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对头皮撕脱伤清创术后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南华大学附属永州市中心医院对2006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7例头皮撕脱伤术后并发感染患者采取彻底清创、感染创面VSD处理后行二期修复植皮手术。结果 5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2例拆线后仍有直径约2 cm的皮肤缺损,予局部头皮推进皮瓣修复术后创面恢复满意。所有患者获随访6个月~2年(平均8.5个月),无迟发性感染、局部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VSD治疗头皮撕脱伤清创术后感染创面愈合良好,并发症少,效果较好,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PL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腰椎滑脱患者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分别行PLIF36例(PLIF组)及PLF32例(PLF组)。结果患者均获随访,平均时间(3.0±0.5)年,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优良率、植骨融合率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1周和术后1年滑脱率、椎体高度及滑脱节段前凸角均优于术前(P0.01),但术后1年PLIF组在滑脱矫正、椎体高度及滑脱节段前凸角度等指标的维持方面均优于PLF组(P0.01)。结论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PLIF与PLF均为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但PLIF对腰椎滑脱的矫正、椎间高度的维持、生理曲度的恢复等方面较PLF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分析2006-01/2008-06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17~50岁.其中胸椎结核8例,胸腰段结核4例,腰椎结核10例.均以胸腰背部疼痛首诊,伴瘫痪症状者10例,Frankel分级B级3例,D级7例.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椎旁脓肿形成者8例,14例患者有不同程度后凸畸形.入院时平均血沉55 mm/h,术前平均血沉35 mm/h.全部病例采用后路经椎弓根行病灶清除、自体骨和/或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以及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根据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侧位X射线平片测量融合节段Cobb角;计价植骨融合情况.本组无术中并发症,术后疼痛症状消失.术后1周平均血沉20 mm/h,术后1~3个月全部降至正常范围.22例患者随访6~14个月,术后6个月均获骨性融合,至终末随访时均无感染和结核复发,无内固定失败,全部患者结核治愈.10例伴有神经功能损害者末次随访时Frankel B级3例均恢复到D级,D级7例均恢复到E级.术后1周后凸Cobb角较术前减小[(12.7±7.1)°,(31.2±10.6)°,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周筹片无显著件意义[(12.9±7.3)°,(12.7±7.1)°,P>0.05].提示后路经椎弓根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结核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靶点穿刺骨水泥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症状性胸椎椎体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2~2016-02该院收治的胸椎症状性血管瘤并行靶点穿刺PVP治疗的患者共13例,其中男3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55. 0±9. 6)岁,单发胸椎血管瘤8例,多发胸椎血管瘤5例,术后均行病理检查确诊。应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胸背部疼痛症状均有改善(随访时间最低不短于12个月),术后24 h、3个月和12个月VAS评分和ODI指数较术前均有改善(P 0. 05)。有2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椎体旁边少许渗漏,但无明显症状,未给予特殊处理,其余患者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靶点穿刺骨水泥椎体成形术能迅速缓解胸椎椎体血管瘤患者的疼痛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椎弓根上缘入路全可视化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经椎弓根上缘入路穿刺后,在全可视化脊柱内镜下行椎间孔成形、髓核摘除、神经根松解减压手术。记录术后有无脏器损伤、椎间隙感染、减压不彻底与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于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JOA)量表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的腰腿痛等症状均较术前缓解,均无脏器损伤、椎间隙感染、减压不彻底与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患者的JOA量表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ODI和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均P<0.05)。结论 椎弓根上缘入路全可视化脊柱内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安全有效,可有效地避开出口神经根,学习曲线短,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重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并喙突止点重建术与带线锚钉低位腱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喙突止点重建术与低位腱固定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及两组间的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VAS评分。结果20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0±8.5)个月。末次随访时,每组术后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VAS评分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长期可见,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并喙突止点重建术较带线锚钉低位腱固定术更有优势,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自发性断裂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冷刺激对青年人甲襞微循环及微区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应用显微电视录像技术和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仪,检测33例青年人(包括男12例、女21例)冷刺激后3min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和袢周状态以及微区血流量的变化。结果:冷刺激后甲襞微循环由实验前的线流或线粒流变为粒线流或粒流,流速变慢,总积分值增大;微区血流量减少(由5.51±1.18mv减少为5.16±1.38mv,P<0.05)。结论:冷刺激可造成甲襞微循环障碍与甲襞微区血流量减少。  相似文献   
8.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4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钢板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6月至2009年1月应用切开复位三叶草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28例,近端锁定接骨板固定(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LPHP)15例。根据Neer肱骨近端骨折分型将患者分为两组三型,三叶草钢板内固定组三部分外展嵌插型18例平均年龄49.2岁,典型的四部分骨折6例平均年龄56.4岁,四部分骨折脱位4例平均年龄54岁。LPHP组15例三部分外展嵌插型8例平均年龄52岁,四部分骨折7例平均年龄56.1岁。应用Constant-Murley(CM)评分[1]评估治疗效果。结果除外展嵌插组4例失访外,其余39例获得随访,失访病例均为三叶草钢板内固组患者。三叶草钢板固定方法类外展嵌插组14例随访时间(18.1±11)个月,CM评分平均为(81±7.2);典型四部分骨折组6例随访时间(31.2±14.2)个月,CM评分平均为(71±3.5),其中发生大结节部分吸收的1例患者,CM评分为57;四部分骨折脱位组4例随访时间(22±18.5)个月,CM评分平均为(51±7.6),其中两例出现大结节吸收,1例肱骨头坏死,另外1例三部分骨折术后3月出现钢板断裂,引起医疗事件,并行二次手术。上述4例均为三叶草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早期患者。LPHP钢板固定组15例,随访(16±9.7)个月,CM评分平均为(85±8.3)。结论严重的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很重要,钢板可以有效应用于年龄较小的外展嵌插型,对于典型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和四部分骨折脱位患者,若行切复内固定,则需坚强内固定,尽量达到解剖复位。近端锁定接骨板对三四部分骨折具有更强的内固定优势,更符合生物学内固定原则,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合理的手术进路,恰当的软组织修复和保护,及时的功能训练是获得手术后功能良好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可视化脊柱内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5月-2020 年6月,我院采用经椎弓根上缘穿刺全可视化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9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估临床疗效。结果:39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伤口均甲级愈合,无伤口感染、神经根损伤、脑脊液瘘等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40月,平均时间28.8月。所有患者术前VAS评分、ODI指数及JOA指数与术后1天、3月、12月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可视化脊柱内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不愈合诊治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采用PVP治疗 OVCF不愈合患者7例,手术前后患者均行X线片、CT和MRI检查。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前缘高度变化(AH)和楔形成角(WA)评估手术效果。【结果】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5(5~35)个月;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 VAS术前8.10±1.50分,术后 d3为1.25±1.0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 VAS为1.15±0.87分,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 AH及 WA较术前均无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VP能明显改善 OVCF不愈合引起的腰背部疼痛,对伤椎高度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