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雷诺现象患者的区域血流量及微循环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雷诺现象(RP)患者甲襞区域血流量和微循环的变化。方法:对30例RP患者和34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甲襞区域血流量和甲襞微循环(NFM)检测。结果:RP患者的甲襞区域血流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RP患者NFM检测中见管袢模糊不清,管袢缩短,交叉管袢增多,出现宽大畸形管袢,血流速度减慢,多呈粒流、粒线流,血管运动性增强,红细胞聚集多呈中、重度,乳头浅平,汗腺导管增多,血色暗红,严重者袢周有渗出、出血;管袢数减少,输入枝、输出枝、袢顶均增宽;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RP患者NFM积分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甲襞区域血流量检测和微循环检查有助于判断RP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 (stellateganglionicblock,SGB)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前后甲襞微循环的变化情况。方法按照CCMD诊断标准选取39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均为女性 ,年龄(40.72±10.29)岁。用1.5 %利多卡因6ml进行SGB治疗 ,在治疗前30min和治疗后10min分别测量甲襞血管襻管径及流速的变化 ,并对甲襞微循环的血管形态、血液流态和管周状态进行评分。结果SGB治疗后 ,甲襞血管襻的输入枝管径、输出枝管径、襻顶管径及输入枝襻长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 ,血液流速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血管形态积分增加(P<0.01),血液流态积分减少(P<0.05),管周状态积分和总积分无显著改变。结论本实验结果显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治疗前的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大于2 ,提示甲襞微循环障碍 ;SGB可以增加甲襞微循环血流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5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甲襞、球结膜微循环。一、甲襞微循环综合积分值:按田牛氏综合定量评价方法,观测左、右手无名指甲襞微循环16项指标,综合积分值高血压为2.8±0.1(108例)、冠心病3.0±0.1(283例)、脑动脉硬化2.2±0.3(10例)、脑供血不足2.6±0.2  相似文献   

4.
血塞通对3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甲襞微循环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血塞通(昆明制药厂生产)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31例,每日静滴400毫克,15日为1疗程,疗程结束前后常规检查甲襞微循环。结果表明,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值由7.25±0.60降低为3.76±0.49(P<0.01)。微循环异常程度显著改善,有效率占治疗病例的96.77%。治疗后微循环的流态、袢周状态指标的总积  相似文献   

5.
癫痫病灶是脑微循环障碍的病理基础。甲襞微循环障碍和脑微循环障碍相关。我们观察117例健康中学生甲襞微循环及其综合积分值为0.965±0.968。观察66例健康老干部甲襞微循环综合积分值为2.347±1.520,观察37例癫痫病人甲襞微循环综合积分值为3.765±2.361,37例癲痫病人甲襞微循环综合积分值与上述两组正常人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01及P<0.01)。癲痫病人甲襞微循环检测结果支持脑部缺血、缺氧,脑微循环障碍是其发病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再探椎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甲襞微循环(NFM)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间关系。方法运用微循环彩色图像系统和彩色B超分析微动脉(输入支)与椎动脉内径、血流速、血流量的相关关系。结果NFM与CDFI检测示微动脉与椎动脉内径窄细 ,血流速缓慢、血流量减少 ,分别为(8.30±1.26um ,0.38±0.11mm/s;0.29±0.06cm;56.80±22.28ml/min) ,与正常组比较P<0.01。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0.549,r=0.423,均P<0.05)。结论椎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NFM和CDFI两种不同检测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计测定了336例正常人(平均年龄48岁,男232人,平均49岁,女104人,平均46岁)之舌尖、牙龈、口唇、左无名指指腹及甲襞之微区血流量。表明口唇部结果最稳定,变异系数最小,服从正态分布,而甲襞结果波动最大。认为口唇为测定体表微区血流量校为合适的部位。19例口唇或舌尖有阏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DMCI)患者颈动脉斑块及甲襞微循环变化。方法:将11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DMCI组(n=40)和非糖尿病脑梗死组(NDMCI组,n=70),并设健康体检对照组(CON组,n=60)。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各组双侧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采用微循环检测系统观测各组甲襞微循环(NFM)形态、流态和袢周状态,并运用加权积分法分析比较各组分值和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DMCI组颈动脉内膜增厚者为15.00%,与NDMCI组的15.71%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DMCI组颈动脉斑块占67.50%,显著高于ND-MCI组的54.29%,P<0.01。DMCI组NFM形态和袢周状态积分值与NDMCI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DMCI组NFM流态积分值(2.16±0.70)明显高于NDMCI组(1.16±0.66),P<0.01;主要表现在DMCI组微血流呈粒缓流和/或粒摆流,甚至停滞,同时白色微小血栓(白微栓)数量及红细胞重度聚集和微血管渗出、出血均比NDMCI组严重,P<0.05。结论:2型糖尿病可明显增加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和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9.
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甲襞微循环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检测43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甲襞微循环指标的动态变化,并设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管周状态积分和总积分值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经过4个疗程化疗后,患者甲襞微循环的流态积分和总积分值明显增加,与化疗前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存在甲襞微循环障碍,化疗后可使患者这种微循环障碍加重。甲襞微循环检查可以作为肿瘤血瘀证诊断和疗效观察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对原发性心肌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状况进行初步观察,结果显示:18例患者中有1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甲襞微循环异常改变(88.9%),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均数3.92±1.55,以流态异常和血管袢畸形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1.
曾昭炜 《微循环学杂志》2012,22(1):35-36,39,I0001
目的:观察神经反射疗法对慢性损伤性疾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神经反射与微循环的关系应用推、拿、拔、擦、搓、拍、柔等手法,对40例慢性损伤性疾病患者进行反射疗法,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0min用微循环显微镜和电脑分析系统对患者甲襞微循环管径、血液流速、流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神经反射治疗后,患者甲襞微循环的输入、输出支和袢顶管径均较治疗前有扩张,红细胞聚集消失,出现虚线流,尤以输入支扩张,微血流速度加快显著(P<0.05)。结论:神经反射疗法能改善人体微循环。  相似文献   

12.
崩漏辨证论治及其甲襞微循环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崩漏既是妇女的常见病,亦是疑难重证,给妇女身心带来很大的痛苦,现代医学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多以中医的辨证施治为主,所以准确的辨证是治疗的关键,为此我们对临床78例崩漏患者进行了辨证论治,并应用微循环为检测手段,进行了治疗前后的甲襞微循环观察。1 资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78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年龄17~46岁,其中未婚17例,已婚未育20例,已育39例,出血时间最短为2个月,最长为5年,经门诊妇科内诊及B超检查排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及生殖器有器质性病变。1.2 观察方法采用徐州光学仪器厂…  相似文献   

13.
三类降压药降压效果、T/P比值及对微循环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三类 (氨氯地平、苯那普利、比索洛尔 )长效降压药降压疗效、T/P比值及对微循环的影响 ,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帮助。方法 :90例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按随机区组法分为三组 ,分别给予氨氯地平、苯那普利、比索洛尔治疗 6周后 ,比较这三类药物的降压疗效、谷峰比值及对微循环、血糖、血脂和肝肾功能、电解质的影响。结果 :三组降压幅度比较 ,除氨氯地平组的收缩压 (SBP)降压幅度与苯那普利组有明显差异外 (P <0 .0 1) ,余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三组降压药总有效率分别为氨氯地平组 93.3%,苯那普利组 86 .7%,比索洛尔组 90 .0 %,各组间比较也无显著差异 (P>0 .0 5 )。降压T/P比值结果表明 ,各组均大于 5 0 %,氨氯地平组最大 ,苯那普利组最小。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观察表明 ,氨氯地平组、苯那普利组治疗后甲襞微循环的管袢形态、血流流态积分值及总积分值均低于治疗前 (P <0 .0 5 ) ,对袢周影响不明显 (P >0 .0 5 ) ,而比索洛尔组对甲襞微循环无显著性影响。结论 :三组药物均显示很好的降压效果 ,但氨氯地平组对 2 4h血压控制最好 ,而比索洛尔组对心率、血脂有不利影响 ,氨氯地平组、苯那普利组可改善患者的甲襞微循环 ,比索洛尔则无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观察20外由安徽入伍至辽宁沈阳的男性青年士兵暴露在-20℃室温中的甲襞微循环变化,以了解其全身冷暴露时的肢端血管反应。结果发现:初入冷室,受试者肢端毛细血管收缩、血流变慢,但5min后可见其血流明显加快。这一结果可为评价冷习服程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长期体力活动对老年机体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对门诊老干部体检、年龄 6 0~ 6 9岁的 31名健康老年人对甲襞微循环常规进行检查。嘱其进行有规律的体力活动 ,如太极拳、慢跑、跳舞等。每日活动 1h以上。一年后复查。结果 :长期体力活动能使老年人的微循环得到明显的改善 ,各项指标与活动前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0 .0 1)。结论 :老年人长期适当的体力活动能改善机体的微循环 ,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急性感染患者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及中药912液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急性感染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特点及中药 912液对其影响。方法 :6 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加服中药 912液 2 0 0ml/日 ,对照组服温开水 2 0 0ml/日 ,共 7天。用XTW Ⅲ微循环检测仪观察其治疗前、后第 1、 3、 7天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 :急性感染患者的甲襞微循环 89.1%异常 ,其轻、中、重分别为 39.1%、 2 9.7%、 2 0 .3%。治疗前患者甲襞微循环血流速度明显减慢 ,流态积分明显增加 ,且与APACHE Ⅲ值呈明显相关 ,其值大于 30分时 ,形态与袢周积分也增高。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的血流速度明显加快 ,流态积分明显降低 ,其APACHE Ⅲ值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感染性患者末梢微循环以血流速度减慢和流态积分增高异常为主 ,且随病情加重而加重 ;中药 912液能明显改善急性感染患者微循环 ,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7.
观察18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终末期患者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及其中11例用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第一次血透前与血透4~8次(平均5.9次)后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表明,尿毒症患者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综合判断,中度异常者占83.3%,重度异常者占16.7%。其中11例作血透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总积分值分别为6.90±0.72与5.10±0.70,二者有非常显著差异。提示尿毒症患者甲襞微循环障碍经血透治疗后可有明显改善,但仍在中度异常范围。给尿毒症患者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查,对其病情的估价有着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老年前期和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甲襞微循环变化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9例老年前期和老年期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并与58例健康中老年人作对照;比较老年前期和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甲襞微循环变化。结果:老年前期和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甲襞微循环障碍,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管周状态积分和总积分值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老年期组甲襞微循环的管周状态、流态及总积分比老年前期组高。结论: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在治疗过程中辨证运用活血化瘀法以改善微循环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年龄因素及地区因素对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按田牛甲襞微循环综合评分方法 ,对按不同年龄分组的 142例中国北京地区健康成人甲襞微循环进行观察、测量、计分、分析 ,同时将部分指标与国内报道的正常参考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北方地区各年龄组健康成人甲襞微循环积分值分别为 2 0~ 39岁组 1.17± 0 .7、 40~ 5 9岁组1.74± 1.0 8、6 0~岁以上组 2 .48± 0 .6 1。各组的管袢形态、流态及袢周状态积分值及总积分值均随年龄增加呈递增趋势 ,组间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各年龄组积分值均明显高于国内报道的同年龄组的正常参考值 (P <0 .0 1)。微循环的管袢数、输入枝、输出枝、袢顶管径随年龄增加呈递减趋势 (P <0 .0 5 )。积分值增高主要表现在管袢清晰度下降、畸形管袢率增加、血流缓慢、红细胞聚集、出血、乳头变浅、乳头下静脉丛可见。其中血流缓慢、红细胞聚集、乳头变浅、乳头下静脉丛可见出现率随年龄增加呈递增趋势。结论 :北方地区健康成人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偏高且受年龄因素的影响 ,随着增龄积分值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