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总结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经验,探讨手术适应证、要点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1年1月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Neer四部分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患者18例,术中准确复位固定大小结节,假体植入得当,术后严格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最终随访时应用ASES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18例均获得术后6~24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ASES评分平均为88.7(62~94)分,VAS疼痛评分平均为2.3(0~3)分,肩关节活动度平均为前屈上举126.6°(90°~160°),外旋35.1°(29°~40°),内旋T9水平(L1~T7).结论 通过严格的把握适应证,掌握好手术时机,术中准确复位固定大小结节、恢复肱骨头的正常高度和后倾角,术后积极完善肩关节康复训练,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骨折可得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997年5月-2004年6月,对28例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患者进行半肩关节置换治疗。平均随访2.1年,并应用美国肩肘外科(ASES)评分进行评估,包括术后疼痛、主动活动范围和日常行动功能。结果28例患者ASES评分平均87.9(67~96)分,其中肩关节活动度平均为:主动前屈上举132°,外旋40°,内旋T10水平,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平均2.6分。术后6个月,23例患者患侧肌力和功能达到正常的80%,术后1年基本达到正常的90%水平。82%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只有重建肱骨正常长度、确切固定大小结节和持之以恒的康复锻炼才能使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与锁定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人民医院创伤关节外科收治的32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取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治疗16例(置换组),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16例(内固定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临床疗效、术后4周时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 (1)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一次性手术费用比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置换组Neer评分优良率为75.00%,内固定组Neer评分优良率为8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置换组VAS评分(2.14±0.52)分,内固定组VAS评分(2.37±0.6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置换组Constant-Murley评分(65.28±13.04)分,内固定组Constant-Murley评分(61.44±11.6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与锁定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花费无明显差异,术后疗效相近。术式的选择主要依赖骨折复杂程度和患者一般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非限制性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骨近端严重病损,并评定疗效。方法 对2例肩关竹炎患者采用非限制性人工全肩关节行全肩关节置换术,对6例复杂肱骨近端四分骨折和4例肱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采用非限制性人工肱骨头假体行半肩置换术。所有12个肱骨头似体和2个肩盂假体均为骨水泥假体。结果患 者平均年龄为65岁,随访时间甲均为2.3年。2例复杂骨折患者伴有肩关节外旋部分受限和轻度疼痛,其余患者无疼,无临床松动,肩关节功能满意。结论 非限制性肩关节置换术是一种疗效可靠、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适应证、手术要点和疗效.方法 2000-2006年共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23例,骨水泥固定,有计划的康复训练. 结果 术后19例获得随访,平均1.8年,未发生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假体周围骨折,1例有半脱位.采用Neer评分系统评定人工关节功能,本组平均82.1分,其中80~89分(满意)17例,70~79分(不满意)2例,满意率为89%,无翻修病例. 结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在严格掌握适应证、重视肩袖和关节稳定结构的重建、有计划的康复训练下,是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临床价值和相关问题。 方法 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 2 3例 ,男 10例 ,女 13例 ;年龄 4 3~ 76岁 ,平均 5 8.6岁。根据Neer分类 ,三部分骨折 4例 ,四部分骨折 17例 ,肱骨头劈裂骨折 2例 ;新鲜骨折 (受伤后 2周内 ) 18例 ,陈旧骨折 5例。均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 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 15 .6个月 ,均无感染、神经损伤和假体周骨折 ;无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美国加州洛杉矶半关节成形改良评分系统 (SSMH)综合评分平均为 2 6 .3分 ,2 7分以上 (优 ) 3例 ,2 4~ 2 7分 (良 ) 18例 ,优良率为 91.3% ;18~2 4分 (中 ) 2例 ,<18分 (差 ) 0例。 2 3例患者疼痛方面平均得分为 9.5分 ,功能方面为 8.6分 ,肌力和运动方面为 8.2分。 结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较满意的方法 ,在减除创伤后肩关节疼痛方面效果显著。正确选择适应证、熟悉肩关节解剖关系、掌握手术技巧和早期合理的术后康复治疗是保证治疗效果满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本组病例收集自2003年3月—2010年3月,共51例,其中男22例,女29例,年龄55~74岁,平均(63.6±7.4)岁。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21例,单纯三部分骨折18例,三部分合并关节脱位3例,单纯四部分骨折9例。其中2例三部分骨折合并关节脱位及7例四部分骨折采用半肩关节置换术,其余均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随访时间5~34个月,平均(17.6±6.4)个月。结果患者分别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有效选择之一,半肩关节置换为复杂肩关节损伤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 1997年5月~2010年12月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骨水泥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20例,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38~86岁,平均64.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120d,平均12.5d。按照Neer的3个阶段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有计划的功能训练。结果术后随访6~120个月,平均28个月。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假体周围骨折及脱位并发症。按美国加州大学洛彬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Ellman法):优5例(34~35分),良11例(28~33分),中3例(21~27)分,差1例(〈21分),优良率80%(16/20)。结论在恰当掌握适应证、正确安置假体、严格的肩袖保护修复技术及完善的康复训练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LPHP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肱骨近端骨折,其中男32例,女16例。患者平均年龄53.6岁(22~78岁)。按Neer分型:NeerⅢ型27例,NeerⅣ型21例,全部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内固定。结果45例获随访8~36个月,平均15.6个月。按照Neer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分,优34例,良19例,可2例,优良率为95.6%。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是治疗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的一种创新优异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情况.方法:对我院1999 - 12~2004 - 12收治的9例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老年患者采用肱骨头置换治疗,术后经过7~9年的长期随访,定期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本组9例经过半年的恢复和训练,所有患者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肩关节功能在术后18月达到70%以上的优良率,但存在上举困难的现象.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较有效的办法,能获得较满意的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锁定型髓内针和锁定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对比肱骨近端锁定型髓内针或肱骨近端锁定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并探究两种内固定物各自的特点. 方法 54例新鲜肱骨近端二部分外科颈骨折患者,分为髓内针同定组(26例)和锁定犁钢板同定组(28例),两组在平均年龄比例、性别比例、优势侧受累比例方面差异尤统计学意义.最终随访时进行洋细肩关节体检,拍摄肩关节X线片以评价愈合的情况,并应用疼痛的视觉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SES),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简单肩关节功能问卷(SST)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对比两组的结果. 结果 所有骨折均在术后8周内初步愈合.随访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感染、肱骨头坏死.钢板组患者并发症率较髓内针组高.两组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比较令人满意.两组间在术后患肢平均主动前屈上举、主动体侧外旋、主动内旋体侧内旋活动度、Constant-Murley评分、SST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钢板组在最终患者的肩关节ASES评分、VAS评分和平均冈上肌肌力等方而优于髓内针组. 结论 两种内固定物均可较满意地治疗肱骨近端二部分外科颈骨折.锁定型髓内针创伤较小,而锁定型钢板在术后功能恢复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关节镜检查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关节镜观察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病理类型和病变程度,为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探讨改良Bristow术式和镜下Bankart重建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7年7月~2007年10月,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62例,其中男44例,女18例;年龄21~67岁.平均39.8岁.术前脱位痫程平均87个月.手术中先行肩关节镜检查,根据镜下观察关节脱位的病理类型、病变程度如:有无肩盂、肱骨头骨性缺损、Bankart 损伤程度和关节囊盂肱切带松弛等病变分别行政良Bristow手术或关节镜下缝合锚Bankart 重建术.疗效评估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功能评分. 结果 行改良Bristow手术45例,关节镜下缝合锚Bankaa重建术17例.,术后平均随访64.2个月,术前与术后平均UCLA评分分别为22.6±4.4和29.8±4.2(P<0.01),肩关节前屈上举分别为(136.8±14.2).和(156.6±17.8).(P<0.01),外展90°位外旋(52,5±16.4)°和(72.4±11.3)°(P<0.01).终末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再次脱位,术后恐惧试验阳性6例(9.6%),其中60例(97%)患并恢复术前工作.所有患者被问及若健侧肩关节出现相同疾病时.都愿意接受相同手术治疗. 结论 利用关节镜观察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病理改变及病因,为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提供参考.清晰处理肩关节不稳定病变原因、重建肩关节解削结构,恢复关节的稳定性,掌握好不同手术方法的指征,无论是改良Bristow手术方法还是镜下缝合锚Bankart 重建术都应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关节镜肩峰下间隙减压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关节镜肩峰下间隙减压术(arthroscopic subacromial decompression,ASD)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研究1998年10月-2003年11月收治的12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Neer分度:Ⅰ度1例,Ⅱ度5例,Ⅲ度6例。术前常规拍摄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7例行B超检查,10例行MRI或MRA检查。应用ASD,12例均行前肩峰成形术,6例同时行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术。采用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随访时间1~6年,平均26个月,UCLA评分术前为(16.9±4.0)分,术后为(32.5±1.4)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27,P<0.01)。优2例,良10例。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ASD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其创伤小,同时可处理关节内其他病变,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改良加强肩关节前壁术式治疗肩关节习惯性脱位,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手术将切断的肩胛下肌及肩关节囊同时外移,以加强肩关节囊前壁,治疗肩关节习惯性脱位,并对肩关节功能和脱位复发情况进行随 访.结果 全部病例均取得满意疗效,肩关节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80%,无脱位复发,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 联合前壁加强术式治疗肩关节习惯性脱位具有手术方法简单、效果可靠的优点,对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是治疗肩关节习惯性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改良小切口Bristow手术治疗习惯性肩关节前下脱位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 方法 肩关节复发性前下脱位11例.取肩关节前方约3~5 mm切口,采用"移动窗"技术,暴露喙突并予以截骨,通过肩袖间隙将喙突连带肱二头肌短头固定于肩胛颈前下方.11例术后采用Rowe肩关节修正评分进行临床随访,平均随访15.8个月(6~48个月). 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为45 min(40~65 min).术后Rowe肩关节修正评分80~95分,结果伞为优,成功率100%.随访期间无复发与并发症. 结论 改良小切口Bristow手术较传统Bristow手术切口小,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复发性肩关节前方脱位中,利用MSCT评估关节盂前方骨质缺损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108例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和12例单次肩关节脱位患者的MSCT检查,对比评价前方关节盂骨质缺损的发生率、程度及位置.利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前方关节盂骨质缺损的发生率,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前方关节盂骨质缺损的上下长径、深度及比例.结果 在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中,91.7%(99/108)存在前方关节盂的骨质缺损,缺损比例为(16.0±6.0)%,缺损中心位置介于时钟分区的2:20~ 4:25点(平均3:20点),62.0%(67/108)前方出现骨性Bankart病变,包括游离型39例(58.2%)及黏附型28例(41.8%).12例单次肩关节脱位中,9例出现前方关节盂骨质缺损,其缺损发生率(9/12;P=0.100)和缺损比例[(15.2±7.1)%;P=0.453]与复发性肩关节脱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方关节盂骨质缺损为复发性肩关节前方脱位的常见表现.  相似文献   

17.
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康复治疗计划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计划对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的治疗效果.方法:设计一套创伤性肩关节不稳定治疗的康复计划,对38例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患者进行治疗.该计划分为制动康复训练、保护性康复训练、肌力强度康复训练、运动功能恢复训练4个阶段,每个阶段3周.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8个月,早期治疗的患者疼痛消失,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疗效满意.结论:只要正确掌握适应证,该康复计划可以有效地治疗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  相似文献   

18.
The biomechanics of the glenohumeral joint depend on the interaction of both static and dynamic-stabilizing structures. Static stabilizers include the bony anatomy, negative intra-articular pressure, the glenoid labrum, and the glenohumeral ligaments along with the joint capsule. The dynamic-stabilizing structures include the rotator cuff muscles and the other muscular structures surrounding the shoulder joint.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se stabilizers is to support the multiple degrees of motion within the glenohumeral joint. The goal of this article is to review how these structures interact to provide optimal stability and how failure of some of these mechanisms can lead to shoulder joint pathology.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肩关节MR造影水激发三维容积内插梯度回波(volumetric interpolated breath-hold examination,VIBE)序列对Bankart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由2名影像诊断医师独立回顾99例肩关节MR造影常规序列和三维VIBE重建图像,判定有无Bankart病变以及骨性Bankart病变,计算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McNemar检验评价常规序列与三维VIBE的诊断价值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 99例患者中,关节镜证实前下方盂唇完整41例,Bankart病变58例,其中26例为骨性Bankart病变。三维VIBE对Bankart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38%~93.10%和95.12%~97.56%;对骨性Bankart病变分别为96.15%和95.89%~97.26%。常规序列对Bankart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38%~96.55%和97.56%;对骨性Bankart病变分别为42.31%~50%和97.26%~100%。三维VIBE和常规序列对于Bankart病变的诊断性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判断骨性Ban-kart病变的敏感性显著优于后者。结论在肩关节MR造影中,水激发三维VIBE序列可全面评价Bankart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