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评价关节镜下利用Orthocord缝线经胫骨四方位2 mm微型骨道缝合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研究,选择我院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23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病人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关节镜下Orthocord缝线经胫骨微型骨道内固定术治疗。末次随访时对所有病人进行膝关节Lachman试验、抽屉试验、轴移试验检查,通过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2000膝关节功能主观评估表量化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 23例病人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个月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末次随访时2例轴移试验(+),1例Lachman试验(+),1例前抽屉试验(+),其余病人检查结果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病人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49.37°±7.69°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126.38°±5.58°,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29.39±6.35)分提高至(72.78±13.16)分,IKDC主观评分由术前的(29.13±7.45)分提高至(55.04±10.29)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经2 mm骨道Orthocord线缝合固定ACL止点的方法,不仅固定牢固,而且不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与软骨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是与皮肤及牙科领域的修复一起问世的,但直到1997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才认可了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软骨缺损的技术(ACI).10多年来,全世界大约已施行了2万多例,但关于其治疗软骨缺损效果的争论仍在继续.面对这些争论,ACI的改进方法--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ACl)出现了.本文就MACI与软骨缺损的修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近来我院经治大面积脑梗塞、椎基底动脉供血区梗塞、各部位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者369例,其中发生呃逆者38例,均先后采用利他灵、镇静药、血管扩张药、钙通道阻滞药普鲁卡因、丁香、柿蒂等中药及针灸治疗,其中29例无效。对此29例呃逆者,我们采用氨茶碱静滴,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29例呃逆中脑出血14例,大面积脑梗塞1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区梗塞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全组男性16倒,女性13例。年龄20~30岁2例,31~40  相似文献   
4.
五倍子治疗脑座中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液电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创伤性距骨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创伤性距骨坏死至今为止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体外冲击波是目前一种微创、简单、疗效显著的骨肌系统疾病治疗新方法,其是否能够治疗距骨坏死尚无相关研究.目的:应用液电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创伤性距骨缺血性坏死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探索创伤性距骨坏死新的治疗方法.方法:纳入2004-09/2009-06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创伤性距骨缺血性坏死患者34例,均为单侧发病,按随机数字表达分为体外冲击波疗法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采用体表痛点定位结合X射线定位,工作电压8~10 kV,能流密度0.12~0.16 mJ/mm2,冲击频率40~50次/min,冲击次数800~1000次.1次/周,共治疗3~5次.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估疼痛情况;参照美国足踝关节外科协会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功能评价;治疗后18个月时复查踝关节MRI,比较治疗前后坏死面积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两组病例治疗后18个月,体外冲击波疗法组的疼痛、踝关节功能、踝关节MRI坏死面积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有1例因创伤性关节炎剧烈疼痛致踝关节活动受限,于治疗后第15周行踝关节融合术.提示液电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创伤性距骨缺血性坏死是一种值得提倡的非侵入性、方法简单、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关节镜治疗不同年龄髋臼股骨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本院行髋关节镜手术治疗FAI且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患者.依据患者年龄,32例>55岁的患者列入中老年组,根据中老年组性别、FAI类型、骨性关...  相似文献   
7.
液电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创伤性距骨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背景:创伤性距骨坏死至今为止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体外冲击波是目前一种微创、简单、疗效显著的骨肌系统疾病治疗新方法,其是否能够治疗距骨坏死尚无相关研究。 目的:应用液电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创伤性距骨缺血性坏死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探索创伤性距骨坏死新的治疗方法。 方法:纳入2004-09/2009-06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创伤性距骨缺血性坏死患者34例,均为单侧发病,按随机数字表达分为体外冲击波疗法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采用体表痛点定位结合X射线定位,工作电压8~10 kV,能流密度0.12~0.16 mJ/mm2,冲击频率40~50次/min,冲击次数800~1 000次。1次/周,共治疗3~5次。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估疼痛情况;参照美国足踝关节外科协会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功能评价;治疗后18个月时复查踝关节MRI,比较治疗前后坏死面积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两组病例治疗后18个月,体外冲击波疗法组的疼痛、踝关节功能、踝关节MRI坏死面积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 0.01)。对照组有1例因创伤性关节炎剧烈疼痛致踝关节活动受限,于治疗后第15周行踝关节融合术。提示液电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创伤性距骨缺血性坏死是一种值得提倡的非侵入性、方法简单、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681例采用PVP治疗的胸腰椎OVCF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从人口学分布情况(主要包括性别、年龄)、骨折特征分析[包括病变节段、骨密度和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布情况]和手术相关结果(包括单、双侧穿刺和骨水泥注入量分布情况,术后疗效分析及再骨折发生情况)方面,总结单中心胸腰椎OVCF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结果 681例患者中,男134例(19.68%),女547例(80.32%),男女比例为1∶4.08。年龄53~105岁,平均75.3岁;60~90岁年龄段患者最多(91.04%);男性高发年龄段为70~90岁(13.95%),女性为60~80岁(72.98%)。共累及836个椎体,胸腰段椎体(T_(11)~L_(1))发病率最高,为56.34%(471/836)。骨折类型以压缩性骨折为主,占92.58%(774/836),Kümmell病占7.42%(62/836)。骨质疏松489例(71.81%),其中男66例,女423例,男女比例为1∶6.42。男女组间骨密度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10,P<0.001)。BMI显示偏瘦206例(30.25%)、正常347例(50.95%)、超重58例(8.52%)、肥胖42例(6.17%)、重度肥胖28例(4.11%);男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20,P=0.026)。836个椎体中,472个(56.46%)行单侧穿刺,364个(43.54%)行双侧穿刺。骨水泥注入量5.0~6.9 mL的椎体最多,占49.88%(417/836),多分布于胸腰段椎体(T_(11)~L_(3))。单侧穿刺与双侧穿刺患者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组间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次发生OVCF者628例(92.22%);发生2次及以上OVCF者53例(7.78%),均为女性患者,其中26例(49.06%)发生在前次PVP手术节段的相邻节段。结论 胸腰椎OVCF患者女性多于男性;胸腰段椎体发病率最高,低BMI患者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高BMI者发生压缩性骨折风险更高;双侧穿刺椎体骨水泥注入量大于单侧穿刺椎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脊柱侧弯时椎体和椎间盘出现凹侧低、凸侧高的楔形变,造成两侧的不对称应力;而在应用PRSS侧推矫形后不对称应力相应减少。本实验用模型实验方法研究PRSS矫正脊柱侧弯过程中的力学行为。[方法]椎体模型选择铝材,椎间盘及韧带模型材料选择聚碳酸脂,建立5个椎体、4个椎间盘的脊柱模型并模拟轻度侧弯情况,分别取纵向载荷为0kg、5kg、10kg、15kg、20kg,横向载荷分别为0kg、3kg、6kg、9kg、12kg。按原型矫正过程的载荷,进行加载试验,利用光弹性法及应变电测法测量了模型应力。利用有限元ANSYS软件模拟并验证实验的可靠性。[结果]脊柱受矫正力后,脊柱处于纵向力和横向力的联合作用状态,界面法向应力分布明显改变,凸侧的法向压应力增加,凹侧的压应力降低并可转变为拉应力。拉应力值与矫正力成正比关系。在一定的矫正力作用下,模型凹侧压应力值逐渐减小,直至出现拉应力,而凸侧依然是压应力,并且应力值比施加矫正力前更大。[结论]脊柱侧弯应用PRSS矫正过程中,随着矫正力的增加,凸侧的压应力增大,同时凹侧的压应力迅速减小并可产生拉应力。这样可促进凹侧骨的生长,抑制凸侧骨的生长,使脊柱生长变直,从而达到矫正脊柱侧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川擂鼓震区卫生防疫消毒效果和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为卫生防疫模式的转变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便携式余氯检测仪对防疫村落的地表水进行余氯检测和利用现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震区传染病进行监测。[结果]6月上旬防疫村落的地表水均检测到了余氯,测量值在0.20mg/L左右,转变卫生防疫消毒模式后,6月下旬为0.09mg/L,灾区在6月份未发现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结论]根据地表水余氯检测结果,可对消毒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既达到了防疫目的又保护了环境;通过对灾区传染病的监测,可为应急状态卫生防疫模式向过渡期卫生防疫模式的转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