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5篇
  免费   435篇
  国内免费   182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74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296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633篇
内科学   369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134篇
特种医学   2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508篇
综合类   1334篇
预防医学   556篇
眼科学   70篇
药学   531篇
  5篇
中国医学   680篇
肿瘤学   171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451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318篇
  2009年   288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Pulmonary surfactant-associated protein A,SP-D)与涎液化糖链抗原-6(Krebs von den Lungen-6,KL-6)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发生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河南省潢川县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30例发生ILD的RA患者,将其纳入A组;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未发生ILD的RA患者,将其纳入B组.均在入组时测定其血清SP-D、KL-6水平,分析血清SP-D、KL-6水平与RA患者发生ILD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血清SP-D、KL-6水平均高于B组患者(P<0.05);随着RA患者病情活动度的加重,血清SP-D、KL-6水平也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Kendall的tau-b(K)直线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血清SP-D、KL-6水平与RA患者病情活动度均呈正相关(r=0.863、0831,P均<0.001);经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SP-D、KL-6水平与RA患者发生ILD有关,血清SP-D、KL-6水平升高是RA患者发生ILD的风险因子(OR>1,P<0.05).结论:血清SP-D、KL-6是RA患者发生ILD的风险因子,血清SP-D、KL-6高表达与RA患者发生IL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发生肾损害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疗的78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患者肾损害发生情况并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收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可能影响SLE患者发生肾损害的高危因素.结果:78例SLE患者发生肾损害46例(58.97%),未发生肾损害32例(41.03%);发生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肌酐水平、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肥胖,高血压,血尿酸水平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肥胖,高血压,血尿酸水平高是SLE患者发生肾损害的高危因素(OR>1,P<0.05).结论:肥胖、高血压、血尿酸水平是SLE患者发生肾损害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溶质载体蛋白(SLC)及其受体趋化因子受体7(CCR7)与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I期NSCLC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分为对照组92例和转移组3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过根治术切除病灶,通过免疫组化方式检测病灶中SLC7A11及CCR7含量,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影像学检查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SLC7A11及CCR7与淋巴结微转移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建立ROC曲线分析两者及其联合检测对NSCLC患者微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SLC7A11及CCR7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转移组患者病灶直径、支气管受累及TL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灶直径(OR=49.254,95%CI=11.062~507.604)是影响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LC7A11(OR=8.622)及CCR7(OR=8.709)表达水平是影响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SLC7A11、CCR7及联合诊断对NSCLC淋巴结微转移具有较好的检测价值(均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显著高于 SLC7A11及CCR7单独检测(2=7.292,15.125;均P<0.01)。结论 SLC家族的中SLC7A11及其受体CCR7与NSCLC患者微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通过整理名老中医诊治胸腔积液的文献,研究胸腔积液的病因病机与证素分布组合规律。方法:检索已有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胸腔积液文献研究数据库》,运用SPSS22. 0软件采用频数统计、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胸腔积液常见病因有内因、内热、虚邪、内湿、水邪、饮、瘀血等,病机以痰热蕴肺、水饮内停、痰瘀互结、气阴两虚、肺脾两虚、血瘀较为常见; 13个证素中,病性证素以热、饮、痰出现频率较高;病位证素以胸膈为主,涉及肺、脾、半表半里、肾;证素组合以两证素、三证素组合为主;病性证素常见组合为痰+热、阴虚+热,病位在胸膈,病变脏腑多在肺。结论:现代名老中医对胸腔积液病因病机的认识,除与目前教材、专著论述相同外,尚可见以往少有报道的内湿等病因,肝胆湿热、肝脾不和等病机,丰富了胸腔积液的病因病机理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开封市社区居民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大兴社区等5个社区的492例居民,体检人员接受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功能检查,同时进行自制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家族史、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工作强度等,分析甲状腺结节的影响因素。结果 492例社区健康体检居民中,检出甲状腺结节127例,检出率为25.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是否食用海鲜水产食品、婚姻状况、劳动强度、文化程度与甲状腺结节相关(P<0.05),饮酒、吸烟、肥胖、是否食用碘盐、油炸食品与甲状腺结节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有配偶、经常食用海鲜水产食品、高中或中专及以上学历、非重度体力劳动是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社区健康体检居民中甲状腺结节发生率较高,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女性、有配偶、经常食用海鲜水产食品、高中或中专及以上学历、非重度体力劳动,需要加强社区甲状腺疾病的宣传教育,普及甲状腺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介绍一种诊断脑室腹腔分流装置梗阻的方法。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腹腔分流术后病人32例,其中分流装置梗阻16例(梗阻组),分流装置通畅16例(对照组)。病人先平躺1 h后改坐位,将0.1 ml 5%葡萄糖溶液注射入贮液囊,20 min后抽0.1 ml,用生理盐水将其稀释1倍后应用血糖仪检测葡萄糖浓度。结果 对照组贮液囊内葡萄糖浓度[(6.6±1.6)mmol/L]较梗阻组[(31.9±2.8)mmol/L]明显下降(P<0.05)。梗阻组病人入院后均行脑室-腹腔分流管调整术,手术证实分流装置梗阻,术后病人颅内压增高症状消失,术后3 d复查头颅CT结果显示脑室体积较术前减小11例,无明显变化5例。结论 此方法可检测分流管内脑脊液的流动情况,为诊断分流装置梗阻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第十五式白猿托桃右式接上势,右腿蹬劲,身体后仰,左脚踏跳着地,左腿屈膝下蹲,右脚回收,足跟抬起,脚尖点地,成右虚步,同时右手外翻,屈肘回收,大臂贴于右肋间,手腕尽力右抒,指尖向西,掌心向上,左手变掌,掌心托右肘,眼看右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普洱市消渴病前期病证特点,并观察给予对应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普洱市120例消渴病前期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拟定的治疗方案;比照组(60例):拟定二甲双胍药物治疗方案展开;实验组(60例):拟定中医治疗方案展开;就组间血糖控制有效率、糖尿病发生例数以及治疗前后总胆固醇水平、血糖水平展开对比。结果实验组消渴病前期患者血糖控制总有效率(71.67%)高于比照组(53.33%)明显,糖尿病发生例数(21.67%)低于比照组(48.33%)明显(P<0.05);治疗前,实验组消渴病前期患者总胆固醇水平以及血糖水平同比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消渴病前期患者总胆固醇水平以及血糖水平均低于比照组明显(P<0.05)。结论消渴病前期患者于临床接受中医治疗后,利于血糖控制有效率的提升,糖尿病发生例数的降低,总胆固醇水平以及血糖水平的降低,最终促进消渴病前期患者的健康状态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