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经单侧椎弓根穿刺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手术对侧椎体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8月在我院行单侧PKP手术治疗的3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的30个椎体的骨密度进行分析.男5例,女25例,年龄66~86岁;骨折椎体压缩程度不超过70%.均为经左侧椎弓根单侧手术注入骨水泥.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骨密度测量和骨折椎体右侧半椎体骨密度测量,术后72h内行骨折椎体右侧半椎体去假体骨密度、含假体骨密度测量,应用SPASS 16.0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和术后骨密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骨水泥部分弥散至对侧,术中和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右侧半椎体密度值为0.6705±0.0677g/cm2,术后右侧半椎体含假体骨密度值为1.123±0.1942g/cm2,术前与术后含假体骨密度差值为0.4525±0.2236g/cm2;术后去假体骨密度值为0.7717±0.0776g/cm2,术前与术后去假体骨密度差值为0.1012±0.0672g/cm2,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单侧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骨水泥部分弥散至对侧的情况下,可提高对侧椎体骨密度,从而降低再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及其产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4年6月—2010年8月行PKP治疗的196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中出现手术并发症的病例进行观察,统计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无截瘫、肺栓塞发生。各种类型骨水泥渗漏52例56椎,发生率27.5%(56/204);骨水泥拖尾5例,发生率2.6%(5/196);肋间神经痛8例,发生率4.1%(8/196);术后高热、邻近椎体再骨折和脑脊液漏各1例,发生率为0.5%(1/196)。结论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各种类型的骨水泥渗漏,术前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和准备、术中准确穿刺、熟练掌握球囊扩张操作和放置位置、正确把握骨水泥注射技巧等可减少PKP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经皮椎体成形(PVP)手术中不同骨水泥注入量对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骨水泥弥散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符合条件的96例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PVP治疗,按照不同的骨水泥注入量分为A组(n=48)和B组(n=48),其中A组采用3~4.5 ml注入量,B组采用4.5~6 ml注入量。评估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椎体功能、疼痛程度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放射辐射时间均短于B组,而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渗漏例数均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A组ODI评分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A组VAS评分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A组满意度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相较于应用骨水泥4.5~6 ml注入量,应用骨水泥3~4.5 ml注入量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骨水泥弥散情况,缩短手术时间及患者受放射辐射时间,减少透视次数,提高治疗满意度,而两种注入量均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  相似文献   
4.
正脊柱胸腰段作为生理性胸椎后凸和腰椎前凸的衔接移行部位,处于椎体活动与固定的衔接处,同时又是小关节面移行转换方向的部位,应力高度集中,带来了局部骨折的高发性特点[1]。随着对脊柱生物力学及解剖认识的深入,脊柱椎弓根内固定方式逐渐被临床医师所接受,但该术常伴有椎体解剖形态丢失、腰背部疼痛等情况[2]。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对采取非手术治疗的60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002年7月-2011年7月10年期间60例年龄在16~75岁之间,经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和MRI检查,诊断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患者,采取以牵引和手法按摩为主的非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了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及椎动脉血流等方面的改变,并对该治疗方法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脑供血改善,临床治愈40例,占66.7%;显效10例,占16.7%;好转6例,占10%;无效4例,占6.7%,总有效率为93.3%.结论:以手法为主的非手术治疗对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接或间接复位对无神经症状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重塑的影响。方法将52例无神经症状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直接复位组(n=26)和间接复位组(n=26)。比较两组患者椎体骨块占位率、椎体前缘高度降低百分比、Cobb角、椎管重塑矢状径的恢复比率及ODI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5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体骨块占位率、椎体前缘高度降低百分比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重塑矢状径的恢复比率间接复位组为15.7%±8.9%,直接复位组为11.8%±9.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直接或间接复位治疗无神经症状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间接复位手术操作步骤减少,创伤小,且后期椎管重塑较好,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曾娘华 《颈腰痛杂志》2021,42(6):866-868
目的 研究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e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5年2月~2018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48例巨大LDH患者,突出髓核椎管侵占率>50%,所有患者均采用PEID术治疗,随访超过1年.结果 48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64.64±14.53)min,出血量(19.87±5.08)mL,住院(3.05±0.76)d;术后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腰腿痛,术后8个月1例复发;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ODI指数、腰与下肢VAS评分均较术前均明显降低,JOA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照MacNab标准评价手术优良率为91.67%.结论 PEID术治疗巨大LDH切实可行,能显著减轻腰腿症状、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复合液注射对兔光镜结果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采用硬膜外腔注射的方法,将3种不同配方的复合液分别注入兔的硬膜外腔,然后用光镜及丹迪CantataTM型肌电图仪进行检测,观察给药前后脊髓及神经根组织病理学变化及电生理学的变化。结果:硬膜外腔给药后,3组动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电生理的各项指标均未发生明显改变,硬膜外腔给药后4周、8周,3组动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组织病理有改变。结论:硬膜外腔复合液注射后,硬膜外腔、脊髓、神经根周围的组织病理学产生了变化,但脊髓和神经根未发生器质性改变,对兔脊髓和神经根的电生理方面不会产生影响,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椎间盘髓核切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8月~2017年12月全麻下PPECD治疗37例CSR,比较术前、出院时及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分级、颈椎动力位片和MRI评估疗效。结果37例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围术期神经症状加重、脊髓损伤、血管损伤、脑脊液漏、感染等围手术期并发症。37例平均随访21.7月(13~50个月),出院时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2.1±0.6)分和(1.6±0.7)分,显著低于术前(6.2±1.0)分(P均=0.000);末次随访时NDI(14.3±3.9)%,显著低于术前(50.8±9.1)%(t=21.025,P=0.000)。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优24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94.6%,颈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未显示明显颈椎失稳。结论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PPECD治疗CSR微创、安全,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