形融合器(PEEK)2例,钛金属矩形融合器1例。于首次术后1~90d内行翻修术。就其脱出原因,再次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融合器脱出的原因:矩形融合器中2例型号太小,1例放置位置偏后;旋入型融合器1例定位错误,其余大都因两枚融合器之间发生碰撞挤压所致。翻修术后获得完整随访资料者8例,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17个月,均得到融合,无融合器再次移位或脱出以及内同定的断裂,1例伴有足下垂者遗留患足背伸肌力减弱,其余病例神经症状消除。结论: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脱出的可能原因有融合器型号偏小导致椎间隙撑开不够,放置位置偏后,两枚融合器不对称或距离太近发生碰撞等。早期、积极的手术翻修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单枚融合器联合单侧钉棒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评价。方法5具新鲜小牛腰椎标本,建立以下力学模型:A组:双侧开窗+双枚融合器置入+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B组:单侧小关节切除+单枚融合器斜向置入+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C组:单侧开窗+单枚融合器置入+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D组:单侧开窗+单枚融合器置入+对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在生物力学平台上测试各试验组在不同工况下的ROM值。结果A组的固定最稳固,各工况下ROM值最低。B组的前后抗弯ROM值与A组差异无显著性,其左右侧弯和旋转方向的稳定性较A组有所降低。与B组比较,D组的前后弯曲性能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其左右侧弯方向的ROM低与B组。两组的抗旋转ROM值差异无显著性。C组的左右抗弯及抗旋转性能均差于B、D组。结论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对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是一种力学性能较为优良组合,可以替代单侧斜向融合器并同侧椎弓根钉棒技术用于下腰椎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5.
王宝奎  邓树才  窦如明  甄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9):660-662,671,I0004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植骨融合器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的远期疗效。[方法]自1996年10月~2002年10月本组收治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105例,随访资料齐全者86例。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滑脱,椎间植骨融合器行椎间融合固定。62例患者中1枚融合器从后斜向前呈45°植入,24例为2枚融合器从后向前垂直植入。随访测定固定节段的椎体间有无移位、滑脱有无复发,比较术前、术后2周及随访时固定椎间隙高度与近端第2椎间隙高度比值的变化。[结果]随访2~8年,平均35个月。根据NaKai评分标准,本组优56例,良13例,可17例,优良率为80.23%。Ⅰ度腰椎滑脱19例术后全部解剖复位;Ⅱ度腰椎滑脱51例中5例遗留Ⅰ度滑脱;Ⅲ度腰椎滑脱16例中4例留有Ⅰ度滑脱。末次随访时使用1枚融合器或2枚融合器所固定的椎间隙高度与近端第2椎间隙高度的比值与术后2周时的比值相比有所减低,滑脱无复发。[结论]椎弓根螺钉加椎间植骨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手术疗效满意,显著提高融合率,预防神经根管狭窄、神经卡压的发生,减少术后断钉和滑脱复发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TFC技术在颈前路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螺纹状多孔融合器(TFC)新技术用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颈椎伤病共11例。作者认为颈前路减压后椎体间采用TFC技术,具有固定牢靠、椎间撑开、可恢复或保持椎间盘高度,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自体椎体骨钛网支架融合器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3,18(12):793-795
  相似文献   
8.
RF-Ⅱ复位内固定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RF-Ⅱ复位内固定、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和小关节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37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腰椎管减压、RF-Ⅱ复位内固定、VigorSpacer椎间融合和小关节突间植骨的手术治疗。其中Ⅰ度滑脱27例,Ⅱ度滑脱10例;L4/5滑脱12例,L5/S1滑脱25例;33例为峡部裂性,4例为退行性。结果:随访10~38个月,平均23.6个月,33例症状完全消失,优良率89.2%;27例Ⅰ度滑脱完全复位,10例Ⅱ度滑脱8例完全复位,椎间融合率97.3%;椎间高度由术前平均4.1mm恢复至术后11.7mm,无高度丢失。结论:后路减压、RF-Ⅱ复位内固定、VigorSpacer椎间融合和小关节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对3574名小学生进行鼻咽喉疾病的调查,发现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及慢性咽炎的患病率在空气酸沉降物污染重的地区明显高于相对清洁区,探讨了酸沉降物对上呼吸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颈前路Interfix与Syncage-C的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两种颈椎椎间融合器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椎体颈前柱高度、生理曲度及融合时间。方法采用Interfix及Syncage-C两种颈椎椎间融合器行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后椎体间融合141例,其中Interfix38例,Syncage-C103例。术后摄X线片,观察手术节段的稳定性、颈前柱高度、生理曲度,以及融合时间。结果随访6~12个月,手术节段稳定,两种椎间融合器骨融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后颈前柱高度,除单节段外,多节段Interfix与Syncage-C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yncage-C在术后颈前柱高度恢复及恢复生理曲度等方面均优于Interfi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