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53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前临床研究已证实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基于此,第4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推荐腹腔镜手术治疗临床Ⅰ期远端胃癌。然而,腹腔镜胃癌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存争议。中国腹腔镜胃肠外科研究组(CLASS研究组)发起的CLASS-01研究顺利完成,提供了全球首个局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手术安全性和疗效的前瞻性多中心证据。胃癌外科的主流方向在从“大切口和扩大化手术切除”逐渐向“微创、精准化手术”转变,以使手术安全性和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最优化。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甲状旁腺瘤引起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近年已较多见,手术切除是主要方法[1].1993年3月至2004年3月我们对7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进行术前99mTc-sestemibi双时相显像诊断定位,并对其中2例甲状旁腺瘤患者行99mTc-sestemibi辅助识别手术切除,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切除术相关筋膜平面的解剖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切除术相关筋膜的解剖学特点和外科平面的鉴别方法。临床资料和方法:2003-2004年南方医院普通外科施行的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15例,病例均为左半结肠癌。对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后外侧、中线侧和直肠后外侧相关筋膜的解剖特点和镜下定位标志进行观察和描述。结果:在乙状结肠第一曲外侧缘肠壁与左侧腰大肌筋膜之间存在一个固定的粘连带,它是左侧Toldt’s线的尾侧端点。左半结肠系膜后外侧存在肾前筋膜;中线侧存在主动脉前筋膜;直肠系膜后外侧存在盆筋膜壁层。这三个部位的筋膜相互延续。结论:乙状结肠和左侧腰大肌筋膜之间的粘连带是左半结肠切除术外侧分离的起点。肾前筋膜是衬贴于左半结肠和直肠系膜后面的一层连续筋膜,在不同的解剖位置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左半结肠切除术的外科平面统一于结直肠系膜与连续的肾前筋膜之间。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输尿管保护的临床解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TME)有关的左输尿管解剖学特点和保护方法。方法:利用腹腔镜对2004年10月~2005年5月接受LTME的24例直肠癌患者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左输尿管腹段偏向中线侧走行,与左半乙状结肠系膜关系密切;输尿管盆段靠外侧走行,与直肠系膜和直肠侧韧带距离较远;输尿管位于肾前筋膜/骶前筋膜后外侧,而乙状结肠直肠系膜位于肾前筋膜前面,两者处于不同的解剖间隙。结论:左输尿管腹段损伤的几率较大,盆段较安全。LTME中保护输尿管的方法是:保持正确的外科平面,紧贴结直肠系膜,避免突破肾前筋膜/骶前筋膜,与输尿管保持安全距离;充分暴露,直视下锐性解剖;避免在盆侧壁盲目电凝止血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肠系膜下血管的局部解剖学特征及定位标志。方法:对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105例直肠癌患者进行活体解剖学观察。结果:切开中线侧Toldt’s线,在主动脉分权头侧的Toldt’s间隙内可顺利定位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起点。牵引乙状结肠系膜使IMA与主动脉保持垂直状态,可形成系膜后操作窗,顺利暴露IMA根部。肠系膜下静脉(inferior mesenteric vein, IMV)在乙状结肠结肠系膜后位可清晰暴露和游离,结合系膜前位游离,可高位离断。结论:Toldt’s间隙是定位IMA的正确外科平面,主动脉分权可作为定位标志。结肠系膜后位和前位解剖法相结合,是识别和定位IMV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泌乳素腺瘤中雌激素受体(ER)、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及碱性成纤维因子(bFGF)与肿瘤侵袭生长的关系。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泌乳素腺瘤标本46例,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测定ER、PTTG和bFGF蛋白表达;从组织中提取RNA,经RT-PCR方法测定ER-mRNA和PTTG-mRNA。结果侵袭组ER、PTTG和bFGF蛋白表达的积分吸光度(IA)值分别为5385.1±1348.6、9874.2±2143.7和7938.5±1436.5,ER-mRNA和PTTG-mRNA吸光度比值分别为0.71和0.83,与非侵袭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ER、PTTG和bFGF与肿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因技术难度大、操作复杂及缺乏三角牵拉等原因,单孔+1腹腔镜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食管空肠吻合术存在技术上的挑战,目前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在此报道单孔+1腹腔镜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术的初步经验。采用之前报道的单孔多通道通加1个戳孔(5 mm)的方式进行手术。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的手术过程与传统腹腔镜手术方法相同。通过绕脐切口取出标本,使用体外空肠空肠吻合术和体内食管空肠吻合术完成Roux-en-Y重建(overlap)。手术时间198 min,出血量30 ml,没有观察到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清扫淋巴结数目50枚。术后排气时间、恢复流质饮食和住院时间分别为第2、4、7天。  相似文献   
8.
直肠癌远侧癌旁黏膜p53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直肠癌安全远侧切缘的合适长度。方法 分别采用PCR—SSCP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直肠癌远侧癌旁黏膜p53基因突变及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26.47%(18/68)直肠癌远侧癌旁黏膜存在p53基因突变,突变范围均未超出肿瘤远侧3.0cm;23.53%(16/68)直肠癌远侧癌旁教膜存在p53蛋白表达,表达范围亦未超出肿瘤远侧3.0cm;直肠癌远侧癌旁黏膜p53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无相关性。结论 直肠肿瘤远侧3.0cm可能是直肠癌安全远侧切缘的合适长度。  相似文献   
9.
10.
3种蟑螂密度监测方法与效果分析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验证3种蟑螂密度监测方法之间的实效性、可比性,为蟑螂密度调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目前常用的3种蟑螂密度监测方法,在同一现场同步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目测法、粘捕法、药激法蟑螂密度检出率分别为19.32%,11.26%,5.86%.3种监测方法结果比较,x2=37.72,P<0.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中目测法检出率最高.结论应当结合实际,采用因时、因地制宜的科学监测方法,提高灭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