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0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氟比洛芬酯用于抑制神经外科气管拔管期不良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用于抑制神经外科术后气管拔管期不良反应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ASAⅠ~Ⅱ级神经外科手术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氟比洛芬酯组)和对照组,2组分别在停用麻醉药前30min静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5mg/kg和加生理盐水5ml。在围拔管期观察并记录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拔管时间、呼唤睁眼时间、躁动呛咳发生情况以及Ramsay镇静评分、VAS疼痛程度评分。结果围拔管期观察组的血压、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躁动和呛咳发生例数少,清醒度镇痛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神经外科围拔管期可减轻气管拔管期不良反应,同时可产生良好的镇痛作用并维持满意的镇静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内毒素(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肺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B组(LPS)、C组(LPS+乌司他丁),每组12只,5 h后处死并收集标本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计数细胞总数和测定总蛋白,行肺微血管通透性指数(PMPI)及病理检查。结果与A组比较,B、C组细胞总数、总蛋白含量及PMPI升高,病理检查显示明显的炎症改变;与B组比较,C组细胞总数、总蛋白含量及PMPI降低,病理检查好转。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肺微血管通透性,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盐酸纳布啡对脑膜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脑保护作用。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脑膜瘤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实验组(N组,纳布啡组)和对照组(D组,生理盐水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1)、切开脑膜(T2)、手术结束(T3)、术后24h(T4)SBP、DBP和HR的变化,并分别测定各时间点血清NSE、S-100β、TNF?α和IL-6水平。结果与T1比较,D组SBP在T2时明显升高(P0.05);2组DBP在T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D组HR在T2、T3均明显升高(P0.05);2组HR在T2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2组NSE、S-100β、TNF?α和IL-6水平在T2-T4时均明显升高(P0.05)。N组在T2~T4时NSE、S-100β、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盐酸纳布啡0.2mg/kg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可以抑制脑膜瘤术患者脑损伤标志物和炎症因子的升高,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于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首发,随后逐渐蔓延至全国,扩散至全球多个国家。现已证实新冠肺炎的致病病毒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1月30日,WHO建议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2019-nCoV acute respiratory disease”。河南省是人口大省,防止院内感染是目前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重点。麻醉科室承当了全院的手术室内麻醉、手术室外麻醉、麻醉重症监护病房(anesthesia intensive care unit,AICU)及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急救气管插管、麻醉门诊等多个区域的工作,参与人员多、流动性大,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就极易造成院内交叉感染。为此,河南省麻醉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麻醉科工作建议》,建议各医疗机构麻醉科室在从事麻醉各项诊疗过程中严格按照流程,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切实做好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孙凯  董铁立 《中原医刊》2011,(13):62-63
目的探讨缩宫素对两种麻醉方式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择期子宫肌瘤剔除手术者随机分为两组:静脉全麻组20例,采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顺阿曲库铵、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硬膜外麻醉组20例,选择第2~3腰椎穿刺置管,注入2%利多卡因加1.19%甲磺酸罗哌卡因混合液16ml,观察记录麻醉前5min、麻醉后5min、缩宫素注射后1rain的生命体征:心率(HR)、无创血压(NIBP)、脉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缩宫素注射后血压下降,但连续硬膜外麻醉组血压下降显著(P〈0.01)。结论缩宫素在静脉全麻下对子宫肌瘤剔除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小于连续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6.
透明质酸酶用于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透明质酸酶用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均采用痛点筋膜下阻滞。药物配制:A组利多卡因100mg、地塞米松5mg;B组利多卡因100mg、地塞米松5mg、透明质酸酶1500单位,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每周注射1次,连续治疗3周,治疗结束后1周评定疗效。结果 B组全部有效,总有效率100%,明显好于A组(16例,总有效率80%)(P〈0.05)。结论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采用阻滞疗法时,复合透明质酸酶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雷米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雷米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雷米芬太尼组(Ⅰ组)和硝普钠组(Ⅱ组).每组各10例.结果 降压后两组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降压过程中,两组HR及心肌耗氧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Ⅰ组失血量[(479±82)ml]比Ⅱ组[(521±96)ml]明显减少(P<0.05).结论 雷米芬太尼与硝普钠相比可达到控制性降压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宫腔镜电切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接受宫腔镜电切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R组为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异丙酚),S组为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异丙酚)。静脉给药,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术中两组分别持续泵注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患者有体动时追加异丙酚0.5~0.8mg/kg。观察并记录术中受术者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异丙酚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镇静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受术者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术中均有一定程度下降(P<0.05),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镇静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宫缩痛发生率明显低于R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舒芬太尼0.1μg/kg+异丙酚2mg/kg;维持:舒芬太尼0.3μg/kg.h)应用于门诊宫腔镜电切术,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或减轻受术者术后宫缩痛,提高满意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行脊柱侧弯矫形患者术中唤醒时间及唤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各20例,2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A组术中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h),B组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观察2组唤醒前10min、唤醒前5min、唤醒即刻和唤醒后5min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脑电双频指数变化,并比较2组唤醒时间、唤醒质量及唤醒时躁动、术中知晓情况。结果2组唤醒即刻心率、平均动脉压高于唤醒前10rain(P〈0.05),B组高于A组(P〈0.05);A组唤醒质量高于B组(P〈0.05);2组术中唤醒时间、唤醒期间脑电双频指数和术中知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不延迟术中唤醒时间,且唤醒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躁动发生率减少,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中新斯的明拮抗顺式阿曲库铵(CIS)的适宜剂量。方法全麻下择期手术,ASA I~II级,年龄65~75岁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三个剂量组20μg/kg(N20)组,35μg/kg(N35)组,50μg/kg(N50)组,以T1恢复到25%时给予新斯的明拮抗,,每组15例。术毕当T1恢复至25%时,分别以20μg/kg、35μg/kg、50μg/kg剂量组拮抗,同时以新斯的明:阿托品=2∶1比例伍用阿托品,记录TOF比值恢复到70%、90%时间,记录拮抗前即刻,拮抗后1、3、5、7、10、15min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肌松拮抗:N35组、N50组比N20组在TOF比值恢复到70%、90%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N20组、N35组比N50组在给予新斯的明拮抗后1、3min时间MAP、H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以35ug/kg新斯的明剂量并以2∶1伍用阿托品拮抗顺式阿曲库铵残余肌松作用是较理想剂量。关键词老年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拮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