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伤椎过渡钉辅助复位技术在重度胸腰椎骨折脱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0—01—2012—01应用伤椎过渡钉复位技术治疗重度胸腰椎骨折脱位13例。术前影像学证实伤椎椎弓根均破坏,无法置钉,常规行后路手术.伤椎过渡钉辅助复位后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结果13例获得随访10个月~2.5年,平均1.5年,骨折脱位复位满意,术后伤椎高度和Cobb角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无破坏。结论对于复位困难的重度胸腰椎骨折脱位,当伤椎椎弓根破裂无法置钉时采用伤椎过渡钉辅助复位技术联合后路钉棒系统可以获得满意的复位效果,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儿童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在过去,骨肉瘤患者的临床预后非常差,但随着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化疗的应用,患者生存率得到明显改善。目前3年无病生存率已上升到60%~70%[1],5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根据损伤类型选择术式的手术策略对于合并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在本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骨折生物力学特点,将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分为两种类型,即经椎体长斜形骨折12例,经椎体短斜形骨折7例。同时参考骨折性质和神经损伤情况,制定相应手术方案。其中,经椎体长斜形骨折患者11例采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其中2例合并齿状突骨折,同时予以手术),1例采用前路手术;经椎体短斜形骨折4例采用前路手术,3例采用后路手术。根据ASIA分级标准评估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定期随访X线片、CT等,观察术后颈椎序列、内固定物及骨愈合情况。[结果]19例患者除1例死亡外,均获得平均24个月(12~28个月)的随访,植骨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4.5个月,未发生置钉造成的脊髓、神经根及血管等损伤。无内固定破坏。多数患者神经功能较前有所恢复。[结论]合并强直性脊柱炎的颈椎骨折患者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应根据不同损伤类型和病情特点进行分类手术治疗,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基于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测量下颈椎侧块钉道长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置钉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因颈椎退变或外伤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行颈椎手术的100例患者,收集术前颈椎三维CT数据并上传至PAC_S,测量C_3~C_6侧块(LMS)钉道长度,根据身高、体质量、性别、年龄、病因及BMI等因素将其分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下颈椎C_3~C_6 LMS平均钉道长度为(14. 58±1. 20) mm,与以往研究测量结果基本一致。男、女组LMS平均钉道长度分别为(14. 81±1. 17) mm、(14. 00±0. 28) 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高体质量组和低体质量组LMS平均钉道长度分别为(14. 84±0. 17) mm、(14. 30±0. 17) 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身高组、病因组、年龄组测量结果显示C_3~C_6部分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BMI组LMS钉道长度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性别、体质量是LMS钉道长度的影响因素,身高、年龄、病因对部分节段LMS钉道长度有影响,可为临床侧块螺钉置钉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融合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和吞咽困难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随访研究自2009-01-2011-01接受颈椎前路融合术的患者73例,按照Bazaz-Yoo吞咽困难评分方法分为正常组(无/轻症状组,n=38)和吞咽困难组(中/重症状组,n=35),参照Penning法测量颈椎侧位X线片上术前、术后软组织宽度,分析2组椎前软组织宽度变化值(即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结果 2组间术前椎前软组织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术前-术后椎前软组织宽度变化值有显著差异,吞咽困难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前路融合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和吞咽困难的发生具有正相关性,推测椎前软组织肿胀可能是吞咽困难发生的机制之一。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作为预测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的有效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浓时积(concentration×time,Ct)光气致大鼠急性死亡和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5个光气染毒组,Ct分别为3ml×3min,15ml×lmin,7.5ml×2min,5ml×3min及10mlx3min(30ml/min).染毒后观察24 h,计算病死(比)率.免疫组化法测定染毒后24 h的肝脏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以无动物死亡组作为氧化损伤观察组,染毒后24 h测定肺脏湿干比、血清和肝脏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 (1)病死比:对照组(0/10)、3×3组(0/10)、15×1组(0/10)、7.5 x 2组(4/10)、5×3组(4/10)、10×3组(10/10);(2)NF-κB:除对照组外,染毒组均有表达,15×1组最明显;(3)氧化损伤:对照组、3×3组和15×1组无动物死亡,作为氧化损伤观察组.各组肺湿干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1组肝脏MDA、肝脏和血清SOD较对照组升高(P<0.05);3×3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值相同时,染毒时间越长,中毒越重,表明光气吸入导致动物死亡的过程中,染毒时间的作用大于染毒浓度;而非致死剂量的光气吸入造成的炎性反应和氧化损伤则与染毒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正颈椎后路手术是治疗颈椎病和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常用手术方法之一,其中最常见的术式包括两种:颈椎管扩大成形术(laminoplasty)和颈椎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术(laminectomy and fusion)。循证医学证实,这两种术式都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有部分患者却在术后出现C_5神经根麻痹,导致肢体无力、麻木、疼痛等。根据文献报道,颈椎后路减压术后C_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约为5.8%(1.4%~18.4%)~([1])。然而,目前  相似文献   
9.
自身免疫性荨麻疹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是指功能性自身抗体通过与高亲和性IgE受体(FcεRI)交联,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而引起的荨麻疹.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活性的检测,以及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一线治疗可口服抗组胺药物,疗效不佳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严重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也可采用血浆置换等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单节段和双/多节段颈椎前路融合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和吞咽困难发生率。方法纳入颈椎前路融合术病例123例,单节段组50例,双/多节段组73例,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椎前软组织宽度,比较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及吞咽困难发生率。结果单节段组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宽度为(8.29±3.98)mm,吞咽困难发生率为40.0%,均低于双/多节段组的(11.14±5.17)mm和64.4%。且无论高位(C4/C5节段及以上)或低位手术(C5节段以下),单节段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宽度和吞咽困难发生率均低于双/多节段术后。结论多节段手术可能是颈椎前路手术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和吞咽困难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术前针对相关人群的宣教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