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所致软骨损伤的高频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患者高频超声资料,总结其特征,并与手术、MRI结果对比。结果 25例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患者,共计53处软骨损伤,其中髌骨内下缘软骨损伤25处,股骨外髁外侧面软骨损伤23处,股骨内髁外侧面软骨损伤1处,股骨滑车软骨损伤4处,无胫骨平台软骨损伤;其中髌骨内下缘及股骨外侧髁外侧面同时软骨损伤23处。高频超声诊断关节软骨损伤的敏感性为75.5%,特异性为97.2%;MRI诊断关节软骨损伤的敏感性为90.6%,特异性为100%;两种方法诊断软骨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常造成典型部位(髌骨内下缘及股骨外髁外侧面)软骨损伤,高频超声及MRI均能对其有效诊断。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磷铵干粉灭火剂对磷铵产品的要求 ,研究以浓磷酸为原料 ,直接净化、氨中和生产磷酸一铵。阐述浓磷酸直接净化的难点及现已取得的关键技术成果 :6种专用添加剂组成的特殊高效复合净化剂 ,专利设备氨化反应结晶器。介绍利用宏福磷肥厂生产的浓磷酸 (~ 5 0 %P2 O5)直接净化生产工业级磷酸一铵的工艺流程、原料、产品及对单位产品的成本、投资估算情况。产品NH4H2 PO4质量分数 98 0 1% ,车间成本 2 12 4元 /t,按 5kt/a计 ,年创利税约 2 0 0余万元 ,投资 195万元。本技术与设备均可适用于其他磷酸盐生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和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初次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06例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经皮椎间孔入路,53例)和B组(经皮椎板间入路,5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VAS评分和ODI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B组均显著短(少)于A组(P 0.05)。术后卧床时间B组显著长于A组(P 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 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B组高于A组(P 0.05)。结论两种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初次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总体疗效接近,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可缩短术后卧床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而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手术则有助于降低操作难度,减少X线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   
4.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Thomp-son入路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61~73岁,平均67岁。按Neer分型:三部分4例,四部分16例。采用Neer评分系统,根据患者疼痛、功能、肩关节活动范围评价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0~42个月,平均26个月,16例无肩痛,4例偶有肩痛,均能完成日常生活工作。肩关节活动范围:前屈102.5°,后伸37.5°,外展85.5°,内收30°,外旋35°,内旋45°。全组无血管神经损伤、假体松动及脱位。按Neer评分:优6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85%,患者主观满意率90%。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疗效满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精确的假体安置,假体周围软组织重建与平衡技术,术后系统、持久的康复训练是肩关节功能恢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21-12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资料(观察组27例),并与同期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对照组30例)相对比。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预估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疼痛VAS评分,记录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脱位率、二次手术率、假体周围骨折、假体周围感染等情况。结果 两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56个月,平均34.0个月。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预估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围手术期感染,随访期间无假体周围感染、二次骨折、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观察组3例发生髋关节后脱位,经全身麻醉下手法闭合复位联合髋关节支具固定后未再脱位;1例主诉活动后股骨大粗隆疼痛,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后疼痛缓解。对照组1例髋关节过屈时脱位,经手法复位,避免髋内旋过屈后未再脱位。两组均有1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增加抗凝药物剂量治疗后血栓消失。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非融合治疗新鲜齿状突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共28例小于50岁的新鲜齿状突Ⅱ型骨折患者,其中男17例,女11例。均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未植骨融合,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观察颈椎旋转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齿状突骨折均维持解剖复位。随访时均行CT三维重建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术后3~6个月骨折愈合,平均5个月。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行颈椎功能位检查,所有患者稳定性良好。初期颈椎旋转功能明显降低,经指导功能锻炼及理疗3个月后,所有旋转功能改善接近正常。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具有稳定的三维固定效果,能满足年轻患耆新鲜齿状突Ⅱ型骨折愈合需要,而不需寰枢椎融合,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有利于恢复上颈椎旋转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患者147例(214个椎体)脊柱骨折者,男56例,女91例;年龄61~80岁,平均69岁。脊柱骨折部位为T8~L3,其中胸椎98个,腰椎116个。采用C形X线机透视引导下于俯卧位或侧卧位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测量并计算术前和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疗效评价按WHO标准。结果 11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7个月,平均4个月。147例214个椎体均手术成功,骨水泥注射量1.0~8.0mL/椎体。术后2~4h疼痛开始缓解,无显著危害性并发症发生,术前和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无显著性差异,118例随访3~7个月疗效评价按WHO标准完全缓解加部分缓解率为100%。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手术,能够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引起的疼痛,维持椎体稳定性,恢复椎体的高度,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策略。方法 11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11个椎体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透视下经皮椎体穿刺并注入骨水泥成形,术后腰痛缓解程度根据VA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感染、脊髓压迫和肺栓塞等并发症,术后8小时内腰痛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术后随访12~18个月,VAS评分降至0~2.0分。结论只要有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良好的技术,PVP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可行,止痛效果良好,能有效稳定伤椎,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疗效。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9月,采用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l0例,其中齿突陈旧性骨折3例,新鲜齿突骨折7例(Aderson ⅡC型)。所有患者均伴有寰枢椎脱位或不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l8~20mm与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处,钉道与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螺钉向头侧倾斜约5°。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与矢状面夹角约l5°,与横断面夹角约30°。螺钉直径3.5mm,寰椎侧块螺钉长28~32mm,枢椎椎弓根螺钉长22~30mm。均用Oasys固定。结果l0例患者共置入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各20枚。无一例患者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3~15月,平均8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13.2~16.8分,平均l4.8分,改善率为87.5%。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后路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具有稳定的三维固定效果,可用于治疗上颈椎不稳。  相似文献   
10.
何秦  蒋电明 《重庆医学》2007,36(10):975-977
长期以来,提高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率是临床医生追求的目标。吻合方法对提高恢复率至关重要,但疗效肯定且应用广泛的仍是端端吻合法,并已从外膜缝合发展到显微镜下的束膜缝合。随着现代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常规用丝线缝合修复断裂的神经技术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然而不论是外膜缝合,还是束间或束膜缝合,其功能恢复都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