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相关lncRNA NEAT1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及其对肝细胞癌(HCC)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从本院行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的标本中收集肝癌组织和相应的邻近非肿瘤肝组织各125份。构建稳定转染HBx基因的HepG2细胞和相应阴性对照,采用微阵列分析鉴定HBx差异调控的lncRNAs。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肝癌组织和HCC细胞中NEAT1的表达,MTT法测定细胞增殖,Transwell分析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功能获得和功能丧失试验确定NEAT1/miR-128-3p在HCC细胞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结果微阵列分析显示,NEAT1在稳定转染HBx基因的HepG2细胞上调。NEAT1与HBx/HBV相关,并在体外和体内HCC中上调。临床病理分析表明,NEAT1与肝血管浸润、不良肿瘤分化和HBV感染显著相关(P<0.05),并且NEAT1在HCC组织中过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P<0.05)。亚组生存分析表明,HBV阴性HCC患者的预后较好(P<0.05),而HBV+/NEAT1+亚组患者的预后较差(P<0.05)。体外试验证实,NEAT1过表达显著促进HepG2增殖(P<0.05),并增强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1);NEAT1敲除显著抑制Hep3B增殖(P<0.05),并降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证实NEAT1靶向miR-128-3p,且miR-128-3p在很大程度上逆转NEAT1对HC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作用。结论 NEAT1通过竞争结合miR-128-3p作为ceRNA,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分析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住院的105例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14d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36例)和存活组(69例),收集人口学、基础疾病、有创操作、临床特征、抗菌药物耐药性和治疗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14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多黏菌素B是最具抗鲍曼不动杆菌活性的抗菌药物(耐药率为0.0%),其后依次为替加环素(11.5%)、米诺环素(22.9%)和头孢哌酮/舒巴坦(23.6%)。105株菌株中98株(93.3%)是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脑血管意外和机械通气在本研究中被确认为是14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创机械通气及包括COPD和脑血管意外在内的基础疾病与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病死率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监测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我国不同地区14家教学医院分离的腹腔感染病原菌的菌种分布及其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按设计方案收集来自腹腔感染的病原菌。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0类共29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数据输入WHONET5.4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此次监测收集的腹腔感染病例数为742例,分离出的病原菌为74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6.7%(570/743),革兰阳性菌占23.3%(173/743)。病原菌中分离率位于前5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8.8%)、肺炎克雷伯菌(10.2%)、铜绿假单胞菌(9.2%)、屎肠球菌(8-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4.4%)。对于所有肠杆菌科菌,敏感率高于90%的抗菌药物包括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和他唑西林-三唑巴坦。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敏感性大于90%的药物包括亚胺培南(100%)、美罗培南(100%)、替加环素(100%)和他唑西林-三唑巴坦(91.5%~91.7%)。铜绿假单胞菌中多重耐药菌株的检出率为14.7%,鲍曼不动杆菌为61.3%。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MRSA)的发生率为69.7%,所有菌株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均敏感。替加环素对所有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均保持了100%的敏感率。粪肠球菌中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还有万古霉素(100%)、替考拉宁(100%)和氨苄西林(81.5%)。屎肠球菌中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还有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96.7%)。结论引起腹腔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特别是肠杆菌科菌为主。替加环素、碳青酶烯类、他唑西林-三唑巴坦和阿米卡星对腹腔感染肠杆菌科菌保持了较高的抗菌活性,非发酵的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令人担忧。替加环素、万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的多态性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上的+869T/C多态性.结果+869T等位基因在COPD组中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x^2=6.833P〈0.05)。COPD组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突变型纯合子(T/T)27.4%、杂合子(T/C)47.9%和野生型纯合子(C/C)24.7%;对照组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3.78%,54.7%和11.5%。野生型纯合子(C/C)在COPD组中具有较高分布。结论+869T/C可能是COPD关联性SNP。+869T/C中,野生型纯合子(C/C)可能是COPD相关的易感基因型,携带CC的个体可能是COPD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的双色竞争性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dual-color competitive quantitative fluoresc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CC-QF-PCR)方法,并探讨其应用于DS产前诊断的可能性.方法 提取30例DS患者和60名正常人的外周血DNA,设计DSCR和USC2两基因的特异共用引物和双色特异性TaqMan探针,同一反应管中进行两基因的DCC-QF-PCR,并与DSCR和GAPDH两基因的QF-PCR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提取46份羊水胎儿细胞的DNA进行DSCR和USC2两基因的DCC-QF-PCR,并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对比;克隆出DSCR和USC2的单克隆基因片段,定量后进行定量配比的DCC-QF-PCR,并计算DSCR∶USC2拷贝数的比值.结果 DCC-QF-PCR检测中,DS患者DSCR∶USC2拷贝数比值范围为1.41~1.74,显著高于正常人的0.93~1.15;而QF-PCR检测中,DSCR∶GAPDH拷贝数比值范围较DSCR∶USC2增大.46份羊水检测中,3份DSCR∶USC2拷贝数比值分别为1.61、1.64和1.54,为DS患儿,其余43份正常,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DSCR与USC2基因定量配比的DCC-QF-PCR所得DSCR∶USC2拷贝数比值范围与配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结果较为稳定.结论 DCC-QF-PCR具有准确、快速、需模板量少和费用低廉等特点,该方法在DS的基因诊断和产前基因诊断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两所不同地区三甲综合医院分离的医院感染念珠菌的菌种分布、临床特点以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发生念珠菌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标本.念珠菌显色培养基、ATB-ID 32C酵母鉴定试剂条以及26S rDNA区扩增测序鉴定念珠菌菌种;ATB FUNGUS药敏试剂条测定药物敏感性.结果 共收集医院感染念珠菌标本396份,主要为白念珠菌(川北医附院/华西医院:68.1%/70.2%)、热带念珠菌(14.9%/9.0%)、光滑念珠菌(5.7%/12.2%)、克柔念珠菌(3.4%/2.4%)、近平滑念珠菌(2.1%/1.6%).高发科室主要在ICU、感染科、呼吸科及普外科.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常见.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最高,而对氟康唑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应重视念珠菌耐药的检测、菌种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生素,降低院内念珠菌感染率及耐药株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与张力蛋白同源的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e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gene,PTEN)及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髓系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相互作用.方法 收集2007至2009年保定市第一医院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30例,其中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hronic phase,CML-CP)患者、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hronic myeloid leukemia-blastic crisis,CML-BC)患者及10名健康人,分析所有研究对象骨髓单个核细胞内PTEN、COX-2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表达水平变化.将携带有野生型PTEN和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Ad-PTEN-GFP)及对照载体腺病毒(Ad-GFP)转染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细胞系K562.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四甲基偶氮唑蓝(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及黏附功能;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PTEN、COX-2 mRNA水平变化,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PTEN、p-Akt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细胞化学染色检测COX-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CML-BC患者中PTEN mRNA表达水平(0.022 ±0.021)低于CML-CP(1.134±1.124)及健康对照组(1.059±0.595,F=7.16,P<0.01),而COX-2 mRNA在CML-BC(0.761 ±0.418)患者中均高于CML-CP(0.211 ±0.158)及健康对照组(0.165±0.152,F=12.58,P<0.01).以MOI=200转染K562细胞后,Ad-PTEN-GFP组K562细胞最大增殖抑制率为38.67% ±4.30%,明显高于Ad-GFP组抑制率(5.34%±0.31%,t=13.39,P<0.01),转染3d后Ad-PTEN-GFP组K562细胞内COX-2 mRNA表达水平(0.013 ±0.001)均明显低于Ad-GPF组(0.199±0.018)及未转染组COX-2 mRNA(0.217 ±0.021,F=499.45,P<0.01).p-Akt及COX-2蛋白表达水平亦明显减低.结论 PTEN可能通过抑制COX-2表达从而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黏附功能.  相似文献   
8.
地震后下肢截肢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地震后下肢截肢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16例地震后下肢截肢患者,其中小腿截肢5例,大腿截肢11例。采用防止关节挛缩、残端脱敏塑形、关节松动术、残肢肌力训练、作业疗法、心理治疗,以及物理因子治疗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前后测定膝和髋关节活动范围,以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以VAS量表评定幻肢痛。结果: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后患者膝和髋的ROM增大,ADL能力改善,幻肢痛减轻,康复治疗前后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后下肢截肢患者幻肢痛明显减轻,下肢功能改善,达到生活基本自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快速检测方法(简称快速法)与传统检测方法(简称传统法)对血培养阳性瓶的病原体鉴定、药敏试验和碳青霉烯酶型检测的一致性与准确性。方法 收集2022年3月–2022年5月血流感染标本中涂片报告结果为“革兰阴性杆菌”的血培养阳性标本51份。采用快速法对阳性血培养标本进行快速药敏试验(rapid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est,RAST)和鉴定,根据RAST判读标准,利用NG-Test?CARBA 5试剂盒对亚胺培南耐药菌株进行酶型快速检测,结果采用PCR确认。同时采用传统法对血培养阳性标本纯培养后的菌落进行鉴定、VITEK 2 Compact药敏分析和酶型检测。结果 细菌鉴定中,两种方法鉴定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一致率均为100%。药敏试验中,两种方法的符合率较高,亚胺培南符合率为100%。碳青霉烯酶型鉴定中,传统法检测出18株产丝氨酸酶与3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目细菌。快速法采用试剂盒检测出18株产KPC酶、2株产NDM酶以及1株产IMP酶的血培养标本,与PCR相比,快速法检测酶型的敏感度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和同源性,为治疗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2019年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所有阴沟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采用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对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进行耐药表型检测,采用PCR技术进行耐药基因检测,采用肠杆菌目基因间重复序列引物PCR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2019年临床标本共检出43株阴沟肠杆菌,其中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CRECL)11株,主要来源于重症医学科,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80%,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则低于30%。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的耐药表型主要为同时产A类碳青霉烯酶和B类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主要为bla_(KPC)和bla_(NDM),未检出D类耐药基因。11株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可分为5型,其中最多的基因型有6株,这6株菌主要分离自重症医学科和重症医学科转科密切的相关科室。结论 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耐药基因以bla_(KPC)和bla_(NDM)为主,11株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可分为5型,而且多株同一型别在医院出现,应加强监测,严格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严防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引发院内感染和播散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