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调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通路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H9C2心肌细胞,设置对照组、H2O2组、1μmol右美托咪定+H2O2组、5μmol右美托咪定+H2O2组、10μmol右美托咪定+H2O2组。CCK-8法检测各组H9C2细胞增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H9C2细胞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检测各组H9C2细胞Nrf2、HO-1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H9C2细胞Nrf2、HO-1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2O2组H9C2细胞存活率、SOD水平、Nrf2、HO-1 mRNA及蛋白相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脓毒症导致骨骼肌细胞膜上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s)聚集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小鼠源性C2C12肌原细胞经2%马血清诱导分化为肌管后随机分为4组:Sham组:假手术小鼠血清处理;Sepsis组:脓毒症小鼠血清处理;Sepsis+D组:脓毒症小鼠血清和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Sepsis+SB组:脓毒症小鼠血清和GSK3β抑制剂SB216763处理,各组在作相应处理前均加入Agrin蛋白诱导nAChRs聚集。血清处理 5.5 h后采用 Alexa Fluor 594-conjugated α-bungarotoxin(α-BTX)标记肌管膜上 nAChRs聚集簇,采用 Western blotting检测AKT、磷酸化AKT(p-AKT)、GSK3β、磷酸化GSK3β(p-GSK3β)、细胞质连接蛋白相关蛋白2(CLASP2)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检测磷酸化CLASP2(p-CLASP2)以及CLASP2与微管蛋白α-tubulin的结合水平。结果 与Sham组相比,Sepsis 组 C2C12 肌管膜上 nAChRs 聚集簇面积和密度均降低,p-AKT、p-GSK3β水平下降,p-CLASP2 水平升高,CLASP2 与 α-tubulin 的结合减少;与 Sepsis+D 组相比,Sepsis+SB 组 C2C12 肌管膜上 nAChRs 聚集簇面积和密度均增加,p-CLASP2水平降低,CLASP2与α-tubulin的结合水平增加。结论 脓毒症小鼠血清通过抑制Akt/GSK3β磷酸化导致下游信号分子CLASP2与α-tubulin结合减少,引起C2C12肌管膜上nAChRs聚集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DXMS)对七氟烷(SEVO)致新生大鼠记忆障碍及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方法  将30只5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NC)组、SEVO组和SEVO+DXMS组,每组10只。SEVO组和SEVO+DXMS组大鼠连续一周暴露于2.5%七氟烷中,每天2 h,SEVO+DXMS组大鼠每次暴露前给予腹腔注射20 mg/kg地塞米松干预,NC组给予等量安慰剂及运载气体。诱导结束后喂养各组大鼠至幼年期,Morris水迷宫实验用于评价各组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HE和尼氏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组织形态及神经细胞变化;ELISA检测脑组织匀浆液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变化;qRT-PCR检测组织中沉默调节蛋白1抗原(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叉头蛋白转录因子3α(FOXO3α) 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区caspase-3和SIRT1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  与NC组相比,SEVO组大鼠脑组织出现严重病变,脑神经细胞数目较NC组减少,SEVO+DXMS组较SEVO组病变程度减轻,神经细胞数量及形态有所恢复;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SEVO+DXMS组大鼠穿越隐形平台次数、平台区域滞留时间较SEVO组增加,同时定位航行游泳路程较SEVO组降低;SEVO+DXMS组大鼠脑组织NO及MDA水平较SEVO组降低,SOD水平升高,而与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RT-PCR结果显示SEVO+DXMS组大鼠SIRT1、PGC-1α、FOXO3α mRNA表达水平较SEVO组显著升高,但SIRT1 mRNA表达量仍显著低于NC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EVO+DXMS组大鼠脑组织SIRT1蛋白含量较SEVO组显著增加,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但与NC组比较,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DXMS可降低SEVO所致氧化应激反应水平,抑制SEVO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减轻SEVO致新生大鼠脑损伤,改善幼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七氟烷麻醉对幼龄大鼠认知功能的远期影响及纹状体神经元凋亡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64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C)组和七氟烷(S)组:S组吸入3%七氟烷与60%氧气混合气体; C组单纯吸入60%氧气3h。两组大鼠分别于麻醉后24h行HE、TUNEL染色,测定纹状体神经元密度和神经元凋亡指数,Westernblot测定纹状体β-catenin蛋白表达,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游泳速度、原平台穿越次数。水迷宫实验后再行HE、TUNEL染色测定纹状体神经元密度及神经元凋亡指数,westernblot测定纹状体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P8天C组大鼠纹状体神经元密度明显高于S组,神经元凋亡明显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P33天C组大鼠纹状体神经元密度及神经元凋亡与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C组大鼠P8天与P33天时神经元密度及神经元凋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S组大鼠P8天纹状体神经元密度低于P33天,神经元凋亡多于P3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P8天时S组大鼠纹状体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P33天时两组大鼠纹状体β-catenin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Morris水迷宫实验第1天时,两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第2-4天时,S组逃避潜伏期长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大鼠游泳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S组大鼠平台穿越次数较C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吸入3. 0%七氟烷麻醉可导致幼龄大鼠纹状体β-catenin表达短暂减少,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七氟烷麻醉抑制纹状体Wnt信号通路,减少β-catenin蛋白表达,损伤神经元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地佐辛在脑外伤局麻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44例在我院脑外科行脑外伤局麻手术的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脑外伤局麻手术的基础上,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研究组患者在常规脑外伤局麻手术基础上静脉注射5mg地佐辛;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30min疼痛平均评分为(3.0±1.0)分,术中1h疼痛平均评分为(3.1±2.1)分,术后1h疼痛平均评分为(3.5±1.2)分。对照组患者术后30min疼痛平均评分为(4.6±1.1)分,术中1h疼痛平均评分为(5.8±1.9)分,术后1h疼痛平均评分为(6.3±2.0)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外伤患者的局麻手术中,相比于常规的局麻方式,地佐辛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雄性和雌性抑郁样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SPF级健康雄性和雌性C57BL/6小鼠各20只,随机分为8组(n=5):雌性对照组(FC组),雌性氯胺酮组(FCK组),雌性抑郁组(FD组)和雌性抑郁+氯胺酮组(FDK组);雄性对照组(MC组),雄性氯胺酮组(MCK组),雄性抑郁组(MD组)和雄性抑郁+氯胺酮组(MDK组)。FCK组和MCK组经尾静脉注射质量分数为10 mg/kg的氯胺酮,FC组和MC组经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FD组、FDK组、MD组和MDK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造模,造模后FDK组和MDK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10 mg/kg氯胺酮,FD组和MD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强迫游泳实验、糖水偏好实验和旷场试验评价小鼠抑郁行为变化,接着采集不同组别小鼠粪便进行粪便微生物16S rDNA序列定性分析及功能预测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不考虑性别时各组肠道菌群的变化,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性别因素和氯胺酮处理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必要时进一步采用Tukey校正的多重比较对实验结果进行后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分别与不同性别的对照组比较,使用CUMS方法处理小鼠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5),糖水偏好度明显下降(P<0.05),旷场试验水平运动得分和垂直运动得分明显减少(P<0.05)。经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处理后,行为学检测结果表明小鼠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物种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在经过CUMS造模处理后,各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度未发生明显改变。物种差异分析发现,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可以改善抑郁小鼠放线菌的降低程度,使肠道菌群的组成发生变化,并使雌性抑郁小鼠Bacteroidaceae相对丰度降低程度得到缓解,而雄性抑郁小鼠Alistipes相对丰度增加。结论: 不同性别小鼠对CUMS刺激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处理表现出不同的肠道菌群变化。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可以改善抑郁小鼠放线菌的降低程度,并缓解雌性抑郁小鼠Bacteroidaceae相对丰度降低程度,增加雄性抑郁小鼠Alistipes相对丰度,进而改善小鼠的抑郁样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腹部手术后感染情况及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1月行腹部手术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麻醉方式的不同分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试验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于麻醉前(T0)、术后2h(T1)及术后1d(T2)时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3+、CD4+、CD4+/CD8+、皮质醇、血糖水平,同时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感染状况。结果对照组T1、T2时和试验组T1时血清IL-1、IL-6、TNF-α水平较T0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试验组T1、T2时血清IL-1、IL-6、TNF-α水平较低(P0.05);与T0比较,对照组T1、T2时和试验组T1时血清CD3+、CD4+、CD4+/CD8+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试验组T1、T2时血清CD3+、CD4+、CD4+/CD8+水平较高(P0.05);与T0比,对照组T1、T2时和试验组T1时血清皮质醇、血糖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试验组T1、T2时血清皮质醇、血糖较低(P0.05);对照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为(15.89±6.52)min和(22.14±8.96)min高于试验组(9.57±5.67)min、(14.62±7.75)min(P0.05)。对照组术后感染率25.00%高于试验组9.62%(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能降低腹部手术患者感染发生率,可能与降低术后炎症因子、应激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相关,且安全性高,是一种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e plane,ESP)阻滞在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腰椎两个节段以内手术的患者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18~70岁,BMI 20~27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ESP阻滞联合PCIA组(EP组)和PCIA组(P组)。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毕均使用PCIA,EP组在麻醉诱导前于俯卧位下行ESP阻滞。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次数;记录阿片类药物和肌松药使用量;记录术后48h以内按压次数和补救性镇痛给药次数;记录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记录术后48h以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EP组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次数明显少于P组(P0.05);EP组的瑞芬太尼用量、顺式阿曲库铵维持剂量、顺式阿曲库铵使用总量均明显少于P组(P0.01);EP组按压次数和补救性镇痛帕瑞昔布钠给药次数明显少于P组(P0.05);EP组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可以维持腰椎后路手术更平稳,有利于术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9.
信息动态     
抗N-甲基-M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是近年来逐渐被深入认识的一种自身免疫性脑炎.2007年首次由Dalmau在记忆障碍、精神症状、意识的障碍及呼吸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患者体内发现抗NMDAR抗体,并以此而为诊断依据[1].近几年来,国内外抗NMDAR脑炎的报道不断增多,但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易识别,常常误诊误治而延误病情,而早期诊断后予以肿瘤切除及免疫治疗后预后较好.现将我院收治的3例抗NMDAR脑炎的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比较,并结合既往文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麻醉趋势指数(NI)与脑电双频指数(BIS)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麻醉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老年腹部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BIS组、NI组各40例,比较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相关指标、NI及BIS变化情况。结果诱导前、插管时、切皮时、术毕,BIS组与NI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插管时,NI组HR、MAP明显低于对照组,切皮时、术毕NI组HR、MAP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插管时BIS组MAP明显低于对照组,切皮时BIS组MAP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 BIS组、NI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NI组认知功能障碍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 05); NI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BIS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IS组(均P<0. 05);术毕NI值均明显低于BIS值,诱导前、拔管时NI值明显高于BIS值(P<0. 05)。结论 NI与BIS应用于老年腹部手术麻醉监测过程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减少麻醉用药量,缩短苏醒时间,降低术中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且NI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